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汇报人: 专业: 学号:
生物传感器
主要内容: 1、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史 2、生物传感器的定义和结构 3、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4、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5、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及实例 6、生物传感器的优点及展望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史
1、最先问世的生物传感器是酶电极,Clark和 Lyons最先提出组成酶电极的设想。 2、70年代中期,人们注意到酶电极的寿命一 般都比较短,提纯的酶价格也较贵,而各种 酶多数都来自微生物或动植物组织,因此自 然地就启发人们研究酶电极的衍生型:微生 物电极、细胞器电极、动植物组织电极以及 免疫电极等新型生物传感器,使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 更加灵敏、准确、快速和简便是分析科学技术发展趋
势的共同特征。 2) 生物芯片使高通量、多参数的同步测定成为可能 3) 挑战性需求包括体内测定、细胞内测定、单分子分 析、在线测定等。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基因技术,纳米 技术,各种单分子荧光技术,仿生技术或生物模拟技术 得到发展。
动植物组织切片
生 物 传 感 器 定 义 、 结 构
具有亲和能力 的物质
配体、受体
模拟酶 高分子聚合物
表1 生物传感器的生物敏感膜(分子识别元件)
生物传感器定义、结构 换能器(transducer)
又称为传感器(sensor),其作用是将各种生物的、化 学的和物理的信息转变成电信号生物反应过程产生的信 息是多元化的,微电子和传感技术的现代成果为检测这
生物传感器工作原理
化学物质 声 热
光 被 检 测 物 质 ( 分 子生 识物 别敏 感感 受膜 器 ) 物理、化学反应
换 能 器
目 标 信 号
生物传感器模型
感受器是生物传感器的 心脏。制备分两方面工 作,一是选择最佳载体 材料(需活化);二是 在载体表面固定化亲和 配基(非共价和共价)
换能器感知固定 化配基与待测物 结合产生的微小 变化,其质量好 坏决定了传感器 的灵敏度。
料不同,其组成可以是酶、DNA、免疫物质全细胞、组织、
细胞器或它们的组合,近年还引入了高分子聚合物模拟 酶,使分子识别元件的概念进一步延伸。
生物敏感膜
生物活性材料
生物敏感膜 全细胞
生物活性材料
酶
各种酶类
细菌、真菌、动植物 细胞
免疫物质
抗体、抗原、酶 标抗原 寡聚核苷酸
细胞器 组织
线粒体、叶绿体
DNA
SBA-70型血糖乳酸自动分析仪
手掌型葡萄糖(glucose)分析仪
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测定人体血糖 • 葡萄糖传感器传感 器的响应原理: • 葡萄糖氧化酶 (GOD)参与的酶 促反应
葡萄糖+H2O+O2
葡萄糖酸+H O
GOD
2
2
葡萄糖酶传感器原理
葡萄糖酶传感器插入到被测葡萄糖溶液中,由于酶的催化
生物传感器
污染微生物及病原菌的检测 通过免疫学方法,即获得相应的特异性抗原 和抗体进行分析和检测。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酶联免疫测定
(1)将适宜的酶与抗原或抗体结合在一起。制成酶标抗体(或 酶标抗原 ); (2)将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与样品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 混合,通过免疫反应二者即可特异性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酶 -抗体-抗原复合物。 (3)通过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即可测定复合物中酶的含量,进而 测出样品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的量。
人工智能胰腺
生物传感器的优点
(1) 可重复使用 采用固定化生物活性物质作催化剂,价格昂贵的 试剂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克服了过去酶法分析试剂 费用高和化学分析繁琐复杂的缺点。 (2) 专一性强(选择性高、特异性强) 如:酶只对特定的底物起反应,而且不受颜色、 浊度的影响。 (3) 分析速度快 可以在几分钟得到结果。 (4) 准确度高 一般相对误差可以达到1% (5) 操作系统比较简单 ,容易实现自动分析 (6) 成本低 在连续使用时,每例测定仅需要几分钱人民币。
生物传感器定义、结构
生物传感器的结构(组成)
根据定义,包括两部分: 1、生物活性材料(也叫生物敏感膜、分子识别元件)。
2、物理换能器(也叫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定义、结构 生物敏感膜(biosensitive membrane)
又称为分子识别元件 是生物传感器的关键元件(表1), 直接决定传感器的功能与质量。依生物敏感膜所选用材
谢 谢
观 赏
