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技术监督规程紧固件的监督
1.1 制造阶段的监督
1.2 制造阶段应依据DL/T 586对紧固件(包括汽缸螺栓、汽门螺栓、联轴器、导汽管法兰螺栓等)的制造质量进行现场监督检验和资料审查。
对国外引进材料制造的螺栓,若无国家或行业标准,应见证制造厂企业标准,明确螺栓强度等级。
1.3 制造厂应提供质量证明书,其中至少包括材料、热处理规范、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等技术资料。
1.4 对大于等于 M32 的高温紧固件的质量检验按GB/T 20410、DL/T 439中相关条款执行。
1.5 根据螺栓的使用温度按 DL/T 439 的规定选择钢号。
螺母强度应比螺栓材料低一级,硬度值低 20HBW~50HBW。
螺栓的硬度值控制范围见附录H。
1.6 几何尺寸、表面粗糙度及表面质量应符合 DL/T 439 的要求。
1.7 高温紧固件材料的非金属夹杂物、低倍组织和δ-铁素体含量按GB/T 20410相关条款执行。
1.8 安装阶段的监督
1.9 安装前,应首先检查制造厂提供的质量证明书,其中至少包括材料、热处理规范、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等技术资料。
其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力学性能应符合 DL/T 439 的规定。
1.10 安装前,锅筒人孔门、导汽管法兰、主汽门、再热蒸汽调门螺栓,应进行硬度检验,硬度值应符合附录H的规定。
1.11 对于汽轮机、发电机对轮螺栓,安装前应进行如下检验:
a)螺栓表面应光洁、平滑,不应有凹痕、裂口、毛刺和
其他引起应力集中的缺陷,必要时进行表面检测;
b)合金钢螺栓应进行100%的光谱检验,检查部位为螺栓
端面。
光谱检验按DL/T 991执行;
c)对螺栓进行100%的硬度检验,硬度值应符合附录H的
规定;
1.12 IN783、GH4169合金制螺栓表面进行宏观检验,特别注意检查中心孔表面的加工粗糙度;按数量的10%进行无损检测,光杆部位进行超声波检测,螺纹部位渗透检测;100%进行硬度检测,若硬度超过370HB,应对光杆部位进行超声波检测,螺纹部位渗透检测。
1.13 运行阶段的监督
1.14 机组运行过程中应加强对汽轮机和蒸汽阀门的巡检,如发生螺栓断裂原因引起的泄漏,应及时处理,防设备止损伤事故的扩大。
1.15 对于机组运行过程发生的螺栓断裂事故(包括检修中发现的开裂和断裂螺栓),应及时安排进行原因分析,防止同类型事故的发生。
1.16 检修阶段的监督
1.17 对于大于或等于M32的高温螺栓,每次A级检修应拆卸按DL/T 439进行检验。
1.18 机组每次A级检修,应对20CrlMolVNbTiB(争气1号)、20CrlMolVTiB(争气2号)钢制螺栓进行100%的硬度检验、20%的金相组织抽查;同时对硬度高于DL/T 439中规定上限的螺栓也应进行金相检验,一旦发现晶粒度粗于5级,应予以更换。
1.19 当CrMoV钢、多元强化CrMoV钢和12%Cr型钢制螺栓的蠕变变形量达0.7%,或螺栓累计运行时间达到8万小时~10万小时时,应进行解剖试验。
解剖试验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检验、拉伸性能试验、冲击试验。
解剖试验至少从螺栓组中选择1根有代表性的螺栓进行,试验螺栓应是检验发现存在问题或运行时间长、工作温度高、应力大的螺栓。
1.20 凡在安装或拆卸过程中,使用加热棒对螺栓中心孔加热的螺栓,应对其中心孔进行宏观检查,必要时使用内窥镜检查中心孔内壁是否存在过热和烧伤。
1.21 对于汽轮机、发电机对轮以及锅筒人孔门、导汽管法兰、自动主汽门、再热蒸汽调门螺栓,每次A级检修应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和合格标准如下:
a)螺栓表面应光洁、平滑,不应有凹痕、裂口、毛刺和
其他引起应力集中的缺陷;
b)按 DL/T 694 的检验和验收标准进行20%的超声波检
测,必要时可按NB/T 47013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
1.22 螺栓的更换与报废
1.23 螺栓的更换规定:对螺栓检验结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进行更换,更换下的螺栓可进行恢复热处理,检验合格后可继续使用。
a)硬度值超过附录H的规定;
b)金相组织有明显的黑色网状奥氏体晶界;
1.24 螺栓的报废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螺栓应报废:
a)螺栓运行后的蠕变变形量达到l%;
b)已发现裂纹;
c)外形严重损伤,不能修理复原;
d)螺栓中心孔局部烧伤熔化;
e)晶粒度超标;
1.25 螺栓的紧固和拆卸监督
高温螺栓的紧固和拆卸工艺按DL/T 439的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