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600字大全【三篇】导读:本文中国民间故事600字大全【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在福建武夷山顶上,有一块很高很大的岩石,叫望女石。
在台湾阿里山中,有一棵很高的红桧树,叫思母树。
关于它们,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东南沿海高大的武夷山,是和台湾的阿里山紧紧连在一起的。
那时山上山下,一年四季树木长青,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各种果子,果树下是一丛丛盛开的鲜花。
山间,还有一条条瀑布和无数的小溪,山下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这里的人民过着安乐的幸福生活,到处响着笑语、歌声。
可是有一年,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妖魔,占据了整个大山。
这个妖魔到底是什么样,谁也说不上。
只是听说它的身子趴在山顶上,头可以伸到东海里去喝水;它打一个喷嚏,周围很大的一片地方就要下一场大雨。
自从妖魔来到以后,山上的树木枯死了,鲜花凋谢了,山间的瀑布断水了,小溪干涸了,肥沃的土地干裂得张开了嘴巴。
这个妖魔脾气特别狂暴,它一发起脾气来,天上黑云翻滚,狂风怒号,飞沙走石,无数的房屋被砸坏,许多人和牲畜被砸死砸伤,连在东海上打鱼的渔船也有不少被打翻。
人们受尽了妖魔的祸害,实在恨透了它。
山村里有几个勇敢的年轻人,自动拿起弓箭、大刀、长矛,上山去找妖魔报仇。
可是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从此,很多人拖儿带女,离开了世世代代生活的故乡,到别处逃生云了,整个山区显得十分荒凉。
在大山的西麓,有一间用青石砌成的小屋,里面住着母女二人。
母亲叫花霞,是个勤劳善良的妇女;女儿叫花珊,十九岁,是个美丽、聪明而又勇敢的姑娘。
花珊姑娘看到人民被妖魔害得不能生活下去,心里像刀割一样的难过。
因此,她下决心要除掉这个妖魔。
聪明的姑娘心里明白,要消灭这样的敌人,没有很高的武艺,单凭勇敢是不行的。
于是,她开始苦练各种本领。
她先在村头的一块大岩石下练习射箭,每天迎着朝霞离开家门,顶着满天的星星才回到家中。
她练啊练啊,手臂练痛了,练肿了,手上起了一颗颗血泡,血泡消下去后,又结起一层厚厚的老茧,强劲的弓,也不知道拉断了多少把。
她一连练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出一手高超的射箭本领。
她的箭射得又准又狠:要说准,天上高高飞行的雁群,她要射哪一只,就能弓响雁落;要说狠,箭头能从石头的另一边钻出来。
紧接着她又练习使用大刀的武艺,又是一连九九八十一天,练成了一手好刀法。
村头有一棵两臂合抱粗的大树,她一刀砍去,就断成了两截。
一天晚上,花珊姑娘告别妈妈,要上山去斩除妖魔了。
妈妈含着热泪,紧紧地拉着她的手,说:“女儿啊,你去为民除害,妈不拦你,可是要千万当心啊!你除掉了妖魔,就赶快回家,以免妈妈挂念。
”花珊姑娘也含着热泪,说:“妈妈放心,我斩除了妖魔,马上就回来,永远和妈妈生活在一起。
”花珊姑娘在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门,背着弓箭、大刀,上山去了。
这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星星,花珊姑娘紧握弓箭,搜索着慢慢向山上走去。
突然她发现不远的山顶上,有两道灯笼般的绿光,由小到大,由远到近,渐渐向她靠来。
两道绿光的后面,是一个庞然大物在慢慢移动。
花珊姑娘断定这就是妖魔,两道绿光是它的眼睛射出来的,于是搭上利箭,拉满弓弦,用尽力气,朝绿光“嗖--嗖”射去。
两道绿光顿时不见。
妖魔被射瞎了眼睛,痛得直翻滚。
花珊姑娘敏捷地跳到妖魔身上,抡起大刀,朝妖魔的脖子使劲砍去,一刀,二刀,三刀,……一刀比一刀有劲,直砍得妖魔乱蹦乱跳。
渐渐地,她觉得妖魔在向地下陷去。
不一会儿,只听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高大的武夷山断裂为两半,中间出来一条很深很深的鸿沟,妖魔“轰”的一声,沉到鸿沟里去了。
