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部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专业名称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代码 630702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习年限三年一、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专业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汽车销售和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在经营、服务一线能从事汽车及零配件销售、售后接待、管理、车辆鉴定、评估、保险事故勘察理赔、汽车维护保养、汽车检测的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

(二)人才规格1.知识要求(1)掌握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消费心理的基本知识;(3)掌握汽车销售的相关理论和销售技巧;(4)掌握汽车保险和理赔的法律法规;(5)掌握汽车及配件营销的理论知识;(6)掌握二手车鉴定与交易的相关知识。

2.能力要求(1)具有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全面技术检测的能力;(2)具备汽车产品市场调研的能力;(3)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4)具有对汽车发动机、底盘系统进行维护保养的能力;(5)具备汽车销售策划和组织实施的能力;(6)具有从事二手车鉴定估价与交易的能力;(7)具备汽车销售现场的管理能力。

3.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能够妥善处理客户异议;(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三)职业资格(1)汽车营销师(初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2)汽车(碰撞)估损师(初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3)二手车鉴定评估师(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4)汽车维修工(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四)就业面向就业领域: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汽车保险承保与理赔、汽车信贷与租赁、二手车鉴定与交易业务领域。

初始工作岗位: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配件销售与管理、汽车维修接待、汽车维护与检测。

相近工作岗位:汽车保险承保与理赔、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汽车电子商务。

可升迁的职业岗位:汽车销售服务主管/经理、售后服务主管/经理。

二、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专业拓展课、素质拓展课1.通识教育课程:14门,计修30学分,502学时,占总学时的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8学时)、体育基础(32学时)、体育选项(36学时)、体育专项训练(40学时)、计算机应用基础(64学时)、英语(68学时)、形式与政策(18学时)、应用文写作(32)、军事理论(16学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6学时)、职业生涯规划(16学时)、就业指导(16学时)、人际沟通(32学时)。

2.职业基础课程:8门,计修32学分,510学时,占总学时的20%。

汽车机械识图(32学时)、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90学时)、汽车底盘构造成与维修(90)、汽车电器构造成与维修(90)、商务礼仪(32学时)、汽车消费心理学(32学时)、汽车性能评价与选购(72学时)、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72学时)。

3.职业技术课程:11门,计修33学分,552学时;占总学时的22%。

汽车推销技巧(48学时)、汽车及配件营销(72学时)、汽车信贷与租赁(36学时)、机动车鉴定与评估(72学时)、汽车保险与理赔(48学时)、汽车电子商务(48学时)、汽车维修接待(48学时)、汽车销售与服务流程(36学时)、汽车检测技术(72学时)、汽车故障诊断技术(24学时)、汽车维护实训(48学时)。

4.专业拓展课程:4门,计修7学分,128学时,占总学时的5%。

汽车钣金(36学时)、汽车涂装(36学时)、汽车专业英语(24学时)、汽车文化(32学时)。

三、核心课程简介1.汽车及配件营销:72学时,4学分。

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市场与营销、汽车及配件营销人员基本素质、汽车营销组合、汽车整车销售核心流程、汽车配件销售管理、汽车消费信贷、汽车市场顾客管理等。

主要培养学生汽车及汽车配件的营销能力。

2.汽车检测技术:72学时,4学分内容包括发动机检测技术、底盘检测技术、整车性能检测技术、电控系统检测技术和汽车检测站等,对各专项检测所使用检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步骤进行了系统介绍。

主要培养学生对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能力。

3.机动车鉴定及评估:72学时,4学分。

内容包括二手车认知、二手车鉴定、二手车评估与二手车交易等。

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二手车鉴定估价与交易的能力。

4.汽车电子商务:48学时,3学分。

以目前在汽车运用与维修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成熟的电子商务技术为对象,讲述了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系统的基础知识,介绍了汽车整车制造及配套企业、汽车流通企业、现代物流企业、汽车保险和租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情况及相关知识、方法和技术。

主要培养学生汽车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力。

四、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育人,周密安排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每门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专业拓展课程都安排有一定比例的实践课,实践课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室)完成,毕业实习在校外4S店完成。

