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煤矿顶板事故案例汇编目录目录第一部分巷道掘进篇 (3)案例一:大柳塔煤矿“10.10”顶板事故 (3)案例二:补连塔煤矿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冒顶事故 (11)案例三:锦界煤矿31109机头硐室冒顶事故 (15)案例四:上湾煤矿22煤辅运巷冒顶溃水溃沙事故 (17)案例五:哈拉沟煤矿12上101掘进面“11.4”顶板事故 (21)案例六:哈拉沟煤矿中央主运大巷54L顶板冒顶事故 (26)案例七:石圪台煤矿72301切眼掘进冒顶事故 (30)案例八:石圪台煤矿71304辅运顺槽冒顶溃水溃沙事故 (35)案例九:乌兰木伦煤矿2204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 (38)第二部分综采面回采篇 (49)案例四:补连塔煤矿12401综采面顶板漏冒事故 (70)案例五:补连塔煤矿12404综采面顶板漏冒事故 (80)案例九:布尔台煤矿42105综放面动压事故 (102)案例十:布尔台煤矿42106综放面动压事故 (109)案例十一:锦界煤矿31107综采面顶板伤人事故 (117)案例十二:上湾煤矿 (119)案例十三:哈拉沟煤矿22203综采面“3.11”顶板事故 (124)案例十四:哈拉沟煤矿22529综采面机尾超前冒顶事故 (128)案例十五:哈拉沟煤矿22408-1综采面缩面冒顶事故 (136)案例十六:石圪台煤矿71206综采面过空巷冒顶事故 (141)案例十七:石圪台煤矿31201综采面压架事故 (147)案例十八:石圪台煤矿31204综采面末采贯通压架事故 (161)案例十九:保德煤矿81304综放面压死支架事故 (168)案例二十:乌兰木伦煤矿2204综采面顶板事故 (177)四、防范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179)案例二十一:柳塔煤矿12104综采面过空巷压架事故 (181)第一部分巷道掘进篇案例一:大柳塔煤矿“10·10”顶板事故一、工程概况大井22煤六盘区22607综采面东侧与F8断层之间的三角块段采用旺格维利采煤法回采,回采区域如下图所示。
支巷煤柱设计宽度为9m,每8条支巷留设一条保护煤柱,旺采刀间煤柱的宽度为0.5~1m。
旺采区沿煤层底板回采,顶煤留300~500mm为准,采高不低于4m。
发生事故时,正在回采12支巷,第5支巷留设了9m的隔离煤柱,5支巷至12支巷间的顶板悬空一直未冒落,空顶面积约10235m2。
图122607综采面东侧旺采区回采位置图222607综采面东侧旺采区右翼二区段设计图二、事故经过及造成的损失事故时间:2005年10月10日17时05分。
事故地点:大柳塔井12607东房采面右翼2区段1号辅运巷4联巷口及12支巷2005年10月10日7时30分左右,连采三队八点班带班队长郑某等15名工人下井,在右翼二区段右侧12支巷作业。
当时该区段5支巷留设了9m 的隔离煤柱,计划在12支巷采完后再留设9m 的隔离煤柱,5支巷至12支巷间的顶板悬空一直未冒落,空顶面积约10235m 2。
15时50分连采三队四点班带班队长谢D 64.901140.054.90D 51146.0111502905.05607工作面采空区0某等13名工人开完班前会后,下井接班。
下午17时左右交接班时,电钳工王某、马某、刘某、汪某、谢某和关某等六人在12607东侧旺采区右翼二区段辅运平巷4联巷旁边的铲车周围测瓦斯、修理铲车,八点班带班队长郑某、林某、电钳工于某、连采机司机白某等四人在12607东侧旺采区右翼二区段辅运平巷12支巷内距巷口约5m处交接班。
大约17时05分,12607东侧旺采区右翼二区段5支巷至12支巷间采空区顶板突然大面积跨落,顶板冒落形成的飓风将东侧旺采区右翼二区段辅运平巷4联巷旁边铲车周围的电钳工王某、马某、刘某、汪某、谢某和关某等六人和在12支巷内的带班队长郑某、林某、电钳工于某、连采机司机白某等四人吹倒。
飓风过后,12支巷内的带班队长郑某和电钳工于某先爬起来,发现他们的矿帽被飓风吹掉了,矿灯也被飓风吹得绞在一起,两人把绞在一起的矿灯分开并打开开关,发现连采机司机白某爬在旁边的地上,白某想爬起来,撑了一下地就又倒下了,郑某和于某急忙过去想把他扶起来但是扶不动,正在此时,又发生了冒顶,冒顶形成的飓风又一次吹来,郑某和于某急忙趴倒,飓风过后,两人又试图扶起白某可还是扶不动,郑某和于某只好喊人,喊了几声,光听到有人答应看不到有人过来,过了一会林某过来了,他们三人一起扶起白某撤离12支巷。
在4联巷铲车周围的王某、马某、刘某、汪某、谢某和关某等六人被飓风吹倒后,刘某和马某爬起来发现他们的矿帽和矿灯不见了,找到矿灯后,发现王某头部受伤仰面朝天躺在铲车边的地上,两人问王某情况怎么样,王某手捂住肚子说他腹部疼,随后四点班带班队长谢某、郑某、于某和白某等人也到了辅运平巷4联巷,郑某安排打电话向大柳塔煤矿调度室报告事故情况时,带班队长谢某说已经打过了,之后林某、关某护送白某先离开辅运平巷,于某和谢某用电工刀割下来一块风筒布,大家一起把王某慢慢地扶到风筒布上,用风筒布把王某抬到随后赶来的李某的农用车上,并护送王某一起升井。
矿调度室在接到井下事故报告后,立即安排车辆下井接应,并联系120急救车辆和医护人员到井口等待。
白某和王某先后升井,在井口经120医生急救处理后送往神东职工总医院治疗。
王某在神东职工总医院经抢救无效于2005年10月10日18时30分死亡。
白某在神东职工总医院因左侧颅骨骨折做了手术,在神东职工总医院住院接受治疗。
事故造成的损失: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三、事故原因分析(一)12607房采采空区大面积悬顶垮落(115×89m),,是造成此次伤人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未及时对悬顶采空区顶板进行强制放顶,是产生飓风伤人的主要原因。
(三)根据已往开采经验,神东公司确定旺采区域正常回采时,每隔6~8个支巷留设一个隔离煤柱,这个经验数据无理论依据。
(四)现场管理不到位,在顶板大面积悬空的情况下未及时留设隔离煤柱。
(五)矿井未对旺采面采空区顶板进行有效监测监控。