就在这一刹那间,花珊姑娘一个健步跃到了武夷山的东麓。
这时,奔腾的东海之水涌进了鸿沟,形成了现在的台湾海峡。
那断裂的武夷山西麓,就是现在的武夷山,那断裂的东麓,就是现在台湾的阿里山。
东西山麓的树木、鲜花、瀑布、山溪、良田又苏醒了,人民重新过上了安乐幸福的生活。
可是波涛汹涌的东海水,却把花珊姑娘和妈妈隔开了。
妈妈爬上高大的武夷山顶,隔海眺望女儿。
每天盼啊盼啊,盼望女儿早一天回到母亲的身边。
她每天呼唤着女儿的名字。
据说那呼啸的海涛,就是妈妈呼唤女儿的声音。
然而,一天天过去了,女儿还是没有回来。
妈妈渐渐地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岩石,高高地立在武夷山顶上。
女儿被隔到山的东麓,也时时想念着母亲。
她站在阿里山顶上,望啊望啊,可是大海隔断了她的视线,望不到妈妈。
于是,她变成了一棵红桧树,每天、每月、每年,都在不停地向上长着。
至今,已经长到五十多米高了,成了很高很高的树木,现在还在不停地长着。
因此,它被叫做阿里神木的思母树。
据说,日月潭水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眼泪哩!【篇二】四川省奉节县原名鱼复县,为什么要改名为奉节县呢?这得从刘备墓说起。
传说刘备墓就在当时鱼复县城底下,诸葛亮怕后人盗墓,把坟墓的进口掩蔽起来了,和一般地面没有两样,谁也没法知道。
但是有一年,却被一个县官发现了。
这人叫许友,是一个怕死的贪官。
一天晚上,许友酒醉饭饱,独自琢磨起来:白帝城自古以来是名城重镇,既是西汉公孙述称帝的都邑,又是三国刘备托孤的地方,说不定地下埋有金银宝物,要是我许友能弄到一点,就不愁后半辈子的吃喝享福了。
许友总想着得宝,便经常溜着一双贼眼,在四下寻来找去。
他的眼光突然停留在厅堂内一块石板上,觉得这块石板平滑油亮,有点异样。
许友环顾四下无人,便悄悄取来一把锄镐撬起石板查看。
这一看更使他大吃一惊,原来石板下空空的,一条长长的地下通道伸向远处。
许友不禁大喜,心想:对了,这里面说不定是金银宝库呢。
许友没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一天夜里,他提着一盏灯笼下地道去寻宝,只见这地道很深很长,七拐八弯,走了好一阵子还没有到头。
他走着走着,迎面刮来一股冷飕飕的寒风,把他手中的灯笼吹灭了。
他怕得手脚发软,打了几个寒战。
但他爱财如命,仍然壮着胆子继续向地道深处走去……忽然,他发现前面透出一点灯光,忽明忽暗的。
许友走近一看,那是一间空旷的地下室,靠墙壁有个神龛,神龛下点着一盏万年灯,一口大缸盛着灯油,油快点干了。
许友心中凉了半截。
他再细看那盏万年灯,觉得灯柱发出黄灿灿的光亮,原来这灯柱是黄金铸成的。
许友心想这灯柱能值钱,为了不白跑这一趟,便伸手去取灯柱。
说来也怪,当许友伸手去取灯柱的时候,只见灯下放着一张纸条,拿来一看,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四行字:友不像友?无怨寻仇!打开此墓,罚你上油。
诸葛亮许友一看,吓得浑身发抖,连忙跪下磕头:“请丞相饶恕,请丞相饶恕!”转身连滚带爬地跑出了地道。
许友吓得魂不附体,回到家中便一病不起,请了好多名医,治了好些日子也没治好。
他琢磨,一定是触犯了丞相,闯下弥天大祸。
他取出墓中拿来的四句偈语又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吓糊涂了,没有照丞相要求的给万年灯上油。
于是他便乖乖地给万年灯上油赎罪。
这油缸很大,许友卖光了自己的全部家财,还卖了老婆的私房首饰去买油,才把万年灯油缸盛满了。
这样,许友的病才好了。
从此以后,许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他怕丢脸,也不敢把这件不光彩的事让别人知道。
但由于这事伤透了他老婆的心,她抱怨丈夫不长眼睛,偷到刘备头上,弄得倾家荡产。
今天抱怨,明天抱怨,无意中把这件事泄露给了旁人。
新鲜事不胫而走,很快被人们传开了,直到现在奉节县人们都知道许友被罚上油的事。
由于有许友这事的教训,以后来这里做官的县太爷,都不敢胡作非为、贪赃枉法了。
人们为了提醒县官们要奉公守法,节俭爱民,便把鱼复县改名为奉节县。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_民间传说唐伯虎,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世人素闻其玩世不恭、才华横溢,对唐伯虎点秋香的风流韵事耳熟能详,却不知其一生坎坷,仕途失意,曾写“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抒发愤懑,更不知其晚年凄凉,最终客死他乡。
