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原文+译文
第1文:整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
天刚微亮的时候,就要立刻起床,打扫庭院台阶,务必里里外外收拾得乾净整齐。
天既已昏暗了,就要停止工作歇息,关闭锁好门户,睡觉之前必须亲自察看一番。
无论是一碗粥,还是一碗饭,都应当想到它得来是不容易的;同样,即使是半段丝,或是半条线,经常也要思念它都是在艰辛的劳动中得来的。
日前生活中,无论做什麼事情,都应有详细的计划,周全的准备,就像天未下雨前要预先将门窗修理牢固,不要事到临头才匆促去想法子解决,有如觉得口渴了才挖井取水,那就来不及的。
个人的需要,必须力求俭朴节约。
宴请客人时,切记不能亳无节制。
日常生活用具要求结实耐久,而且清洁卫生,即使是简陋粗糙的瓦罐,也胜过金玉打造的豪华器皿。
每日吃喝的食物应该花样简单,而且精美可口,即便是园中种植的菜蔬,也胜过珍贵稀奇的佳肴美味。
不必花费很多金钱去建造豪华的房屋,不必用尽心思去谋取丰腴的土地。
第2文:读书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
列祖列宗虽年代久远,但祭祀时仍须至真至诚。
儿子孙子即使愚昧笨拙,也要督导勤读四书五经。
日常持身处世,都必须要求达到老实淳朴。
教育子弟,自己要有合宜的道德,正确的方法。
不可贪图意外财物,不能嗜酒过度。
第3文:家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
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译文】:
向肩挑货物走街串巷的小贩买东西,不能占他们的便宜;面对贫穷困苦的亲戚和邻居,必须给予恳切地慰问和抚恤。
依靠不正当手段而发家致富的人,不可能长久安然地享用这些财富。
人类相处的伦理道德荒谬错误,很快地就可以看见衰败。
兄弟叔侄之间,在分配财产及生活物品时,应将有余者分出一些来施予不足的人。
长幼内外成员,都应该严格自觉地遵守家中的规范。
随便听信妇人的话,因而背离骨肉亲情,难道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吗看重钱财货物,待慢亲生父母,不是为人子女所应该做的。
嫁女儿要挑选品德端正,有进取心的好女婿,不能索求大量的聘金;娶媳妇要寻找贤慧娴淑,品德端正的女子,不要计较对方嫁妆的多少。
第4文:富家兴业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
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译文】
见到有钱有势的人而产生奉承讨好的表情,最为可耻;遇到贫穷卑下的人而显示出自满无礼的态度,下贱到极点。
平日居家尽量避免与人发生争执而打官司,打起官司来终归是不吉祥。
与人交往千万不要信口开河,信口开河必定会出差错。
不能仗恃自己有钱有势,就去欺侮没有依靠的孤儿寡妇。
不能贪图口腹的享受,而任意去宰杀牲畜家禽。
一个言行怪异,自以为是的人,后悔,错误的事必定很多。
一个颓废懒惰,不知奋发的人,家道难於兴旺。
不拘礼节的亲近不良少年,日子久必定受到他们的连累;卑躬屈就老成持重的正人君子,紧急时就可以依托他们来帮助。
轻易地相信别人的话,怎麼知道那个人不是在诬陷别人,说人坏话,所以应当忍耐一再考虑。
因为小事和别人发生争执,怎麼知道其中没有自己不是的地方,所以必须平心静气暗自反省。
向他人施予恩惠,不要念念不忘,接受别人的恩惠,就要牢记心中。
无论做什麼事情,应当留有余地,一旦称心如意,不应强求自己继续索取。
他人有可喜可贺的事,不要心生妒嫉;别人有灾难困难发生,不可欢乐高兴。
做好事就希望别人知道,不是真正的行善;做坏事就害怕他人知道,才是罪大恶极。
看见有姿色的女性而生起邪恶念头,将来会报应在妻子女儿身上;隐藏仇恨而用暗箭伤人,一定会连累子孙后代。
第5文:总结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译文】:
家人都能和顺相处,即使穷困到三餐不继,也会享受无穷的天伦之乐;早早地纳完赋税,立即口袋空空,也会感受”无债一身轻”的至乐。
读书的目标是效法先圣前贤的伟大心志,不单单是为了求取功名;作官应把心思寄放在君王和百姓身上,怎麼可以计较自己的利益呢守本分,安於命运,顺时势,听从天意。
做人如果能像上面所说的这样,差不多接近圣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