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探究平台1 举世瞩目的成就【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关心祖国发展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
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感悟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3.引领学生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生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走进新时代》VCD歌曲,收集有关图片资料。
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中国历史课本或其他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到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历程。
完成P93图表调查。
【教学过程】走进生活1.欣赏歌曲: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教师与学生一起放声跟唱。
2.思考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这首歌的歌词,阅读课本上的正文第一、第二段,思考课本上的三个问题。
(教师用辅助手段出示三个问题。
学生看书、思考,可以自由讨论)3.发言交流:请同学们就这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明确观点4.教师用多媒体或其他媒体手段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走过的奋斗历程。
边引导学生简要分析边图示历史线索:1921年 1949年 1956年 1978年 28年共产党成立 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制度建立5.归纳总结:在学生发言交流、图片展示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归纳、提炼。
师: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领导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和压迫,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随后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国经历了很大曲折,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我国才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新时期。
《走进新时代》这首歌展现了这一奋斗历程,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说的是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说的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走进改革开放新时期。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着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说的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人民继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深入体验今天这堂课,我们着重来学习、思考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1.展示情景 (图片资料):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引导学生思考:(1)三峡工程到改革开放时期才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了什么?(2)试从农业、工业、科技等方面,列举一两则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祖国面貌巨变的实例。
2.图片展示: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科技、国防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用经济发展的有关统计数据作强有力的证明。
(如下图)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美元)归纳小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真正跨入了民族振兴的新时代.3.图片展示:出示四副反映人们“日子越过越好”的图片,引起学生共鸣。
4.学生交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表格形式呈现)并分析上述变化主要说明的道理。
5、资料分享:用顺口溜的方式反映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改革开放的魅力所在。
项目1952年1978年2003年2006年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57元134元2662元3587元4761元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343元8500元11759元15781元可支配收入画一画:将上述表格中的数据用柱状图反映出来,并谈谈你的感想。
想一想:上述表格反映了什么现象?学会运用7.阅读讨论:阅读《百姓纪事:叶滋茎的32本账册》(见资料包)讨论:(1)叶滋茎老人家“收入年年增”的原因是什么?(2)从叶滋茎老人家支出帐中,谈谈他们家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观念有哪些变化?学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8.结合以上材料,深入思考:(1)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越过越好?(2)面对这些变化你有哪些新的想法?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分析,归纳小结。
课堂反思卡班级姓名年月日1.学习内容:2.在这堂课中,哪些地方我感兴趣?哪些地方不感兴趣?为什么?3.在这堂课中,我的表现如何?(如是否积极思考,专心听讲等)4.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的?)5.老师,我想对你说:(对某一问题的新想法或质疑)自我反思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一是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是懂得改革开放的积极意义,对国家来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对人民来说,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
四是懂得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改革开放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社会财富大大增加,其次是党和国家坚持把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再次是改革开放为人们开辟了广阔的致富之路。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在亲戚朋友和社区中收集1978年以来的个人或家庭照片,以相关的主题为线索,制作一块或几块展板。
资料包:百姓纪事:叶滋茎的32本账册记者 龚永泉2007年06月27日01: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图为叶滋茎多年积攒的账本。
江苏镇江离休高工叶滋茎生于1933年,1949年参加工作后,就开始记录个人收支账,除1966年前的账册在“破四旧”时被烧掉,他保留着至今41个年头的30本收支明细账和2本年终分类汇总账。
每日的明细账中,大到几万元,小到一分钱,笔笔记录在册。
2005年5月,叶滋茎花了5100元买了台电脑,并在老年大学上了电脑班,现在已把全部账目都录入电脑。
收入年年增 从现存的32本账册看,1966年,叶滋茎全家收入为1509.89元,几乎年年都有亏空,1980年全家5口人累计负债384.31元。
1981年开始,叶家开始“扭亏”,不仅还清了欠债,还存款130.57元,并从此年年有结余。
1990年家庭存款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678.60元,2000年超过10万元。
叶家从1981年开始经济好转,除了涨工资外,还与家庭副业收入有关。
妻女们利用业余时间绣花、剪花边、敲核桃仁、制瓜子仁等。
叶滋茎的收支账严密完整大到工资收入,小到单位发的茶叶、水果、小日用品,都直接或折价记入账簿。
花一分钱打次开水,也如实记账。
对比一下叶滋茎同老伴曹明璐两人的收入变化颇有意味。
1963年前叶滋茎的收入要比老伴低;1979年以后两人的工资收入逐渐拉大,特别是叶滋茎评上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后,收入一路飙升,说明了知识在升值。
另一方面,人们的收入差距因行业和单位的不同也迅速拉大,老叶就职于交通局,而妻子则在县服装厂工作。
目前,他的收入是老伴的3.6倍。
支出岁岁余 谈起生活上的变化,叶滋茎兴致勃勃: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粗茶淡饭为主,菜是素多荤少,后来荤菜多了,再后来开始讲究营养。
日常订了牛奶,西洋参、鱼肝油、蜂蜜等常年不断,营养品开支1994年为491.68元,2003年达到2654元。
用的方面,“五六十年代,生活艰苦,那时买支钢笔要积蓄几个月才能买,而买块普通的手表,则要攒好几年!那时,买样东西要掂量好久,现在只要觉得好,掏钱就买”。
彩电客厅一个,卧室一个,冰箱、空调、电饭煲、微波炉一应俱全。
洗衣机有两台,一大一小,衣服多时用大的,衣服少时用小的。
文化娱乐开支1994年为971.03元,2003年达到4868元。
他们订了4份报纸、2份杂志,每天看报要用2小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叶家聘用了钟点工,也有了这方面的开支。
叶滋茎还饶有兴味地介绍了几个羊年压岁钱支出的巧合:1967年是每人2角;1979年为2元;1991年为20元;2003年200元,每12年增加10倍。
见证小康之路 从2002年起,镇江市城调队聘请叶滋茎担任特约调查员,从此,他每天的记账均为一式两份,一份自家保留,一份交给城调队供统计分析用。
自用上了电脑,更方便了城调队的查询。
账册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就说彩电吧,一开始要凭票买,一张票就值个四五百元,现在千把块钱就能买个很不错的彩电了。
其他如物价波动、银行利息的升降等都立此存照。
叶滋茎说,账本上的笔笔收支,在见证社会生活变化的同时,也反映出人们消费观念的衍变。
2003年的一项大宗开支是女儿买房资助2.3万元。
谈及女儿买房,他颇为感慨:我们这一代人,有10块钱顶多花8块,而小女儿为买房子借贷20万,分14年还清,全部利息6万块。
可她说,虽多交了6万,但我多住了14年的房子,而且房子还升值呢! 镇江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评价:像这样家庭收支连续记录时间之长、记录内容之细、账册保存之好,在全国家庭中也极为罕见,资料弥足珍贵,它见证了我国普通一家的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