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摘要: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当房屋长度超过规定设计长度时,基础底板需要考虑设置变形缝、沉降缝、伸缩缝。
而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不可避免的影响建筑平面设计布局,且地震发生时,两侧双结构的碰撞也危害巨大。
为了使建筑物成为连续性整体结构,提高结构的整体刚性,取消结构中的永久性变形缝,优化平面设计,更好的发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后浇带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大体积砼施工中的问题,高低结构沉降变形协调问题。
本文主要结合整个施工工艺流程,就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特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后浇带;砼浇筑;工艺流程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r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when the length of the housing exceeds the specified length design, foundation needs to consider the setting of deformation joints, settlement joint, expansion joint. but the joints appear double girder, double column, double wall, the unavoidable effects of architectural graphic design layout, and when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two structural collision also great harm. in order to make the building as a continuous whole structure, improve the structure rigidity of the whole structure, cancel the permanent deformation, optimization design, better play theusing func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for example, large volume concrete construction in question, the height of settlement and deformation coordination.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n later poured b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key words: after pouring belt; concrete pouring; technological process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后浇带的定义及分类作用1、后浇带定义。
在现浇整体钢筋砼结构中,施工期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沉降的变形缝,根据具体条件,经一定时效后,再填筑密实形成的连续整体的无伸缩缝结构。
2、后浇带分类。
施工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温度后浇带,伸缩后浇带。
一般多具有变形缝的功能,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从构造与施工方面,认识结构受力特点,合理设置后浇带位置,正确施工组织,否则会出现渗漏裂缝,结构失稳等严重问题。
①沉降后浇带:解决同一结构单元之间不同荷载差异或者是不同的地基基础而引起的沉降差异。
适用解决结构畸重畸轻交界处(如主楼和裙房或高低层结构的高层住宅交接处)沉降不一致引起的开裂。
②收缩后浇带:防止砼收缩(化学收缩及干缩)变形引起裂缝而设置的;多适用于平面结构或超长的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与大体积钢筋混凝土。
(例污水处理厂大型水池工程)③温度后浇带:防止混凝土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 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
④伸缩后浇带:防止结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开裂而设置。
二、后浇带工作原理及作用1、后浇带的设置原理是“先放后抗”的原则,按照王铁梦教授以哲学角度提出的裂缝控制三类方法可称之为“放”“抗”结合法。
后浇带的设置就是把大部分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砼填缝以抗衡残余的应力。
即在施工期间设置作为伸缩缝、沉降缝,将高层建筑结构分为若干段,有效的削减温度收缩应力。
在施工后期,将若干段浇注成整体,其温差和收缩应力叠加小于砼设计抗拉强度,可承受约束应力,以达到利用“后浇带”的方法控制裂缝达到不设伸缩缝的目的。
2、后浇带作用1)减少砼收缩应力,提高结构抗温变化。
(1)在施工过程中,新浇砼在硬结过程中会由于自身的伸缩性能导致主体结构开裂,一般在施工后1-2个月内完成。
当其收缩变形受约束时,结构产生内部应力,这个内部应力应体现在水平和纵向两个方向,但是水平应力一般是导致楼板开裂的主导原因,当水平应力大于砼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即发生开裂。
增设后浇带后,砼可以自由收缩,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砼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2)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
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是经常的。
