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考研笔记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考研笔记
3
一、 研究对象与任务 1、研究对象(名词解释):①教育学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从而去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学科。②教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教育实践 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表现。教育 现象只有被人们关注、讨论、评说,被看做是“教育问题”时,才构成教 育学的研究对象。③教育问题具有生成性、社会性、价值性,其不等于教 育事实和教育现象,但教育问题必定以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为基础。④教 育规律就是教育内各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 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研究任务(简答):①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 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教 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②由于我们对规律的掌握要经历 认识规律、揭示规律、运用规律三个阶段,所以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及其价 值就体现为超越日常的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和实 践这三个方面。 3、教育学定义(名词解释):①教育学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 究,从而去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学科。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 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 律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产生与发展阶段(看书了解即可,不用背) 三、几种教育学(第 1、3 要重点背,2、4、5 简单背) 1、实验教育学(名词解释):①实验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欧美一些 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②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依曼和拉伊。③代表著作有梅依曼的《实 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④基本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 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 用于教育研究;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第四,主张用实验、统 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 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⑤基本评价:第一,提倡定 量的研究方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但忽视人的社会性,提倡 的实验科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文化教育学(名词解释):①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 19 世纪 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②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③文化教育学主张: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 历史;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是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 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 要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培养完整的人格。培 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④评价:文化教育学在教 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师生关系等方面给人以很大启发。但不足之处在 于,思辨气息很浓,对很多问题的论述带有很强的哲学色彩,过分夸大社 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3、实用主义教育学(名词解释):①实用主义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兴 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②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③主张:第一,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第二章:教育的概念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五章:教育目的 第六章:教育制度 第七章:课程 第八、九章:教学(上、下) 第十章:德育 第十一章:班主任 第十二章:教师 第十三章:学校管理
2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研究对象与任务 1、研究对象 合在一起是定义√ 2、研究任务
二、教育学产生于发展阶段(了解即可,不用背) 1、萌芽阶段 教
2、独立阶段 育
3、科学教育学阶段 学
概 三、几种教育学 1、实验教育学(重点)√
述
2、文化教育学(非重点)
3、实用主义教育学(重点)
4、批判教育学(非重点)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非重点)
补充:1、教育学的意义√ 2、《普通教育学》 3、《民主主义与教育》
4
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第三,学校及社会;第 四,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第五,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 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第六,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④评价: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 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 20 世纪整个教 育理论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忽 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4、批判教育学(名词解释):①批判教育学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是当前西 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②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鲍尔斯、金蒂 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尔迪尔。③主张: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 并非是促进社会公平与实现社会公正的途径和手段,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 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第二,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 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批判教 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 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及达到意识“解 放”的目的;第四,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 因此,教育理论研究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基本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 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第二,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第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 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 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五,在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其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 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 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四、 补充 1、教育学的意义(简答):①教育学的研究意义体现为超越日常的教育经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和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这三个方面。②学习教育学,有 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助于科学 育人;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2、《普通教育学》(名词解释):①《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代表作,发 表于 1806 年。这本书的发表标志着教育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②赫尔巴特 首次提出了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观点,从而使教育学建立在科学 的理论基础之上。③他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明了、 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即著名“形式阶段理论”。④他提出了多方面 兴趣学说,认为人具有多方面的兴趣,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多方面的兴 趣。⑤与此相联系,他设计了一套内容广泛的课程体系。⑥他首次提出“教 育性教学”的概念,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⑦此外,他还就 德育、学校管理、课程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3、《民主主义与教育》(名词解释):①《民主主义与教育》由杜威撰写与 1916 年,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②他的教育理论主要着意 解决三个重要问题:一是教育与社会的脱离;二是教育与儿童的脱离;三 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③基于此,该书主要阐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 的、课程与教材、思维与教学、道德教育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