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试卷整理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试卷整理

北大中国哲学考研试题总汇(整理)国哲学史试题(名词解释)绝四、三表、四德、四几、玄同、奇正相生、人副天数、形神相即、凡象皆气、宙轮于宇(94)六府三事(96)天爵(96)四法界(96)德性之知(96)俱分进化(96)《礼记》(00)谶纬(00)崇本举末(00)习与性成(00)体用一(00)三理(01)三张伪法(01)三世说(01)圆成实性(01)质测即藏通几(01)1.以说出故(04)2.六派七宗(04)3.守真存一(04)4.命不在天而在其人(04)5.知行常相须(04)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05)十翼春秋大一统、崇本息末、童心说、贞元六书(07)八卦、忠恕、有待、征知(08)先知先觉(09)心斋(09)二柄(09)越名教而任自然(09)太虚即气(09)致良知(09)玄德、守母存子、一物两体、淮南格物、质测与通几(11)1、虚壹而静(12)2、崇本息末,(2007,2010)(12)3、人副天数,(1994,2001)(12)4、理一分殊,(2002,2005罗、朱的对比)5、淮南格物,(2006,2010,2011)(12)1.静因之道(13)2.制民之产(13)3.坐忘(13)4.狂举(13)5.罔直蒙酋冥(13)6.见分相分(13)7.人极(13)8.德性所知(13)9.淮南格物说(13)10.四几(13)中西方哲学史试题(名词解释)1、巴门尼德的存在(98)2、原子和虚空(98)3、四因说(98)4、流溢说(98)5、唯实论(98)6、我思故我在(98)7、物是观念的集合(98)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98)1、四根说(99)2、波菲利问题(99)3、单子(99)4、先验幻想(99)1、助产术(00)2、四线段比喻(00)3、太一(00)4、前定和谐(00)5、绝对同一性(00)6、真理是过程(00)1、亚里士多德的“第二实体”(01)2、单子(01)3、四根(01)4、三权分立(01)5、四假象(01)赫拉克利特(09)逻各斯(09)四因(09)流溢说(09)唯名论与唯实论(09)我思,故我在(09)存在即被感知(09)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南(09)自我和非我(09)《精神现象学》(09)1.正名(10)2.玄览(10)3.三表(10)4.静因之道(10)5.四短说(10)6.坐忘(10)7.大故、小故(10)8.十翼(10)9.三统、三正(10)10.崇本息末(10)11.四法界(10)12.四句教(10)13.淮南格物说(10)14.通几、质测(10)15.能必副其所(10)1.智者(11)2.我思故我在(笛卡尔)(11)3.知识就是力量(培根)(11)4.习惯是生活的伟大指南(休谟)(11)5.不控制情感的人没有自由(斯宾诺莎)(11)1、爱利亚派(12)2、精神助产术(2000)(12)3、托马斯。

阿奎那(2010)(12)4、洞穴假象(2003种族假象,2001四假象,1998四假象)(12)5、实体(笛卡尔)(12)6、复杂观念(2007)(12)7、公意(2003)(12)8、爱尔维修(12)9、自我设定自我(2011,2005自我设定非我,2001)(12)10、《现象精神学》(2009)(12)泰勒斯(13)永恒的活火(13)洞穴假相(13)人是机器(13)公意(13)实体和样态(斯宾诺莎)(13)唯名论(13)预定和谐(13)《精神现象学》(13)自然状态(霍布斯)(13)西国哲学史试题(解答论述题)问答(94)1、比较王弼、郭象、森肇(看不清楚了)2、比较罗钦顺、王挺相、王夫之、颜元的人性论问答(五选三)(96)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3、慧能“本性是佛”说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5、严复的认识论简答(00)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论述(00)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二、翻译(略)(01)三、简答(01)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01)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二、翻译(02)三、简答(02)1、怎样分与评价王弼的一段话:“忘象者,乃得意者也;……而象可忘也”2、怎样评价王夫之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批评?四、论述(02)论先秦时期人性论的历史的与逻辑的演变二原典解读(略)(03)三、论述(二选一)(03)版本一:1、分析、评价庄子齐是非的思想2、分析、评价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

