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2、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三.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
4、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3)、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4)、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5、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中子数可以为零;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不同。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注: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6、科学上把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如铁元素就是指铁原子的总称。
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7、我们把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在离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为阴离子。
8、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
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氕、氘、氚。
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
9.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
四.组成物质的元素1、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例:氧气氧化物物质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混合物例:水混合物:如空气、天然水、盐酸、所有的溶液其它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2.比较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的区别3、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区分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②组成物质(单质和化合物)①既讲种类,又讲个数②构成分子,也直接构成物质使用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元素是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
4元素的分布①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
金属元素含意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铁。
②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碳和氢。
铁、碘、锌等为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都应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
③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氢,含量较高的还有氯元素和钠元素。
④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五.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元素名称的符号。
2、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除H、N、O、F、Cl、Br、I外,其它元素还可表示一种物质。
例:H表示氢元素和1个氢原子,而Na表示钠元素、1个钠原子和金属钠。
如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则只能表示几个某原子。
例:2O只能表示2个氧原子,mCu只能表示m个铜原子。
3.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2)元素根据其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按原子结构规律排成的周期表叫元素周期表。
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排列。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要知道元素周期表的一些结构和规律。
六.表示物质的符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4、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一二铜,二三铁;三铝四硅五价磷;二四六硫二四碳;单质化合价为0。
5、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一些规律:A化合价有正、负之分;B在化合物里,通常金属元素显正价(氢为+1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显-2价);C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最重要的一条规则);D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E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是可变的;F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化合价也可能不同。
6、离子符号的表示:⑴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
如Na+ Cl-⑵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集团,方法与上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离子。
如:铵根离子 NH4+,碳酸根离子 CO32-8、如何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正确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呢?口诀1: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口诀2:氢、金前,非金后;氧化物,氧在后。
(有机化合物的书写除外)七.元素符号表示的量1.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量就等于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种12C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12相比所得到的比值。
3.化学式的意义:以CO2为例:(1)表示该种物质(二氧化碳气体)(2)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CO2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4)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5)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6)、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第二章空气与生命一、空气1、空气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须物质,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按体积分数计算,约为: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1%(二氧化碳0。
03%)。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 2P2O5)二、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氧气无色无味,通常情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态是淡蓝色液体,固态是蓝色雪花状的化学性质: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供给呼吸。
3、氧气能够助燃。
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 SO2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体生成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氧气中 C+O2 CO2 木条复燃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2 2P2O5 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粉末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4Al+3O2 2Al2O3 剧烈燃烧,产生白色固体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铁生锈 4Fe+3O2 2Fe2O3(氧化铁:红棕色)缓慢氧化三、反应类型:(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可用C=A+B+……来表示(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可用A+B+……=C来表示(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是常用的氧化剂。
塑料.橡胶的老化缓慢氧化金属锈蚀氧化反应自食物的腐坏燃呼吸作用剧烈氧化燃烧爆炸点燃点燃例如 [1]2H2+O2=====2H2O, [2]CH4+2O2=====CO2+2H2O, [3] CaO+H2O====Ca(OH)2 反应[1][2]是氧化反应,[1][3]是化合反应。
因此,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上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1)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一是: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助燃气体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灭火的方法:隔绝空气;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四、氧气的制备(1)工业上采用分离空气法制取氧气(物理变化,根据氮气与氧气沸点不同)(2)利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方法:2KMnO4△K2MnO4+MnO2+O2↑加热分解高锰酸钾+3O2↑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MnO2H2O2=======H2O↑+O2↑分解过氧化氢2H2O通电O2↑+2H2↑电解水五、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1)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药品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收----收集气体离----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熄----熄灭酒精灯(2)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把空气排尽(3)排空气法收集时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说明已满。
六、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工业上也叫触媒。
特点: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加快或减慢)反应速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七、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没有变化)八、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步骤)a设未知数b正确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c列出已知物与待求物的质量d列比例式,求出未知数e写出简明答案。
九、呼吸系统1、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呼吸系统 肺:有许多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功能:进行气体交换2、呼吸运动的机理十一、呼吸作用:是一个缓慢氧化过程,动植物和各种微生物都能进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