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工作汇报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部门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工作发展之路,积极找准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的突破口,为文化旅游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彰显文化发展特色,取得了全面发展。
一、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建县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彭阳县文化旅游业始终坚持以改善基础条件为切入点,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文化旅游工作从起步到发展,从单一到繁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目前,全县建成了县文化广播电视综合大楼、宣传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文化艺术中心等办公楼和栖凤山公园、怡园广场、茹河生态文化园、皇甫谧文化广场、乔家渠民俗风情园暨毛泽东长征宿营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
全县建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56个农家书屋,28个村级文化室,27个农民文艺队,41个农民文化中心户;17个旅游景点。
现有各类文物遗址294处,其中国保单位1处,区保单位7处,县保单位70处,有馆藏文物5200余件,已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三级文物726件,是全区典型的文物大县。
又有刺绣、根雕、剪纸等10余门类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彭阳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
2009年,我们组织编制了《彭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彭阳县任山河红色文化区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和《彭阳县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细规划设计方案》。
对彭阳旅游进行了形象定位,即“生态彭阳,花果之乡”。
先后编制了《小岔沟毛泽东红军长征宿营地开发项目方案》《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建设方案》《乔家渠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彭阳百里香茶园建设方案》《彭阳纸帜画项目方案》《彭阳县泥塑彩绘项目建设方案》等旅游项目方案文本,积极申报,争取旅游建设项目。
注册成立了彭阳县盛达旅游开发服务公司、宁夏中铁青年旅行社彭阳分公司。
积极筹集资金近80万元,对无量山石窟、古朝那遗址城墙进行了维修保护,筹资380万元,建成了皇甫谧文化广场一期工程。
另外,根据彭阳实际,我们确定了三大主题旅游品牌的开发方向。
一是以“长征足迹-彭阳精神”为主题,开发以任山河战场遗址(烈士陵园)、毛泽东小岔沟和乔家渠长征宿营地等为重点的红色旅游项目;二是以“历史天空-文化之乡”为主题,开发以战国秦长城、皇甫谧故里(朝那古城)、无量山石窟和旧石器遗址等为重点的人文旅游项目;三是以“清凉夏日-民俗风情”为主题,开发以生态文明县城、小流域治理和生态农业等为重点的生态旅游项目。
为提升彭阳旅游对外形象,经过精心调研,科学规划,确定了四条旅游线路:线路Ⅰ是“彭阳精神”之旅一日游,即茹河生态公园感受南国风光-麦子塬品味干部“三苦”作风- 崾岘水库欣赏湖光山色-阳洼生态流域展现“彭阳精神”精品佳作-陡坡梯田风光无限-白岔花海流连往返-长城塬万亩经果林憧憬美好明天-乔家渠民俗风情园暨毛泽东长征宿营地。
五峰山赏花品道教奇观-茹河瀑布观峡谷激流-杨万珍“花果山”观花果胜景-城阳果品公司品美味果脯-栖风山森林公园俯瞰国家园林县城美景。
线路Ⅱ是“红色彭阳”之旅半日游,即小岔沟毛泽东长征宿营地-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任山河烈士陵园-“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文化广场-秦汉朝那古城遗址-北宋无量山石窟。
线路Ⅲ是“历史文化”之旅,即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文化广场-秦汉朝那古城遗址-北宋无量山石窟旅游区-小河湾秦汉遗址。
岭儿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城阳宋平安寨旧城址-五峰山道教奇观-长城塬秦长城遗址-乔家渠红色民俗风情园-彭阳县文物管理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彭阳纸织画社。
线路Ⅳ是“乡村生态”之旅一日游,即挂马沟森林公园-任山河烈士陵园-回族农家乐-寨子湾流域治理-麦子塬干部“三苦作风”示范区-茹河生态公园-。
石头崾岘水库-阳洼精品生态观光旅游区-“百里香”地椒茶园-白岔生态旅游观光区-长城塬万亩经果林示范点(菌草园区),为彭阳县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产业品牌初步形成一是历史文化初具规模。
彭阳历史悠久。
彭阳岭儿沟旧石器遗址的发现,把西海固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向前整整推进了两万年,证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3万年前已有人在居住。
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等英雄人物把足迹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秦长城、汉城廊、唐宋古堡、朝那古城、皇甫故里、长城古道、无量山石窟、小河湾古城遗址等明清塔寺古迹优存。
是彭阳发展人文旅游产业的一大特点。
二是红色文化成效凸显。
彭阳是一个红色的革命老区。
这里有宁夏最早的地下党支部——小园子支部。
这里有宁夏唯一坚持工作到解放的地下支部——红河支部,这里有西海固地区最早的地下共产党员——赵正明同志,红军西征两次途径彭阳,毛主席率领红军长征在小岔沟和乔家渠住过两个晚上,把革命火种播撒在了这片土地上,先后涌现出地下支部20多个,地下共产党员400余名,任山河战斗打响了解放宁夏第一仗,364名解放军战士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染红了这片热土地。
是彭阳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独具特色的品牌优势。
三是生态旅游品牌初步形成。
“生态彭阳、花果之乡”已成为彭阳旅游业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近年来,县政府依托生态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着力打造大花园、大果园,开发建设了以大沟湾、阳洼等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旅游观光线路,成为人们品味优美自然风光、感受生态成就、体味“彭阳精神”的丰富内涵。
“生态彭阳、花果之乡”的旅游品牌日益凸显,社会知名度和美意度不断提升,对彭阳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是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我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旅游项目扶持,不断加强服务功能和旅游景点硬件配套建设,先后投资建成了皇甫谧文化广场、开发建设了乔家渠民俗风情园。
同时,注册成立了彭阳县盛达旅游开发服务公司宁夏中铁青年旅行社彭阳分公司,为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宣传推进工作成效显著。
我们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宣传营销工作,充分利用媒体、大型节会、广告等形式进行宣传。