从出生到死亡,唐伯虎历经54年的传奇一生,且让我们慢慢道来。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称桃花居士。
据说唐伯虎出生的时间正好是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因此取名唐寅。
唐伯虎素有“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称号,又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篇三】相对于诗文而言,唐伯虎的画更着名。
唐伯虎的绘画才能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很小的时候就在绘画方面显露出惊人的天赋。
教唐伯虎画画的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画家——沈石田。
话说唐伯虎能拜于沈石田门下,与祝枝山有着不小的关系。
据说唐伯虎小时候住在苏州,家境贫寒,父亲靠开酒馆为生。
小店虽然装修简朴但十分干净,客人不多,环境足够安静,因此时不时会有文人墨客来喝上一杯。
唐寅从小就喜欢画画,十三岁那年,为了帮父亲照顾酒馆,唐伯虎辍学在家,再也没去过学堂。
他总是忙里偷闲地画两张,如果画出满意的作品就把它贴在酒馆的墙上。
祝枝山是远近闻名的才子,一日,他来到店中喝酒,看见了墙上的画,很是喜欢,就问店家讨要,还要付给银两,谁知老板推辞道:“这是犬子的戏作,客官要是喜欢尽管拿去,不必付什么银两。
”祝枝山一听这画竟然是个孩子画的,于是好奇心大发,就问店家:“我能否见一见这作画的孩子呢?”父亲把唐伯虎带到祝枝山面前,经过一番攀谈,祝枝山了解到,唐伯虎完全是自学成才,看到他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才华,祝枝山生了爱才之心,打算好好培养他,于是,决定帮他找一位老师,这老师便是沈石田。
祝枝山带着画师沈石田来到了酒馆。
沈石田看过唐伯虎的画后,赞不绝口,但是要想在绘画的道路上走得远,光有技巧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才气,于是沈石田出了一个字谜,只要唐伯虎答得出,就免费教他画画。
字谜是这样的:“去掉左边是树,去掉右边是树,去掉中间是树,去掉两边是树,这是什么字?”唐寅略一思考就说出了谜底:“是个‘彬’字。
”沈石田很高兴,就收下了唐寅。
起初,唐伯虎学习刻苦勤奋,很快就能掌握绘画技艺,因此受到沈石田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石田的称赞,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石田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时,沈石田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石田的一幅画,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唐伯虎的画,题材广泛,涉及各个方面。
他的画风独具一格,挥笔自然,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知道有个画家唐伯虎。
这些画,在唐伯虎穷困潦倒的时候也帮了不少忙,下面就有一个伯虎卖扇的趣闻。
话说这唐伯虎向来喜欢游山玩水,这一日,恰好来到西湖,正走着,忽然看见一群人在凉亭里喝酒,被勾起了酒兴,于是也进入凉亭,向酒家讨了几杯酒来。
他一边喝酒一边观赏美景,好不惬意。
喝完酒,唐伯虎起身结账,一掏口袋才发现忘了带钱,于是跟酒家说道:“我今天走得匆忙,忘了带钱,不知可否赊账?”没想到被酒家一口回绝。
这下该如何是好?唐伯虎想了一会儿,忽然灵机一动,甩开手中扇,摇之,问道:“能不能用我手中的扇子来抵酒钱啊?”谁知酒家还是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