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练习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举例说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技能性目标
尝试测量的基本方法。
情感性目标
认同“误差”的存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材料用具:几片植物的叶(为防止个别小组忘带)、细线、量筒、葡萄、冷水、热水、四个大烧杯、水银温度计(两只)。
学生:树叶,细线,直尺
组织教学:
(引)在研究生物时,经常需要测量生物体的面积和体积,而生物体又是不规则的,那么用手那么方法测量这些形状不规则的生物体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种测量的工具和方法。
(板书)
1.测量周长
(1)介绍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测量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眼睛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
(2)测量不规则生物体周长的方法:如何用一根细线和一把刻度尺测量图1-7叶片的周长。
学生回答、学生动手测量课本中叶片的周长,之后表达交流测量结果。
(引)对于同一物体的测量,不同的同学测量结果不同,为什么?
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会产生误差。
误差不等同于错误。
因为错误是由于操作不正确等原因造成的,错误可以避免。
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少。
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等。
练习:书中叶片的周长应记录为各同学测量的平均值。
2.利用技能卡测量叶片的面积
学生阅读技能卡,了解测算面积的方法。
教师补充:对于不满一格的可以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
学生测算自己带的叶片的面积。
3.利用量筒和水测量一粒葡萄的体积。
⑴介绍工具:量筒。
量筒是用于度量液体体积的计量仪器。
不能用它配置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以保证其准确性。
⑵测量方法:将被测葡萄用细线拴住,放入盛有一定体积水的量筒中,两次体积差就是葡萄的体积。
⑶测量的注意事项:
①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
②量筒中的水不能过少,既要使葡萄完全浸没在水中,又不能超出量筒的量程。
③读数时量筒不能离开桌面,眼睛与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练习:如何测量一株小草的体积?
答:①将被测小草连根拔起。
②用水冲洗掉根上附着的泥土,并用吸水纸吸去草上的水。
③将小草放入一个称有一定量水的量筒中,使之完全浸没于水中。
④放入小草后量筒的体积与放入小草前水的体积之差就是小草的体积。
4.利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
⑴介绍工具:温度计。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根据不能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测量范围的温度计。
不能用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以免损坏温度计。
⑵测量时的注意事项:水银球完全浸入水中;水银球不能碰烧杯底和壁。
读数时水银球不能拿出水面,眼睛与数值相平。
5.利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⑴体温计的范围:35℃-42℃
⑵没有体温计不能用温度计代替。
⑶测量体温的部位有口腔、腋窝和直肠。
腋窝的体温最低,直肠的体温最准确。
小结:在描述生物的形状时,往往需要用一些数据来表示,这就要求对生物体进行测量。
生物体的形状大多数是不规则的,测量时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比如古时候的曹冲称象等。
只要我们肯开动脑筋,就可以解决一个个的难题。
板书:
第三节练习测量
1.测量周长:
刻度尺: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测量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面积:
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3.测量体积:
量筒是用于度量液体体积的计量仪器。
不能用它配置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以保证其准确性。
4.测量温度
5.测量体温:
①体温计的范围:35℃-42℃
②测量体温的部位有口腔、腋窝和直肠。
腋窝的体温最低,直肠的体温最准确。
误差:
①产生原因: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会产生误差。
②不能消除或避免
③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等。
作业:能力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