四、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取得的效果(一)加强技术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强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使职工熟练掌握,并认真贯彻执行。
(二)对旺采区的设计进一步优化,将刀间煤柱的宽度增大为1.5m。
(三)对边角块段煤的回采,尽量布置长壁采煤工作面,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四)房采时应采用技术手段加强顶板的监察、监控,合理控制房采工作面的空顶面积,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五)必须认真吸取此次事故教训,从严管理,落实防范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五、事故经验教训“10·10”顶板事故是在采用旺格维利采煤法过程中,由于对顶板控制经验不足,对顶板安全缺少科学的论证和监测监控造成的,为矿区顶板管理敲响了警钟。
在这次事故的教训中,大柳塔煤矿对旺格维利采煤法的设计进行了优化,增大了刀间煤柱的宽度,增加了保护隔离煤柱的留设,强化了旺采期间的顶板管理及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和执行。
案例二:补连塔煤矿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冒顶事故一、事故经过及造成的损失(一)事故经过补连塔煤矿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与12煤四盘区采空区煤柱宽度42.7m,与五盘区主运大巷煤柱宽度24.4m,巷道设计宽高尺寸为6.0×4.05m。
采用锚网喷支护设计(见图1),顶板每1.2m设计6套φ18×2100mm圆钢锚杆,每2.4m设计2套φ17.8×6500mm锚索,钢筋网规格φ6.5×200×200mm,喷50mm厚C20混凝土。
图1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支护断面图2017年6月21日上午9:20分,通风队电钳工周某检查时,发现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约4500m处大巷顶板发生全断面冒落,当即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立即启动顶板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具体冒顶位置如图2所示。
图2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冒顶位置示意图矿领导及机关科室负责人立即到达现场查看冒顶情况,经核实冒顶位置为回风大巷4493~4508m,冒高4.3m,宽5.7m,长度15m。
确定支护方案后立即进行处理,处理工作历时10天,于7月1日夜班支护完毕。
具体如图3所示。
图3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冒顶示意图(二)造成损失巷道支护及出渣费用约10.8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主要原因12煤五盘区大巷掘进时间为2011年5月~2012年6月,冒顶处巷道掘进时间为2012年5月下旬。
根据冒顶处揭露顶板岩性素描(见图4)和钻探结果,该处顶煤厚度0.5~0.9m,顶板以上约4.0m 范围内为粉砂岩、泥岩及砂质泥岩互层。
0.2粉砂岩图412煤五盘区回风大巷冒顶处岩层柱状图通过冒顶处的岩层柱状图看出,锚杆锚固端位于泥质胶结的粉砂岩中,锚索事故区层厚(m )岩性岩性柱状特征冒落段4.27m 岩层间接触面明显,部分含有植物化石碎片,易离层。
0.4砂质泥岩0.40.2煤泥岩节理发育0.750.02砂质泥岩泥岩0.70.1粉砂岩煤泥质胶结0.8砂质泥岩贝壳状断口底部0.2m 泥质胶结0.712煤巷高3.9m 3.912煤锚固端位于砂岩中。
顶板长期受裂隙水浸润致使其强度降低,锚杆(索)组合梁加固拱效果差,巷道跨度上无法保持稳定结构,是导致巷道冒顶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直接原因矿井在巷道掘进中没有详细勘查,根据巷道顶板岩性变化变更支护方案。
对巷道后期出现的淋水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及时采取补强支护措施,致使巷道因顶板围岩结构失稳发生冒顶。
(三)间接原因5月份巷道隐患排查中,已发现五盘区回风大巷4260m处顶板有0.06m2喷浆层离层剥落,却未能引起管理人员重视,未对附近巷道进行细致排查,顶板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四、采取的防治措施与事故经验教训(一)矿井对五盘区主运、辅运、回风大巷的顶板进行取芯,掌握顶板岩层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根据取芯结果制定三条大巷的补强支护方案,并逐步实施。
(二)加强顶板离层监测和顶底板移近量观测,在五盘区三条大巷安装了顶板离层仪,每隔200m设置一处顶底板移近量观测点,划分责任,派专人定期观测。
(三)矿井下发顶板岩性探测管理办法,对掘进巷道的顶板岩性进行探测并建立台账,对复合顶板、软弱岩层及其它影响支护强度的情况时,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支护方案并做好后期巷道变形观测工作。
(四)对矿井所有大巷的支护质量进行排查。
经统计,矿井无锚索支护大巷总长度53300m,按照紧要程度逐步进行实施。
(五)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管理,对查出的顶板隐患由矿技术专业组核实并制定支护处理方案,切实消除顶板安全隐患。
案例三:锦界煤矿31109机头硐室冒顶事故一、工程概况31109机头硐室位于31煤一盘区,该机头硐室采用炮掘施工,硐室设计宽度5.4m,高度5.5m,实际高度6.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