版本二:一、分析并比较《老子》与《庄子》对道、有、无的论述(25分)二、解释分析《坛经》中的三科法门(25分)三、论述并比较《大乘起信论》和《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阿黎耶识)概念(25分)四、论述分析《传习录》中的四句教说(25分)二.问答(共3小题,1、2小题各20分,3小题15分)(04)1.述华严宗之“理事无碍”思想2.比较朱熹、王守仁、颜元之“格物”说3.韩愈关于仁、义、道、德的论述(注:此题系01年中国哲学史考题重复)二简答8分x5(05)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三问答35分x2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05)1老子与韩非道论异同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四标点并翻译古文20分(05)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

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

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二,论述(06)1后期墨家“辩”的目的和逻辑原则2华严宗四法界学说中3程颢和程颐人性论比较4孙中山知行观三,标点并翻译(06)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

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於无共然后止。

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鸟兽。

鸟兽也者,大别名也。

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於无别然后止。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於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

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

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

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

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此制名之枢要也。

后王之成名,不可不察也。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07)孔子的忠恕之道庄子的齐物思想王弼的圣人体无观华严宗的四法界说朱陆之争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07)玄学的有无学说张载的气论梁漱溟的文化观四、标点及翻译(20分)(07)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二、简答(共40分)(08)1、一阴一阳之谓道2、春秋大一统3、崇本举末4、太虚无形,气之本体5、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三、论述(3选2,每题35,共70)(08)1、写出惠子十命题并简单解释2、荀子的认识论观点3、黄宗羲关于气、理、心论述四、标点及翻译(20分)(08)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二简答:(09)1.试述荀子批判孟子性善说的主要内容。

2.韩非子论法与术之区别。

3.慧能“无念为宗”的主要内容。

4.戴震论理欲关系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三论述:(09)1.以王弼.裴頠和郭象为例,说明魏晋玄学的有无问题。

2.试论朱熹与陆九渊主要思想区别。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10)1.简述韩非子法家思想2.试述郭象的“独化”论3.试述僧肇的“物不迁”论4.试述张载的“太虚即气”的气本论思想5.试述程颐对“格物”的理解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10)1.详论朱陆之争的思想内涵2.试论明代的气论思想论述(11)后墨的辩论理论僧肇对般若空宗三家的批评以及不真空义朱熹对太极和四德关系的论述黄宗羲的理气观以及盈天地皆心二、简答(15*4)(12)1、老子的无为思想2、韩非子的法家思想(2009韩非论法术的区别,2010原题)3、郭象的独化论(2001名词解释,2010原题)4、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2002简答王夫之对知行合一的批判,2003论述,2005阳明、船山知行观对比)三、论述(30*2)(12)1、张载的气本论思想(2010简述张载的太虚即气)2、朱熹的理气论二.简答题(13)1.郭象的“独化论”2.僧肇的“物不迁论”3.张载的“太虚即气”的气本论思想4.朱陆之辩的核心思想三.论述题(13)试比较罗钦顺、王廷相、方以智、王夫之的气论思想方哲学史试题(解答论述题)分析题4选3×15分(98)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简答8分(99)1、德性就是知识(苏格拉底)2、除了哲学真理以外还需要神学真理(托马斯)3、观念的次序就是事物的次序(斯宾诺砂)4、应该把真正的实体理解为主体(黑格尔)论述24分1、洛克是如何说明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的关系的?贝克来在此问题上有什么不同见解?2、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说明了“理念论”的哪些观点?指出下列各段话出自何人,并解释其含义(00)1、这个世界,……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2、习惯是人生的最大指导。

只有这条原则可以使我们的经验有益于我们,并且使我们期待将来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生3、上帝的人格性,本身不外乎就是人之被异化了的、被对象化了的人格性论述20分(00)1、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如何发展了笛卡儿的实体学说2、你如何理解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命题(01)1、自我设定非我2、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3、物质或有形实体是矛盾概念(贝壳来)4、理念是概念与客观性的绝对统一(黑格尔)5、实践理性有三条公设(康德)论述(01)1、你怎么看待哲学2、详述并分析柏拉图通种论的基本内容简述题(5*5,共25分)(11)1.罗吉尔•培根的把握真理的四大障碍2.亚里斯多德为什么认为中产阶级统治国家最好3.爱尔维修认为什么是国家不幸的根源4.托马斯把世界分成几类学问5.卢梭认为不平等的发展有几个阶段论述题(4*25,共100分)(11)1.亚里斯多德认为哲学不在于实用;哲学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如何?2.康德为什么说应把人当作目的来看,而绝不是当作手段和工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