先后邀请中央电视台和《宁夏日报》、《固原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我县的特色旅游进行了宣传报道,从而使彭阳旅游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二、当前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相比较而言,我县文化旅游产业起步晚,底子薄。
目前,文化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包括百里香地椒茶、纸织画、泥塑彩绘、刺绣、根雕、黄酒、歌舞娱乐、网吧、电影、文艺演出、艺术培训、音像制品等综合性文化市场体系。
但彭阳旅游景点少,产品开发规模小,接待服务水平低,产业要素不配套,无论是内部旅游服务环境建设,还是外部市场开发,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缺乏核心旅游吸引物,旅游产业链条短、专业人才少、市场营销不足等。
从总体来说,彭阳县的文化旅游产业仍处于探索和培育阶段,发展还不够充分,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念滞后,产业意识不强。
近几年,我县文化系统的运行体制沿袭的仍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管理模式,习惯于按行政指令开展工作,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市场观念淡薄,自主创新不强,经营管理乏力。
对文化的生产属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统一协调,相互带动的产业意识还不强,实际工作中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
(二)文化产业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
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还缺乏整体宏观布局及长远规划,各类文化经营单位存在单打独闯、各自为阵、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多方位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集群,缺少龙头企业和带动性强的产业集团;经营层次低,效益偏差,上档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偏少,市场占有份额低。
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对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存在资源的闲置、不足和浪费等问题。
目前我县传统民间艺术基本处于自然存在的形态,得到开发并获取收益的还不多,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上,还存在着“散”和“粗”的问题,缺乏“深挖”、“细研”、“出新”。
(三)文化旅游产业法规政策不够完备,措施不到位。
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兴产业,需要法规、政策的有力支持,目前,从我县区域经济趋势看,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性不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但从扶持发展的角度看,关于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备,缺乏行之有效的促进性政策措施予以固定化、统一化,空白点较多;对现行法规和政策落实力度也不够,有些政策过于原则性,缺乏实施细则;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也没有及时到位,致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迟缓,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四)文化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不顺,宏观调控力度偏弱。
文化管理体制不合理,上下衔接不畅,上下工作机构不对接。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事不分、服务的关系调整不够、职能转变不到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现象,宏观调控乏力。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市场机制的形成,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五)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文化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需要一大批既熟悉市场经济又懂文化的经营者。
文化旅游产业的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彭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全县在编的文化队伍,普遍年龄都在45周岁以上,且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专业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如何解决、培养和提高文化管理经营人才的素质,已经成为我县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旅游产业缺乏核心吸引物,旅游产品吸引力小。
旅游资源存在先天不足,没有垄断性、高品位旅游资源,在目标市场上替代性旅游产品比较丰富,严重影响了彭阳旅游的市场吸引力。
(七)交通制约问题突出,旅游交通成本较大。
一方面,景区景点较为分散,境内交通道路等级不高,路况较差,很多地方甚至没有道路通行,另一方面,彭阳距周边核心旅游集散城市距离较远,交通耗时长,成本大。
(八)旅游资金投入匮乏,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急缺。
旅游景点基础建设不足,加之接待配套设施基础薄弱,制约了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
县城旅游住宿条件差,档次较低,不适应未来大规模的旅游发展需求,缺少相应的娱乐、餐饮接待设施等。
(九)旅游客源市场空间距离远,市场开拓难度较大。
与西北和国内其他主要客源地的空间距离较远,又没有垄断性的旅游吸引物,市场开拓难度较大,同比国内其他地区,需要投入更大的财力和物力。
三、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一)招大引强,培育上规模上品牌的文化企业。
一是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支持和引导文化企业采取并购、联合、重组等措施做大做强,这样既克服政府资金投资上的不足,又促进了文化艺术和旅游商品发展;二是学习借鉴外地模式,培育高雅文化。
使本土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化、集团化;三是上下联动,形成政府支持,多元投入,多方面发展的良好态势,拓宽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二)改进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融资方法,放宽资金的注入方式。
进一步拓宽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的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参股、合资、合作、独资、联营、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支持非国有经济成分及非文化性质企业控股,鼓励民间资本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投资和经营,从而促进社会资金向文化旅游产业领域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