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普类文章阅读

科普类文章阅读

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教案
【阅读示例】(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

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

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他任何星球可去!①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

②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

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白天奇热(99°C)。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

假设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

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

④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C,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金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

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意。

⑤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C,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

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像个酷热的地
狱。

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

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

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

⑥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

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花园吧!”——通篇都是诗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⑦如果我们对火星或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吧。

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吧,“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

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很舒适的小飞船。

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
“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

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了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迫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些。

”⑩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一、(2012·东营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细菌
(美)刘易斯·托马斯
①我们至今认为,人类疾病的肇事者,是一群有组织的、现代化的魔鬼。

而在这敌阵中,最显眼的、坐中军大帐的便是细菌。

我们断定,它们干起坏事来该是饶有兴致的。

它们到我们身上逐利,它们数目太多,疾病看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人类就这么个生活条件,没法子。

假如我们成功地剿灭了一种疾病,总会有一种新的疾病伺伏在一旁,等着取代它的位置。

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也从来都只是那个庞大的细菌王国相对漠不关心的对象。

细菌致病并非常规。

疾病通常是为共生而进行的谈判无结果造成的,是因为共生双方中的一方越过了边境线。

③有些细菌只是在产生外毒素时才是对人类有害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只是在自身生病时才产生外毒素。

白喉杆菌和白喉链球菌只有在受到噬菌体[注]侵袭时才产生毒素。

为毒素的产生提供密码的是病毒,未受感染的细菌是没有获得密码通知的。

我们染上了白喉,那是种病毒感染,但病毒感染的不是我们。

我们卷入的不是一场跟毒素的直接对抗赛,而好像是无意中撞入了他人的麻烦
④有些微生物具有侵害人体的特殊能力,如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疟原虫等。

从进化论的意义上讲,它们能引起疾病或死亡,这对它们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对大多数细菌来说,引起疾病也许是它们的祸事,它们要冒的生命危险比我们的危险更可怕。

一个人带上了脑膜炎病原菌,即使不用化学疗法,致命的危险也不大。

相比之下,脑膜炎病原菌运气不好碰到人身上,它们的生命危险可就太大了。

大多数脑膜炎病原菌很精明,只停留在人体的表面,在鼻咽部呆着。

脑炎流行时,大多数带菌者身上、鼻咽部就是病原菌呆的地方。

一般说来,它们在那儿对人是无害的。

只有在原因不明的少数人身上,它们才越过了界线。

这时人菌两方就一块儿遭殃了,而大多数时候,更遭殃的是脑膜炎病原菌。

⑤大多数细菌一门心思在吃喝,它们不断改变着有机分子的结构,这样,这些分子便可被用来满足其他生命形式的能源需要。

总的说来,这些细菌相互之间不可分离,以相互依赖的群落的形式生活在土壤或海洋中。

有一些细菌在更专门、更局部的关系中成了更高级生物的共生者,作为工作零件活在其组织中。

如果没有根瘤菌,豆科植物的根瘤就不会形成。

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成了动物营养系统的一部分。

当然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它们在一切生物里都是正式居民
⑥细察之下,最居心叵测的微生物——那些似乎真的希望我们得病的细菌,倒更像旁观者、流浪汉和偶来
避寒的陌生客。

它们一有机会就侵入人体,进行繁衍,有一些会到达我们肌体最深处的组织,闯入血流。

但还是我们对它们的存在作出的反应使我们得病。

我们身体中用以迎战细菌的火药这样猛烈,又牵涉这样多的防御机制,它们对我们的危险性比入侵者还要大。

我们周身都是爆炸装置,我们全身布满了地雷。

⑦是细菌带来的信息让我们受不了。

我觉得,我们的大多数疾病很可能都是这样得的。

有些时候,滥杀的机制是有免疫作用的,但我们因一些信号就把自己撕毁成碎片,我们在这些信号面前非常脆弱,比在任何食肉兽群面前还脆弱。

实际上,我们在受着自身的五角大楼的摆布。

大多数时候是这样。

(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改)【注】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总称。

1.结合全文,简要说明首段的作用。

答:
2.请阐释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
3.科普文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特色。

①大多数脑膜炎病原菌很精明。

答:
②那些似乎真的希望我们得病的细菌,倒更像旁观者、流浪汉和偶来避寒的陌生客。

答:
4.《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畅销不衰。

请根据本文,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
二、(2011·潍坊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