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报告
学号:1120132970
实验日期:2015年3月27日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练习巩固回流蒸馏基本操作;
(2)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
(3)了解液体的干燥方法;
(4)复习巩固酯化反应的机理。

二、复习内容
(1)萃取和洗涤—分液漏斗的使用;
(2)回流;
(3)干燥和干燥剂;
(4)常压蒸馏基本操作。

三、反应原理
(1)萃取和洗涤
萃取和洗涤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分离、提取或纯化的操作。

萃取和洗涤在原理上是一样的,只是目的不同。

从混合物中抽取所需要的物质,叫萃取或提取;从混合物中除去不需要的杂质,叫洗涤。

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
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根据分配定律,在一定
温度下,有机物在两种溶剂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

即:利用分配系数的定义式可计算每次萃取后,溶液中的溶质的剩余量。

设V为被萃取溶液的体积(mL),近似看作与溶剂A的体积相等(因溶质量不多,可忽略)。

Wo 为被萃取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g ),S为萃取时所用溶剂B
的体积(mL),W1为第一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A中的剩余量(g ),(Wo -W1) 为第一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B中的含量(g )。

则:
设W2为第二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A中的剩余量(g )
设Wn 为经过n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A中的剩余量(g ) ,则:因为上式中KV/ (KV+S) 一项恒小于1,所以n越大,Wn就越小,也就是说一定量的溶剂分成几份多次萃取,其效果比用全部量溶剂做一次萃取为好。

萃取和洗涤在原理上是一样的,只是目的不同。

从混合物中抽取所需要的物质,叫萃取或提取;从混合物中除去不需要的杂质,叫洗涤。

(2)干燥和干燥剂
干燥是用来除去固体、气体或液体中含有有少量水分和少量有机溶剂的方法。

它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操作之一。

此项操作较为简单,但其完成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有机反应的本身以及纯化和分析产品
时的结果。

因此,操作者必须严肃对待,严格操作。

干燥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
(1)物理方法通常是用吸附、分馏、恒沸蒸馏、冷冻、加热或离子交换树脂、分子筛来脱水等物理过程达到干燥目的的方法。

(2)化学方法通常是用干燥剂与水反应除去水,达到干燥目的的方法。

其中干燥剂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能与水可逆地结合成水合物的干燥剂,如氯化钙、硫酸镁和硫酸钠等。

另一类是与水起化学反应生成新化合物的干燥剂,如五氧化二磷、金属钠和氧化钙等。

用干燥剂干燥液体有机化合物,只能除去少量的水分,若含大量水,必须设法事前除去。

(3)乙醇和乙酸反应
乙酸乙酯由乙酸和乙醇在少量浓硫酸催化下制得。

主反应:O H CH COOCH CH OH CH CH COOH CH 2323233+→+
反应机理:是SN2反应机理,即加成-消除过程。

质子酸作为催化剂先结合在羰基的氧上,乙醇是亲核试剂,对乙酸的羰基进攻,羰基碳更为缺电子而有利于乙醇与它发生亲核加成。

然后可逆重排,水成为一个离去基团发生消除过程。

反应中,浓硫酸除了起催化剂作用外,还吸收反应生成的水,有
利于酯的生成。

若反应温度过高,则促使副反应发生,生成乙醚。

为提高产率,本实验中采用增加醇的用量、不断将产物酯和水蒸出、加大浓硫酸用量的措施,使平衡向右移动。

本反应的特点:(1)反应温度较高,达到平衡时间短;(2)操作简单;(3)转化率较高。

乙酸乙酯的基本性质:无色易挥发液体,熔点为-84℃,沸点为77℃,易燃,具有特殊气味。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8.3g/100ml,有特殊香味,易扩散,不持久。

与水或乙醇都能生成二元共沸混合物:与水的共沸混合物的沸点70.4℃;与乙醇的共沸混合物的沸点71.8℃。

与水和乙醇还可以形成三元共沸混合物,沸点70.2℃。

在酸或碱的催化下,易水解成乙酸和乙醇;与醇反应则生成另一种酯。

此外,还可发生自缩合等反应。

乙醇的基本性质:无色澄清液体。

有灼烧味。

易流动。

极易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能与水和氯仿、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以任意比例互溶。

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含水4.43%),共沸点78.15℃。

相对密度(d204)0.789。

熔点-114.1℃。

沸点78.5℃。

折光率(n20D)1.361。

闭杯时闪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温度)13℃。

易燃。

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3.5%~18.0%(体积)。

乙酸的基本性质:乙酸,也叫醋酸(36%--38%)、冰醋酸(98%),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为食醋主要成分。

纯的无水乙
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点为16.6℃(62℉),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其水溶液中呈弱酸性且蚀性强,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

乙酸乙酯与水或醇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物的各组分质量分数及沸点
四、实验试剂
冰醋酸12ml(12.6g,0.2mol);无水乙醇19ml;浓硫酸5ml;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氯化钙溶液;无水硫酸镁。

五、操作步骤
(1)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mL冰醋酸和19mL乙醇,在摇动下慢慢加入5mL浓硫酸,混合均匀后加入一粒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在水浴上加热回流0.5h。

(2)稍冷后,改为蒸馏装置,加入几粒沸石,在水浴上加热蒸馏,直至无馏出物馏出为止,得粗乙酸乙酯。

(3)在摇动下慢慢向粗产物中滴入饱和碳酸钠水溶液数滴,使有机相呈中性为止(用pH试纸测定),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乙酸。

将液体转入分液漏斗中,摇振后静置,分去水相(下层液体)。

(4)有机相用10ml水洗涤,除去碳酸钠溶液,防止跟下一步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再每次用10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目
的是除去最后剩余的乙醇。

再用水洗涤。

弃去下层液,酯层转
入干燥的锥形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5)将干燥后的粗乙酸乙酯滤入50mL蒸馏瓶中,在水浴上进行蒸馏,待温度稳定时,收集73~78℃馏分。

(6)纯粹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06℃,折光率为1.3727。

六、实验数据分析
误差分析:
(1)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正反应不能完全进行。

(2)可能出现了副反应,导致产率过低。

(3)部分乙酸乙酯挥发。

(4)分液时,部分乙酸乙酯被分离出去。

(5)蒸馏粗乙酸乙酯时,温度不稳定时候收集的溶液被倒掉,其中含有部分乙酸乙酯。

七、思考题
(1)答:过量的乙醇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往正反应方向进行。

还可以通过分理出生成物来达到此目的。

(2)答:副反应:
2C H
3C H 2OH 浓H
2SO 4
C H 3C H 2OC H 2C H 3+H 2O 140
浓H ₂SO ₄
CH ₃CH ₂OH ---→ CH ₂=CH ₂↑ + H ₂O 1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