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知识分享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知识分享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摘要:财政是政府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所进行的一种政治活动,通过行政受到达到资金持有的目的,为了确保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需要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对财政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产生了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是一项特殊的财政政策,是政府在发展中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安排的资金支出,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能够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在相关的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分析,明确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问题分析;优化策略一.绪论(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财政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正确的财政支出结构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

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优化调整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求,随着当前经济结构发展加快,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了确保经济的平稳运行需要政府优化资金结构,不断调整财政结构策略,以期达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财政支出结构是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财政支出总规模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合理的前提下,财政支出内部各构成要素符合社会共同需要且各构成要素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例相对协调、合理的状态。

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财政支出结构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一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表明了该国政府正在履行的重点职能以及变化趋势。

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财政支出结构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力求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着力建立起一个支出合理增长、内部结构有保有压、能够有效地规范支出行为、管理方式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支出运行机制。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是财政资源配置效果的核心内容。

本文从优化财政结构出发,对现状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本文的研究在丰富我国财政体系研究理论的同时,还能够在实际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意义为起点,分析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下,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际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对策,实现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发挥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四)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理论分析(一)财政支出和财政支出结构的理论基础(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意义及影响(三)外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比较三.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研究(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财政支出结构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受到发发展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目前现有的财政制支出结构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支出结构基础上演变而来,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市场的作用日益明显和突出。

在传统财政统支出和国家包揽一切的分配思想影响下,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未能做出相应调整,缺乏科学、明确的界定,在相当程度上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供给制分配方式,财政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定位不明确;财政职能范围与支出责任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这些严重制约了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直接影响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长期的发展中,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具有显著的特征: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

经济建设是我国发展的重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经济建设支出,各项政策的重点偏向于经济发展建设。

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虽然呈现降低趋势,从1978年的64.08%下降到20013年的26.56%,但仍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低于10%的水平。

受到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支出内部配置结构不合理,存在着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竞争性领域支出过多,支援农业生产支出过低,环境保护支出不足等问题,这也是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不完善的地方。

2.社会文教支出比重稳步增。

文化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国对文化教育方面的支出日益加大,呈现出增长态势,但是发展的速度比较慢,尤其是从1998年到2006年出现下滑态势。

我国社会文教支出从1992年到2013年十五年间只增长了1.86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同期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水平,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严重影响了创新型社会建设。

3.国防支出比重逐年下降。

国防建设是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比较复杂,面临来自敌对势力国家的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种不利的发展局面,需要一定的财政支出用于国防建设。

由于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国际环境相对稳定,国防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有力地支援了经济建设。

4.行政管理支出比重持续增长。

行政管理是政府从事各项基本活动所要花费的经济费用,是支撑政府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从1978年的4.71%增长到2013年的18.73%。

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大部分增长是因为机构的膨胀、人员的臃肿、效率的低下所致。

政府机构庞杂,巨额人员经费、事业经费等,造成政府职能的“越位”,加大了财政支出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履行,这些问题是我国长期发展不利因素影响的结果,在未来发展中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

5.其他支出比重呈上升趋势。

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多方面构成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发展基础,目前我国财政补贴范围宽、规模大、管理乱,导致财政资金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2004年、2005年、2006年政策性补贴支出分别为795.80亿元、998.47亿元和1387.52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2.79%、2.94%和3.43%。

一些不合理的财政补贴已给国家财政造成严重负担,阻碍了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加剧了社会分配的不公,不良的财政支出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问题所在财政支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保障,我国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导致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在多个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1.经济建设费比重偏大。

我国财政支出非常重视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已由1991年的42.18%下降到了2013年的30.06%,但与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仍然偏高,比例过高影响了其他方面的建设,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经济建设费用过多,对竞争性领域过度介入,挤占了稀缺的公共资源,侵蚀了政府的财力,使得用于社会急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不足,社会难以有效协调发展。

2.社会福利和保障支出明显不足。

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了有效保障社会公众的实际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发展政策,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确保整个社会的平稳发展。

1999年我国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占财政支出的1.36%,2000年为1.34%,2002年为1.69%。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高达30%-50%,表明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发展中还需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的投入。

目前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过于狭窄,在城乡之间和不同所有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社会保障支出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市场化改革进程。

3.科教事业投入不足。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十分重视科学教育事业,但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相对来说十分不足,1998-201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5%左右的水平。

我国1999年政府财政投入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NP的比重仅为0.66%低于发达国家3%左右的水平,甚至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说明我国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和规模。

4.国防费所占比重下降。

国防建设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注重国防建设。

但我国在国防费用支出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1999年我国国防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8.2%,到了2002年,2013年均降为7.7%,明显低于美国、印度和泰国。

从绝对数来看,我国国防经费只占美国的5%,日本的30%。

国防费偏低,阻碍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5.行政管理费所占比重由降转升。

新时期以来,我国政府强调要优化资金比例结构降低经济发展中行政管理过于频繁的现状,不断调整行政管理结构,以期发挥更好的作用。

目前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过快,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1994~2002年均超过14%,2003年更高达19%,远高于市场经济国家。

行政管理费增长过快表明公共劳务提供的成本过高,这不仅给整体财政支出的膨胀带来了压力,也必然会影响公共事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四.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具体措施和相关政策建议1.优化经济建设支出内部配置结构。

针对当前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改进。

要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特征,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力度,提供良好的通讯、交通等方面的公共基础设施,为投资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要遵循公共财政原则,除支柱产业与基础产业等重点竞争性领域继续扶持外,减少对竞争性领域的过度干预。

要加大农业生产支持力度,优化农业生产内部支出结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要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切实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增加和优化社会文教支出。

在发展过程重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作用,在经济发展中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动力,而这些因素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

财政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积累和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财政支出要保证社会文教支出的增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重点调整和优化每类支出的内部比例关系,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提高教育文化事业财政支出比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行政管理改革。

当前行政建设支出在财政支出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实际中要不断优化行政管理体制结构,要进一步精简政府机构,控制行政编制,提高行政支出效率,降低行政管理费用,确保更多的资金用于经济发展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