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分类分级评定、基础建设评分

企业分类分级评定、基础建设评分

2.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应包含以下两部分容:
①人员责任体系: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车间(班组)管理人员以及劳动者等各类人员的职业病防治职责和义务;
②管理部门责任体系:职业卫生领导机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查阅书面文件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
未分开的或发生源未处于下风侧,每处扣1分
5.3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
1
生产、生活和仓储应严格分开。
现场检查。
发现一处未分开,此项不得分。
5工作场所管理
(25分)
5.4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
1
按照《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GBZ/T233)进行设置;将报警器设置地点、规格型号、用途等情况列表存至《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档案二)。
每缺一类人员或管理部门职责及义务的扣0.5分,扣完为止。
2规章制度
(6分)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6
建立12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存入档案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①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②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③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④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⑤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⑥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⑦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⑧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⑨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⑩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⑪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查阅最新产业政策文件,并进行核对。
发现一起,此项不得分。
4前期预防
(18分)
4.7对有危害的技术、工艺和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主要原材料有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
1
主要原辅材料在购买时,以书面形式明确要求供货商提供MSDS资料,并将其有关情况填至《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表4-1),中文说明书附后,存至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档案四)。
查阅有关用人单位文件和外包合同,检查劳务派遣用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是否落实劳动合同告知、职业健康监护与个体防护用品发放等情况。
发现违法转嫁的,或未明确职业卫生管理责任的不得分。
5工作场所管理
(25分)
5.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2
查阅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情况,采取措施确保达标。
备注:凡标注(表几-几)的表格均引用自安监总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可在总局或市局上自行下载。
主要检查原辅材料的有毒有害成份是否明确(检查用人单位对供应商有无提出书面要求,且供应商是否提供)。
发现有隐瞒的,不得分;每发现一种主要原材料无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的,扣0.2分。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评定表
申请用人单位情况
企业名称
详细地址
联系人
联系
员工总数
接害人数
行业分类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版)
规定的行业填写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根据行业,查阅安监总局2012年发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
□严重□较重□一般
最近一次职业病危害评价分类
2.方式:书面形式明确,将配置文件存入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档案二)。
查阅文件
未设置或指定机构(组织)不得分
☆3.2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2
查阅文件,并当面核实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
未按要求配备管理人员或未正常开展工作的,此项不得分。
☆3.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3
建立6本台账:①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②职业卫生管理档案;③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④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⑤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⑥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查阅相关台账资料。
每缺1个管理台账扣1分,每个台账资料不全的扣0.5分。
4前期预防
(18分)
☆4.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3
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系统(http://211.100.47.109/zywsmain/index.asp)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将申报表及有关资料报安监部门后,从安监部门取得申报回执;将申报表及申报回执存至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档案二)。
5.7放射工作场所配置安全连锁与报装置
1
严格按要求落实
现场检查。
发现一处未配置或不能正常使用,此项不得分。
5.8一般有毒作业场所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场所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
1
严格按要求落实
现场检查。
未设置不得分,每缺少一处扣0.5分。
5.9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0.5
安排本单位专人负责,并每季度汇总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填至《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表4-3),存至《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档案四)。
现场检查。
未设置不得分,每缺少一处或一处不符合要求的扣0.5分。
5.5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1
参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附录A.4,急救箱配置药品应与现场易致中毒物质相匹配,劳动者可及时获取药品;将配置药品清单、药品存放地点、用途等情况列表存至《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档案二)。
查阅检测报告,重点检查矽尘、石棉粉尘、高毒物品和放射性物质浓度或强度达标情况。
未进行检测的不得分,已检测的根据超标率进行相应扣分。
☆5.2有害和无害作业分开
2
重点是矽尘、石棉粉尘等粉尘、高毒作业岗位要与其他岗位隔离;有毒有害岗位要与无害岗位隔开;有毒物品和粉尘的发生源布置在操作岗位下风侧。
现场进行检查
查阅有关档案资料,重点检查粉尘与高毒物品日常监测。
未进行日常监测的不得分,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每缺一处、一种扣0.25分。
5工作场所管理
(25分)
☆5.10按规定每年至少一次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
委托具有资质机构按要求进行检测,并保证所检测点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GBZ159)选点原则与数量要求;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检测评价合同书及检测评价报告存至《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档案四)。
现场检查或查阅档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豁免的放射性同位素除外)。
没有或不全的,此项不得分。
4.12不得转嫁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1
在承包者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前提下,与承包者签订外包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双方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将外包合同存至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档案二)。
2.将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及有关资料存至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档案一)。
检查用人单位2012年6月1日后,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及有关资料。
防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设计的,不得分。
☆4.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2
1.2012年6月1日后尚未建成投产的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负责组织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4.9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3
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GBZ/T203)标准规定进行设置。
现场查看(重点查看高危粉尘、高毒和放射性物质危害的设备)。
未设置的,每处扣0.5分;设置不规、不醒目的,每处扣0.25分。
2.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及验收有关资料存至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档案一)。
检查用人单位2012年6月1日后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及验收有关资料。
未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不得分;已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未组织验收的,扣1分。
4.5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制度需针对本单位实际和现场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制定,并在运行中体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有效性。
每缺一项制度或制度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扣0.5分
3管理机构
(6分)
3.1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1
1.标准:严重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其他存在职业危害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100人,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在100人以下,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查阅申报表及安监部门申报回执,重要事项变更是否及时进行变更申报。
未申报不得分;未按要求变更申报的扣1分;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申报不全的每缺1项扣0.5分。
4.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
1.2012年6月1日后,尚未动工建设的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4.8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有中文说明书
0.5
在购买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时,以书面形式要求供应商提供职业危害设备中文说明书,并将有关情况填至《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表4-1),中文说明书附后,存至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档案四)。
现场检查或查阅档案。
发现设备无中文说明书的,每台扣0.1分。
□有(例)□无
综合评定:□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Ⅰ类企业)
□职业病危害一般风险企业(Ⅱ类企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