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3—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衡量与分析

2003—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衡量与分析

2003—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衡量与分析曾昊(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1、绝对数指标:财政支出总额(规模)2、相对数指标:财政支出总额占GDP (GNP )的比重3、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指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它即所谓的“同比”增长率。

公式:△G (%)=1-n G G △=1-n 1-n n G G G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之比。

公式:)(△)(△%GDP %G E g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 增长额的关系,即GDP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

公式:MGP=GDPG △△根据以上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作出如下具体分析:1、根据绝对数指标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发展变化表12003—2013年我国GDP 总额与财政支出总额(亿元)年份GDP (亿元)财政支出G (亿元)2003135822.824649.952004159878.328486.892005184937.433930.282006216314.440422.732007265810.349781.352008314045.462592.662009340902.876299.93201040120289874.1620114715641089302012519322117210201356884513970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从表1可以看出,2003年—2013年,我国GDP 快速增长,同时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也随之扩大。

2、根据相对数指标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发展变化图12003—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结合表1、图1可以看出,2003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财政支出增长率有高有低,呈现出波动的趋势。

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呈上升趋势。

2009年和2013年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2004年和2012年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略有下降,其余各年均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3、根据动态指标(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分析上文提到,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主要有财政支出增长率(△G(%))、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E g)和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MGP)。

表22003—2013年与我国财政支出与GDP发展变化情况年份GDP(亿元)GDP增长率△GDP(%)财政支出GG增长率△G(%)G/GDP财政支出增长弹性Eg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MGP2003135822.824649.9518.10%0.910.17 2004159878.317.71%28486.8915.57%17.80%0.880.16 2005184937.415.67%33930.2819.11%18.30% 1.220.22 2006216314.416.97%40422.7319.13%18.70% 1.130.21 2007265810.322.88%49781.3523.15%18.70% 1.010.19 2008314045.418.15%62592.6625.74%19.90% 1.420.27 2009340902.88.55%76299.9321.90%22.40% 2.560.51 201040120217.69%89874.1617.79%22.40% 1.010.23 201147156417.54%10893021.20%23.10% 1.210.27 201251932210.12%1172107.60%22.60%0.750.17 20135688459.54%13970019.19%24.65% 2.010.45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财政支出增长率(△G(%)):财政支出增长率反映财政支出的同比变化趋势,由图1、表2可以看出2003—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波动变化:2003—2008年,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逐渐上升,2008—2010年略有下降,2011年又有回升,而2012年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有下降明显,2012—2013年又快速上升。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表示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大于1,则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由表2得,2005—2011年以及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E g>1,即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说明在这期间政府的公共开支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我国对应期间出现了财政赤字。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MGP越接近于1,表明GDP每增加一个单位财政支出增加越多,MGP越接近于0则表明GDP每增加一个单位财政支出增加越少。

由表2得,我国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基本稳定0.15—0.30之间,除2009年为0.51、2013年为0.45较高以外,其余各年MGP均在0.15—0.30之间波动。

二、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变化趋势的理论分析1、瓦格纳法则:图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并且指出政府职能扩张是导致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

分别从经济、政治、社会角度来分别作出解释:1经济因素: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城市化主要表现有: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三产业;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那么,随着我国大量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城市用地紧张,由拥挤带来的外部效应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大相关方面的公共支出,以缓和人地矛盾;2政治因素: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同时市场失灵等现象日益明显,市场交易主体的关系日益复杂化,需要政府积极干预市场经济,比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相关司法组织来保证相关法律的执行等。

政府想要采取措施就需要国家财政提供支持,促进财政支出规模扩大;3社会因素:由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社会福利的需求弹性较大,因而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支出。

这主要体现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增加,财政支出结构的协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等方面。

综合上述,由瓦格纳法则得,由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进而政府活动扩张,财政支出规模扩大以弥补各种不足。

2、梯度渐进增长论:图32003—2013年我国GDP总额与财政支出总额发展变化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梯度渐进增长论是说明,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呈现出一种渐进上升趋势,但当社会激变时,财政支出会急剧上升,激变期过后,财政支出水平将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水平。

就内外因两个方面来说:(1)内在原因:由表2得,2003—2013年,我国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50%以上,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说明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累进税制度下,居民实际纳税额上升,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这为我国财政支出的扩大提供了物质保障;(2)外在原因: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不仅是出口大国,也是一个进口大国。

我国的开放的经济环境说明我国经济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局势变动的影响。

比如2008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及近年来中国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都会加剧我国经济的不稳定性。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就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支出。

①从置换效应来看,动荡时期需要对以前财政支出水平进行置换,需要公共部门对私人部门进行置换以应对外部效应;②从审视效应来看,在经济动荡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政府绩效以及职能,要求政府扩大职能范围,运用财政支出来提供一些公共物品;③从集中效应来看,一旦政府在经济动荡时期干预经济,就必然要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这会使得政府财政支出规模扩大。

综合上述,运用梯度渐进增长论说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由于存在使得经济波动的不稳定因素,这会使财政支出增长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的特点,并且即使是经济在政府干预后恢复了正常,仍然需要政府维持增加了的财政支出来处理善后工作。

支出规模正常时期非正常时期恢复正常时期非正常时期恢复正常时期时间图4梯度渐进增长论图3、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发展阶段论说明将经济发展阶段分为早期阶段、中期阶段、成熟阶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增加财政支出的客观要求,因此财政支出体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具体分析如下:1早期阶段:政府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2中期阶段:弥补市场失灵,加强对经济的干预;3成熟阶段:进行社会福利性再分配。

那么,就我国而言,2003—2013年属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GDP增长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可以说进入了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向成熟阶段的转轨过程中,这十年间,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短期内的高速发展背后必然存在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等问题,为了弥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扩大财政支出以优化资源配置,行使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的职责;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向成熟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必然要求政府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实现经济的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是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凸显,要求政府加强社会福利性支出,减少购买性支出,增加转移性支出,强化政府收入再分配职能。

4、官僚行为增长论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官僚是指负责执行通过政治制度做出的集体选择的代理人集团,或更明确的说是指负责提供服务的政府部门。

由于官僚机构的目标是追求特权,实现预算规模最大化,因而会使其财政支出规模日益扩大,甚至会超出公共物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的支出水平。

在我国,官僚机构享有对公共物品的垄断权,例如我国的国防、能源、环境保护、社会保险等都是由专门机构负责的。

那么,在信息不对称(即官僚机构掌握着特殊信息,在信息不公开的情况下,政治家们很容易对于处于掌握信息劣方的人民采取欺骗性政策)的情况下,一些不必要的经费开支会获批,这会大大浪费有限的资源,这就使财政支出规模扩大,但是效率低下。

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1、经济性因素:1就绝对规模来讲,我国2003—2013年间GDP总额持续不断上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要求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来有效发挥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3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民征税能力提升使得财政收入提升,而财政收入的提升必然会带来财政支出的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