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
2)解决沉降差。
采取调整措施:①调压力差。
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②调时间差。
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③调标高差。
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三、后浇带施工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可根据后浇带类型选择后浇带做法,沉降后浇带采用用超前止水后浇带做法,早期收缩后浇带采用一般做法。
参照苏g01-2003图集,以沉降后浇带超前止水做法为例,工艺流程如下:1、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留置与浇筑1)地下室底板防水后浇带留置地下室底板防水施工→底板底层钢筋绑扎→后浇带两侧钢板止水带下侧先用短钢筋头(钢筋间距400)与板筋点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浇砼一侧→钢板止水带安置→钢板止水带上侧短钢筋头点焊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后浇带两侧砼施工→后浇带处砼余浆清理→后浇带两侧砼养护→后浇带盖模板保护钢筋。
2)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砼浇筑凿毛并清洗砼界面→钢筋除锈、调整→抽出后浇带处积水→安装止水条或止水带→砼界面放置与后浇带同强度砂浆或涂刷砼界面处理剂→后浇带砼施工→后浇带砼养护。
2、地下室外墙防水后浇带留置与浇筑1)地下室外墙防水后浇带留置外墙常规钢筋施工→钢板止水带安置→钢板处柱分离箍筋焊接→焊短钢筋头于止水钢板上和剪力墙竖筋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浇砼一侧→封剪力墙外模,并加固牢固→后浇带两侧砼浇筑→后浇带两侧砼养护。
2)地下室外墙防水后浇带砼浇筑清理先浇砼界面→钢筋除锈、调直→放置止水条或止水带(若采用钢板止水带则无此项),→封后浇带模板,并加固牢固→浇水湿润模板→后浇带砼浇筑。
3、楼板面后浇带留置与浇筑1)楼板面后浇带留置后浇带模板支撑(独立支撑)→楼板钢筋绑扎→焊短钢筋应于板面筋和底筋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浇砼一侧→后浇带两侧砼浇筑→后浇带处砼余浆清理→后浇带两侧砼养护→后浇带盖模板保护钢筋。
2)楼板面后浇带砼浇筑清理先浇砼界面→检查原有模板的严密性与可靠性→调整后浇带钢筋并除锈→浇筑后浇带砼→后浇带砼养护。
四、后浇带模板支设1、计算支撑体系内力,编制专项方案。
根据分块图划分出的砼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对于后浇带的支模和拆模,不管采用何种施工工艺,都应进行对支撑体系内力计算,以确保模板及支撑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防止梁板悬臂产生变形。
2、后浇带支模钢管支架要求。
横向立杆间距应不大于1200mm,纵向立杆应不大于1000mm,其中有梁部位,梁两侧均设立杆。
脚手架底部设扫地杆,步距1800mm,在支撑两侧每隔6米设一道斜撑。
3、后浇带外墙模板支设。
应先在墙板浇筑过程中预埋两排对拉螺栓,支设时采用木胶板、木方及钢管等,支设时木方龙骨间距400mm,横向与木胶板钉牢,后侧用钢管及3形卡、对拉螺栓固定。
4、后浇带施工缝侧模搭设方式。
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和堵头板作侧模的搭设方式。
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砼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
为了防止砼搅拌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
采用φ50振捣器时不小于40cm;采用φ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cm。
为保证砼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当砼达到初凝时(用手压砼表面能出现指纹),用压力水冲冼施工缝表面(水应呈雾状),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
砼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
经处理的垂直施工缝,表面粗糙干净,凹凸不平,新旧砼粘结力很强,有效地保证了砼的整体性。
5、后浇带两侧隔断固定。
宜采用钢筋支架将钢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固定。
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及间距设置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以支撑稳定为原则,钢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两侧砼可局部水灰比小一些,既可保证振捣密实,又不会造成跑浆。
如网眼偏大,可在网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并支挡固定好,以承受灌注砼时的挤压力,并保证不跑浆,待砼凝固后,薄膜即可撕去,钢筋支架亦可除去,而钢丝网则留在后浇带两侧。
6、模板支设注意事项。
①后浇带两侧应保留承重荷载支撑应不少于两排(包括梁、板支撑均应保留),立杆间距不应大于1 m,模板必须稳固、密封、平整,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以确保砼的成型几何尺寸。
②独立支撑模板,中途不得拆除。
在结构设计中, 后浇带跨内的梁是按连续梁的受力特性配筋, 在砼未浇灌之前,梁处于悬臂;对现浇板而言,由四边固端变为三边固端, 使梁板的受力性能发生改变。
因此在施工中该跨的支撑模板均不能拆除, 必须待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后, 其强度达到施工设计强度值的75 %以上, 才能逐层拆除。
该部分模板支撑系统相对独立,可便于其他部位的模板及支撑的及时拆除,方便材料正常周转。
③拆除的时候要按由上往下的顺序拆除,千万不要因为贪图方便而随手拆除,要杜绝人为因素如提前拆模等原因,造成板边开裂,使结构承载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