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集团公司流程管理办法

2021集团公司流程管理办法

XX集团公司流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确保通过流程运行规范集团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同,并保证公司相关流程持续运行顺畅,并实现不断的优化,以持续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指导和规范集团流程管理相关业务活动;2.各分子公司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章职责第三条集团组建流程领导管理小组,流程领导管理小组是流程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包括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和主要部门负责人,其工作职责如下:1.审批经营管理部拟定的流程管理相关制度和规定;2.监督并指导流程管理体系的运行;3.协调流程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4.核心管理流程优化的审批工作;5.当公司战略和组织结构出现重大的变化时,负责启动管理流程全面优化工作。

第四条集团经营管理部是集团公司流程管理的负责归口部门,其主要职责如下;1.起草和拟定流程管理相关制度和规定2.组织实施和监督监测流程相关管理制度的实施3.负责集团公司流程运行过程中的指导、组织、协调工作;4.负责集团公司流程管理文件的整理、修订工作;5.负责组织集团公司流程执行监测、反馈工作;6.负责组织集团公司流程评价、优化工作;7.负责公司级别流程增减的审批工作,并定期向流程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和接受工作指导。

第五条各具体流程负责部门是流程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执行部门,其主要职责如下:1.负责本部门所负责流程的正常运行;2.负责本部门所负责流程的日常维护,监督流程涉及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3.负责本部门所负责流程中信息的收集、追踪,保证流程的有效运行,对流程执行中的断裂和信息的缺失承担监督和及时反馈责任;4.负责实现本部门负责流程的不断完善、修正和优化,以持续提高流程运行速度和运行效率。

第三章公司流程体系第六条流程分级和归口管理1.为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本阶段公司流程只设定集团级和分子公司级别两层流程。

集团和分子公司内部各部门内部使用的仅限于规范部门内部工作程序的相关流程由各部门自行编制和管理,不纳入流程管理体系;2.公司严格控制流程数量,保证流程管理的严肃性和实效性;3.集团层面流程如果已包含分子公司相关活动内容,则分子公司执行集团相关流程,本单位不编制该类流程;如果认为该流程对本单位业务描述不够具体,或者未包含本单位某项关键业务活动,可编制分公司层面流程,同时向流程归口管理部门集团经营管理部审核备案;4.集团层面流程由集团经营管理部统一管理;分子公司层面流程由本单位综合管理部归口管理,报集团经营管理部备案,并接受集团经营管理部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流程文件内容1.流程图:流程图中要将该业务流程主要涉及部门标注清楚,以图表形式表述该项业务活动的程序和涉及相关部门;2.流程描述表:流程描述表是对流程图的文字性说明,说明要具体清晰,能够将该业务活动环节描述清楚;3.流程备注:要列出出流程涉及到的相关制度和其它必要补充说明。

第八条流程编号为便于管理,公司对流程进行编号管理,编号规定如下:1.流程编号格式为“单位-部门-流程名称简拼-版本号”四级表述2.单位为集团和分子公司两层级,集团表述为“JT”,分子公司为本单位字母简拼,如物业公司“WY”;3.部门为单位下的相关部门,部门代码用通用性的两大写字母表述,如人力资源部表述为“RL”;4.流程名称为该流程名称的简写拼音组合,由流程名称的大写英文字母表述,如招聘管理流程名称为“ZPGL”5.版本号为本流程为第几版,是否有过修改,版本号用大写字母表述,如集团人力资源部招聘管理流程编号为“JT-RL-ZPGL-A”。

第九条流程效力1.流程文件的效力等同于公司制度,各级部门和员工要严格遵照执行;2.相对简单业务活动,直接以流程文件代替公司制度,为简化管理,不作相应制度作补充;3.比较复杂或重要业务活动,将以制度的形式对该流程活动进行细化描述和补充。

第四章流程的编制和审批第十条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避免公司管理出现僵化和教条现象,公司严格控制流程文件数量,以确保现有流程文件得到有效实施和监控。

第十一条需要新增流程条件1.必须有一项未使用流程规范的管理和业务活动,该项业务活动涉及公司一个以上的部门;2.该项管理和业务活动对公司整体经营具有较为重要作用;3.该项管理和业务活动能够用固定的执行路径进行规范。

第十二条新增流程编制审批流程使用部门根据公司要求或者是本部门管理需要,填写《流程编制申请表》(见附表一),提出编制新流程申请,由集团经营管理部进行审核后,开始组织编制。

第十三条流程的编写起草工作由流程主要使用部门负责,其他流程涉及部门为编写协办部门。

流程管理部门为协调部门。

第十四条拟起草流程部门应事先对流程制定的必要性、调整范围和对象、部门职责划分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

1.流程的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相关制度内容,基本在制度框架下编制,如果制度有明显不合理和逻辑表述不清晰的地方,同时提出申请对该制度作修缮和调整,确保制度和流程的紧密连接关系;2.编制单位完成具体流程初稿后,应在本单位或部门内部进行充分讨论,讨论后完成的草案提交流程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征求意见;3.起草针对基层单位的相关流程,提倡由相应基层单位先行拟定草案,再交由流程编写部门组织完善;4.被征求意见的部门或单位就该管理制度草案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书面会签意见;5.流程初稿完成后,集团经营管理部对完成流程进行审核,确定内容和格式是否符合公司要求、流程反应工作顺序是否顺畅、流程说明是否清晰准确、配套制度和表单是否完整、流程权限是否合理、和现有流程是否有冲突和重叠等;6.集团经营管理部审核完毕后,报送集团分管领导组织流程涉及部门进行集体审议,审议通过后,由公司总裁办审批通过执行。