别和电信号处理集合在一起。这种放大器可采用差分方式以消传感器定义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用生物活性材料(酶、蛋 白质、DNA、抗体、抗原、生物膜等)与物理换能器有机 结合的器械或装置,是发展生物技术必不可少的一种先 进的检测方法与监控方法,也是物质分子水平的快速、 微量分析方法。
离子选择性电极 阻抗计、电导仪 场效应晶体管 气敏电极 热敏电阻、热电偶
光学变化 颜色变化 质量变化 力变化 振动频率变化
光纤、光敏管 光纤、光敏管 压电晶体等 微悬臂梁 表面等离子共振
表2 生物学反应信息和换能器的选择
生物传感器原理
待测物质
扩散作用
固定化生物敏感膜层 电信号
分子识别
换能器
生 物 学 反 应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 鱼死后5~20h,ATP,ADP和AMP已分解尽,超过24h,鲜
度主要取决于IMP--肌苷--次黄嘌呤--尿酸。
• 将这三个步骤的三种酶(5’-核苷酸酶、核苷磷 酸化酶、黄嘌呤氧化酶)固定在氧电极上,制成鱼鲜度
测定仪。
• • • 当K<20时,鱼极新鲜,可供生食。 K在20~40之间为新鲜,必须熟食。 K大于40,不新鲜,不宜食用。
些信息提供了丰富的手段,使得研究者在设计生物传感
器时对换能器的选择有足够的回旋余地。设计的成功与 否主要取决于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可供制作生
物传感器的基本换能器如下表2
生物传感器定义、结构
生物学反应信息 换能器选择 生物学反应信息 换能器选择
离子变化 电阻、电导变化 质子变化 气体分压变化 热焓变化
作用而产生耗氧(过氧化氢H202),其反应式为
葡萄糖+H2O+O2 GOD 葡萄糖酸+H2O2
(GOD为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氧化时产生H2O2,而H2O2通过选择性透气膜,在Pt电极上氧化, 产生阳极电流。葡萄糖含量与电流成正比,由此可测出葡萄糖溶液的浓 度。
装置由三部分组成:血糖传感 器、供药泵、胰岛素药源。传 感器、泵与病人的血液三者构 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 传感器将测定的信号变为对供 药泵开启与关闭的指令,使糖 尿病病人能像正常人一样保持 最恰当的血糖含量 。
或用单胺氧化酶膜和氧电极组成的酶传感器测定肉在贮 藏过程中的鲜度。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食品鲜度 鱼鲜度传感器 在日本、加拿大等国广泛用于鱼类鲜度的测定。 鱼死后体内ATP经酶解依次形成ADP、AMP、IMP、肌
苷、次黄嘌呤和尿酸。鲜度可用K值表示:
K= 肌苷+次黄嘌呤 ATP +ADP+AMP+IMP +肌苷+次黄嘌呤+尿酸
连续、在线的测定。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4、医学领域 在临床医学中,酶电极是最早研制且应用最多 的一种传感器。利用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微生物代 替酶,可制成微生物传感器。在军事医学中,对生
物毒素的及时快速检测是防御生物武器的有效措施。
生物传感器已应用于监测多种细菌、病毒及其毒素。
SBA-50型单电极生物传感分析仪 谷氨酸(乳酸)-葡萄糖双功能分析仪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2、环境监测 德国研发的环境废水BOD分析仪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3、发酵工业 微生物传感器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不受发 酵液混浊程度的限制、可能消除发酵过程中干扰物 质的干扰等特点。 微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发酵工业中的原材料 和代谢产物。还用于微生物细胞数目的测定。利用 这种电化学微生物细胞数传感器可以实现菌体浓度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按分子识别元件分类和按换能器类型分类。
生物传感器应用领域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1、食品工业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包括食品成分、 食品添加剂、有害毒物及食品鲜度等的测定分析。 肉鲜度传感器
• 肉类在腐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胺类,故胺类测定能反映
肉类的新鲜程度。
•
用腐胺氧化酶与过氧化氢电极构成多胺生物传感器,
的类别大大增多;
3、进入本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离子敏场效 应晶体管的不断完善,于1980年Caras和 Janafa率先研制成功可测定青霉素的酶FET。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史
生物传感器发展的整体划分:
第一代:生物传感器以将生物成分截留在膜上或结合在膜上为基础,
这类器件由透析器(膜)、反应器(膜)和电化学转换器所组成,其 实验设备相当简单。 第二代:生物传感器是指将生物成分直接吸附或共价结合在转换器 的表面上,从而可略去非活性的基质膜。 第三代:生物传感器是把生物成分直接固定在电子元件上,例如 FET 的栅极上,它可直接感知和放大界面物质的变化,从而将生物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