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秋燥习题及答案

秋燥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温热类温病-秋燥
一、填空题
1.秋燥是感受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其特
点为初起

为主,
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

本病发生在秋季。

2.秋燥发病季节为_________,尤以______________为多见。

3.在秋燥的诊断上,应注意与____________等病相鉴别。

4.秋燥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A型题
5.“秋燥”病名首见于:
A、《素问·至真要大论》
B、《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C、清初喻嘉言《医门法律》
D、金元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
E、《温病条辨》
X型题
6.秋燥的病变脏腑主要在:
A、肾
B、肝
C、肺
D、胃
E、大肠
三、简答题
7.何谓秋燥?
8.试述秋燥的临床特征。

9.简述秋燥与风温如何鉴别。

10.简述秋燥和风寒感冒如何鉴别。

11.简述秋燥与伏暑如何鉴别。

四、问答题
12.试述秋燥的诊断要点。

13.试述秋燥初、中、末三期的治疗大法。

14.“燥热”与“火热”的治疗有何不同?
第七章温热类温病-秋燥答案
一、填空题
1.燥热病邪邪在肺卫见证
2.秋季立秋至小雪之间
3.风温,风寒感冒,伏暑
4.燥者润之
二、选择题
A型题
5.C。

答案分析:清初喻嘉言《医门法律》立“秋燥论”,首创秋燥病名。

X型题
6.CDE。

答案分析:秋燥以燥干阴液为主要病理变化,病变重心在肺,影响到胃肠;病情较轻,传变较少,极少出现邪入营血或下焦肝肾的病变。

三、简答题
7.秋燥是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其特点为初起以邪在肺卫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

本病发生在秋季。

8.初起病在肺卫,必伴口鼻、咽、皮肤、津气干燥表现,一般较少传变,病程较短,易于痊愈,病邪深入下焦肝肾的病例较少。

9.风温:多发于冬春季,初起也表现为邪在肺卫,但以表热证为主,津液不足表现不突出。

秋燥:发于秋季,除有肺卫见证外,以明显的津伤失润为特征。

10.秋燥:发于初秋,有明显的津伤失润表现。

风寒感冒:多发于冬季,初起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节疼痛等风寒外束肌表,卫阳受郁的症状为主。

11.两者均可发于秋季,初起均可有表证。

但伏暑较少肺卫见证,而以暑湿在里为主,病情较重,变化较多。

秋燥初起以肺卫见证为主,且有明显津伤表现,病情轻,传变少。

四、问答题
12.
①病发于早秋燥热偏盛时节。

②初起除具有肺卫表热证外,必伴有口、鼻、咽、唇、皮肤等干燥的见证。

③病程中以燥干阴液为主要病理变化,病变重心在肺,影响到胃肠;病情较轻,传变较少,极少出现邪入营血或下焦肝肾的病变。

④后期多见肺卫阴伤之证。

13.
①初起邪在肺卫,以辛凉甘润为先;
②中期宜清养并施,即在清肺胃,通腑之时注意养阴增液;
③后期若邪热深入下焦,须滋培真阴。

④即所谓“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14.治疗火热之证,常用苦寒清热泻火之法,而治疗燥热则最忌苦寒伤阴,故治燥必用甘寒。

对于秋燥的治法,“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

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苦寒者,燥证则唯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