五、素质教育活动设计突出文化育人,将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包括健康身心教育、学习引导教育、安全环保教育、生活生存教育、礼貌礼仪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人文修养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

学习形式为自学、讲座和网络教学。

六、就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等。

七、毕业标准学生在校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准予毕业。

随着学分制的试行,学生毕业将逐渐向学分制过渡。

完成教学计划所需求的全部教学过程,毕业生获得不少于145学分,其中: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3学分;素质教育活动不少于10学分;就业创新创业能力不少于3学分;军事训练不少于1学分;通识教育课程不少于26学分;职业基础课程不少于32学分;职业技术课程不少于33学分;专业拓展课程不少于7学分。

八、各种相关表格(一)学时要求总学时2550学时,具体见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表1)、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表2)。

表1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表2 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二)教学进程安排具体见教学进程表(表3)、实践教学进程表(表4);注:★号为专业核心课程 #为课外实践,不计入总课时。

表4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进程表(三)学分分配汇总表本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组成。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 30学分,职业基础课程32 学分,职业技术课程33学分,专业拓展课程7学分,素质拓展课程 10学分(见表5)。

表5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分分配汇总表(四)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安排(见表6)表6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五)素质拓展课程安排(见表7)开设素质拓展课程,突出文化育人,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表7 素质拓展课程安排第二部分:专业人才培养实施与保障一、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目前安徽建成了芜湖和合肥两个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2014 年安徽汽车整车产量达95.5 万辆,产量居全国前10位,仅奇瑞和江淮两大汽车实现产值762.4亿元。

产业的飞跃发展必然伴随着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汽车从制造、销售到运用、维修,直至报废、回收形成一条产业链。

据《合肥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资料显示:我国汽车行业从业人员265万人,直接相关从业人员3026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11.2%。

随着汽车产量及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直接带动了汽车营销与服务市场的发展。

汽车营销与服务就业岗位主要有营销、维修接待、机电维修、配件管理、钣金、喷漆、保险索赔、美容、二手车评估等。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最新技能型人才需求报告,“我国汽车服务相关行业的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高技能人才比例严重偏低,仅汽车维修行业全国每年就需要新增近35万从业人员,未来3年将新增近100万个就业岗位”,安徽省未来三年对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总量在8万人以上。

从全省和本地区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服务行业的现状来看,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技术素质不高,人才匮乏成为汽车业发展的瓶颈。

据统计数据,合肥现有汽车及零部件营销企业1000多家,汽车服务企业1000多家,其中,汽车修理企业430家,汽车装饰和美容企业等511家,汽车物流企业133家,一个中型二手车交易市场。

总投资25亿元的合肥市岗集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有51家企业,目前,合肥汽车制造、服务性企业从业人员近30万,每年汽车营销与服务从业人员需求约30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比例占40%。

由于合肥区域位置等自身原因,人才吸引力有限,汽车产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

近两年我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毕业生行业对口率100%,专业岗位对口率达90%以上,我院毕业生供不应求。

我院是合肥市唯一培养大专层次汽车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为地方支柱产业快速培养人才的重任。

(二)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为进一步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掌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我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调研组对近三年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1.对学生的调查分析(1)近三年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毕业学生242人,就业242人,就业率100%。

(2)毕业学生中140人分别在全省各汽车4S店就业,80人在与汽车相关的服务行业就业,22人在其他行业就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91%左右。

(3)起薪标准最低,前台销售岗位为3000元/月、售后服务岗为2500元/月、汽车相关服务岗位为1800元/月、其他行业岗位为1500元/月。

(4)从事的工作岗位要求必须具备的能力是:语言文字能力、理解判断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5)参加工作后普遍感觉创新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最欠缺。

(6)三年来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5%左右,其中99%的毕业生是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1%)和薪资福利偏低(31%)。

(7)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59%),月收入为2000元左右;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为21%,月收入2500元左右。

(8)学校所设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所使用的教材符合社会需要的程度比较高。

(9)学生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是,学校要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实习要安排的充实、深入生产工作实际。

2.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1)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是敬业与吃苦耐劳精神。

(2)企业对毕业生最看重的工作能力是服务意识、沟通能力、谈判技巧。

(3)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度较高。

(4)往届校友对母校毕业生的推荐尤其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