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保障协理员_基础知识部分

劳动保障协理员_基础知识部分

劳动保障协理员(三/四级)基础知识部分1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

3.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鲜明的职业性,内容、形式的多样性,较强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5.职业道德鲜明的职业性职业道德源于职业生涯,反映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鲜明地表达着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

6.职业道德内容、形式的多样性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灵活、多样的,可以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明的守则、公约,严肃的纪律等表现出来。

7.职业道德较强的适用性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8.职业道德的作用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发展是职业道德作用的主要表现之一。

9.职业道德的修养职业道德修养是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职业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10.执行政策、注重落实执行政策,注重落实是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要求。

11.爱岗敬业、乐业精业劳动保障协理员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职业技能,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任劳任怨。

这突出体现了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中爱岗敬业的要求。

12“乐业”体现在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

13.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中要求,“勤业”要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14在一次上报社区失业人员变化的报表时,由于来不及核对信息,劳动保障协理员小纪随意编报了一个数据。

这一行为违背了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中“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要求。

15.钻研业务求实创新劳动保障协理员小李发现街道的基础台账不够科学,于是他结合上级的要求和街道的特点,修改完善了基础台账,得到市劳动保障局充分肯定。

小李的做法是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中“钻研业务,求实创新”的体现。

16.以人为本、乐于奉献劳动保障协理员小钱为方便失业人员在工作时间以外咨询政策,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公布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

这是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中“以人为本、乐于奉献”的体现。

17.服全大局、团结协作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符合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中“顾全大局”的要求。

18.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某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在工作过程中,各行其是,互不配合。

这违反了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中“团结协作”的要求。

19劳动保障协理员小李为不符合条件的亲戚推荐了公益性岗位。

这一做法违背了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

20.就业的概念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

21.就业结构:就业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就业人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数量和分布比例,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就业方针我国现行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23.失业的特征有工作要求,但受客观因素影响尚未实现就业是失业的特征之一。

24.失业的主要类型失业的主要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性失业、自愿失业。

25 统筹就业的主要内容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乡劳动者就业实行统筹规划和管理。

26残疾人就业的方式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方式包括集中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等。

27 劳动力供求分析――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技术进步等。

28.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29.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省、市、区(县)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乡镇)、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共同组成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30.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劳动者提供的主要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劳动者提供的服务主要服务有: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

31我国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是我国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

32.社会保险概念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33.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目的国家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目的是消除劳动者顾之忧,保障其基本生活。

34.社会保险分类社会保险通常分为五类,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35.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社会保险实行互助共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统一筹集和调剂使用资金,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均衡负担和分散风险。

36任何法定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

37.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只有在履行了法定义务后,才能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38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权利义务相对应和公平效率相结合。

39.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的区别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和主体。

40.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在性质方面的区别社会保险是政府行为,属于政策性保险;而商业保险是等价交换的买卖行为,具有商业性质。

41.养老保险的概念养老保险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方法是在其退出劳动岗位后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42.按我国现行养老保险覆盖对象分类按我国现行养老保险覆盖对象分类,养老保险可分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

43按性质和功能分,养老保险可分为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44.失业保险概念失业保险是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失业者提供一定期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制度。

45.工伤保险概念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时,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6.医疗保险概念医疗保险是参保人或全体公民因病需要治疗时,根据法律规定从国家或社会获得医疗服务,对因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疗费用给予适当补偿,以恢复和保障他们身体健康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7.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概念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48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在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相分离。

49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人员应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

50.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意义推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进一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51.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本形式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本形式是:社区管理52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过渡形式包括:委托企业管理、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53在企业退休人员居住比较分散的市县,可采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形式对企业退休人员进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54.现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现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落实社会保险待遇、开展党组织活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55完整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应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框架。

56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退休人员就近医疗提供方便,是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

57.街道社区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工作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四项基础工作是对所有社会化管理服务形式提出的要求。

58街道社区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四项基础工作是指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指导企业退休人员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等四个方面。

59.企业在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所承担责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继续由原渠道支付。

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企业退休人员的统筹项目外养老金,由企业继续按有关政策发放。

60.各有关方面在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的主要职责在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劳动保障部门的主要职责的是:落实退休人员社会保险待遇、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指导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61.劳动法的特征劳动法的特征包括调整对象的特定性、保护法益的倾斜性、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性、调整内容的综合性62.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包括扩大就业,创造就业条件、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63.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构建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维护公平就业。

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实施就业援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64.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作用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作用包括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65.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协商一致原则、公平原则、合法原则、平等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66.劳动合同的履行应遵循原则劳动合同的履行应遵循全面履行原则、实际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

67.劳务派遣的概念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由被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其报酬由用工单位以劳务费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并代发的一种用工形式。

68劳务派遣涉及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三方主体。

69.社会保险法的原则社会保险法的原则包括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保障功能与激励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70.社会保险法的主体社会保险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社会保险的管理和实施机构、用人单位、劳动者80.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包含法定性、行政性、专门性81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82.社区的概念社区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具有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组成的社会实体。

83.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通常包括人口要素、地域要素、组织结构要素、文化心理要素、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内容。

84.社区的一般功能社区的一般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卫生功能、福利和服务功能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