第十五条流程编制和审批的具体操作程序见《建兴建设集团流程编制和审批流程》第十六条流程编制注意事项1.注意规范性,需要运用集团公司流程文件的统一格式模板;2.主要内容的完整:信息传递和相关的工作要求要清晰、明确。

第十七条分子公司流程编制和审批参照集团流程审批程序进行组织。

第五章流程的删减第十八条出现以下情况时流程可以被删减:1.流程所规范的管理事务不复存在;2.组织结构发生变化;3.部门或岗位之间的工作流不复存在。

第十九条集团层面流程的删减由集团经营管理部负责,每半年对所有的流程进行盘点,出现上述情况时进行删减操作,并通知相关部门。

分子公司流程的删减工作由分子公司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报集团经营管理部备案后删减。

第六章流程发布和运行第二十条流程是对公司各项管理事务的规范。

如果一个管理流程投入运行,表明这项管理事务必须按照流程的规范去运行,因此这项管理事务的执行路径、传递的信息流通过流程进行了固化。

第二十一条流程运行由流程负责部门负责,具体负责人是流程责任人。

第七章流程监测第二十二条公司发布执行的各项流程运行过程需要进行及时监测,以通过持续的监测来保证流程切实有效运行,并保证实现流程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第二十三条流程运行监测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流程运行的完整性:流程是否按照流程文件规定有效运行,是否出现断裂和中止;2.流程运行时间:需要建立各环节耗用时间,各环节是否按照规定时间完成;3.流程环节:需要记录各环节的工作是否按照流程的要求运行,各环节的完成标准是否符合相关制度要求;4.流程信息:流程中规定需要生成或传递的信息是否完备,是否进行了整理和归档等。

第二十四条流程监测方法采用定期填写监督记录的方式,由各级流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监测信息的收集,具体监测方法如下:1.公司的所有管理流程可以分为两类:日常类(重复性工作)和阶段类(次数少,持续时间长)。

对两类流程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日常类采取每月随机监测的方式,阶段类采取即时监测方式(在执行后进行监测);2.流程监测由流程小组在公司现有流程目录中抽取一定数量流程,通知相关流程负责部门组织监测;3.监测所用工具是《流程执行记录表》(见附表二),按照监测方法填写并及时报送各级流程管理部门,为流程评价提供依据。

第二十五条流程运行反馈流程运行的反馈是对流程使用人建议的收集、按照全员参与的原则,公司相关人员均可以填写流程反馈记录(见附表三《流程执行情况调查表》,提出对公司相关流程的意见和建议;反馈信息首先提交到流程责任人,由流程责任人及时提交至流程管理部门,流程管理部门对所有的反馈信息必需做出答复。

第八章流程评价第二十六条流程评价是指运用评价方法及工具对公司的流程文件进行效率和监控方面的评价第二十七条流程评价的意义首先,流程评价是流程持续优化的前提;其次,流程评价能够解决并确定流程体系将进行何种程度的优化,能够明确具体流程优化的优化点。

第二十八条流程评价的标准流程评价标准包括控制和效率两个方面1.控制标准:在现有情况下的组织健全、环节完整、监控有效、合理授权;2.效率标准:在现有情况下的时间最短、成本最低。

第二十九条评价方法1.收集流程的监测信息(流程执行记录)以及流程反馈信息(流程反馈记录)2.按照评价标准对这两种信息进行分析,填写流程评价优化记录第三十条评价内容1.组织健全:流程有相应的责任部门,所有的环节都有部门和负责人负责;2.环节完整:没有遗漏环节,环节需要生成、传递和保存的信息完整;3.监控有效:关键环节必有监控手段;4.合理授权:主要对审批环节,可以设定不同的权限,降低审批层级;5.时间最短:包括两个时间指标,及环节耗用指标和滞后时间指标达到最小。

对于环节耗用时间,原则是在合理的基础上尽量缩短,对于滞后时间指标,原则是减为零或在现阶段的最低值;6.成本最低:减少不必要的沟通、反复以及不必要的环节。

第三十一条公司季度为周期对所有已发布运行的流程进行评价,评价由各级流程管理部门组织,并最终由流程管理部门出具评价结果第三十二条评价结果的运用1.作为流程持续优化的依据;2.作为流程责任部门、岗位的考核依据,列入公司的相应考核体系。

第九章流程的持续优化第三十三条流程优化的定义1.流程优化不是阶段性的工作,是公司要作的长期性工作;2.公司在不断的飞速发展,公司的发展战略也经常做出调整,因此公司流程要适应这种变化,进行持续不断的优化。

第三十四条优化工作开展程序根据流程评价的结果,由各级流程管理部门与流程责任人进行优化,然后将修订过的流程换版并通知相关各部门,如果涉及到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则由各级流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度调整工作,如果为公司级别流程和制度的调整,则由集团公司流程领导小组进行评议和审批。

第三十五条流程优化的主要手段管理流程优化常用的手段有以下几种:规范性、删除、简化、集成。

信息化。

1.规范针以解决组织、环节、监控、授权方面出现的不规范现象;2.删除以解决多余的环节、过度的控制、滞后时间过长等现象;3.简化以针对流程环节耗用时间、环节的处理过程、表单中的无用信息;4.集成以针对岗位工作的集成(在不影响监控的情况下,部门内部减少岗位之间的流转环节)、信息的集成(所传递表单的统一规范、对能够合并表单进行合并);5.信息化主要针对数据的收集、传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