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史·归有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归有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归有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明史·蔡道宪传阅读练习及【附译文】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amp mdash 7题。

(19分)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

崇祯十年进士。

为长沙推官。

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

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

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

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

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

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

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

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扬基曰:岳,非我属也。

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

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语塞,乃赴岳州。

及贼入蒲圻,即遁去。

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

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

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

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

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

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

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

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城中文武无几。

贼薄城,士民尽窜。

聚奎诡出战,遽率所部遁。

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曰: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

道宪命守卒射之毙。

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

贼夺门入,先民降。

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

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

贼曰:汝不降,将尽杀百姓。

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

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

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

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

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

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

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

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

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忠烈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收:收购(赃物)B.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虞:担忧C.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摄:代理D.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啖:利诱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D.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蔡道宪不畏权势。

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

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

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

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王聚奎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

C.蔡道宪坚贞不屈。

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不接受贼寇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

最后,他壮烈殉国。

D.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

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埋主人的尸体。

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

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⑵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又不从。

答案:4.A(收:逮捕)5.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

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6.D(D误解文意。

四卒是希望贼寇允许他们将主人的尸骸掩埋后再赴死,贼寇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四卒解下衣服裹了道宪尸骸,将其掩埋,然后,四人自刎而死。

)7.⑴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

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四海、鼎沸、日滋、此曹应准确译出,铤而走险不必译,但其主语不能错)⑵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

(去、险、栅、毋、逾须准确译出)参考译文: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

崇祯十年考中进士。

担任长沙推官。

当地多盗贼,道宪觉察到某个有势力的人家与盗贼勾结,他掌握其犯罪证据,但暂时任由其胡作非为。

有盗贼抢劫富家,正在分赃,逮捕的士兵已经到来。

召来富家,归还他们所失去的财物,他们都惊愕,不知事情的原委。

有一些恶少关着门,商量盗窃之事,等打开门一看,抓捕的士兵已坐在他们的门口,他们惊慌逃离。

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治,然后才向启王通报。

启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说: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

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启王醒悟,表示道歉,客气地送走道宪。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攻陷武昌,长沙大受震惊。

承天巡抚王扬基率领所部一千多人,从岳州奔逃到长沙。

道宪请王扬基回去驻守岳州,说:岳州与长沙唇齿相依,如果合力守住岳州,那么长沙就可以保得住,而衡阳、永州也可以没有忧虑。

扬基说:岳州不是我的属地。

道宪说:如果丢弃北面而守南面,这里还不失为楚地;如果南北全都丢弃,我们的属地又在哪呢?扬基哑口无言,这才赶赴岳州。

可是等到贼兵进入蒲圻时,他就逃跑了。

湖广巡抚王聚奎远远地驻守在袁州,害怕贼人,不敢前进。

道宪也请求他转移到岳州,聚奎不得已来到岳州,但几天后就转移到长沙。

道宪说:贼距离岳州还远,可抓紧时间修缮城池,以便防守。

他们进犯岳州,还会忌惮长沙的增援;如果放弃岳州,长沙怎能独自保全?聚奎没有听从。

贼兵果然在八月攻陷了岳州,又直进犯长沙。

在此之前,巡按御史刘熙祚命令道宪招募士兵,得到五千壮丁,对他们加以训练,这些壮丁全都成了可用的力量。

到了这个时候,道宪亲自率领他们,与总兵官尹先民等人一道扼守罗塘河。

聚奎听说贼兵逼近,大为恐惧,撤兵回到城里。

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来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

当时,知府堵胤锡入朝拜见皇上还未返回,通判周二南代理攸县事务,长沙城中的文武官员没有几个人。

贼兵迫近城池,士人和百姓全都逃窜。

聚奎假装出战,很快就领着所部逃跑。

道宪独自拒守,有个贼兵绕着城呼叫:我们军中久闻蔡推官名的名声,希望你赶快投降,不要自讨苦吃。

道宪命守城士卒将他射杀。

过了三天,尹先民出城与贼兵作战,失败而还。

贼兵趁势夺门而入,先民投降。

道宪被抓住,贼人用官位利诱他,他咬牙切齿大骂。

贼人为他松绑,请他坐上座,他还是骂。

贼人说:你不投降,我们将会杀光百姓。

道宪大哭说:希望你们赶快杀了我,不要伤害我的百姓。

贼人知道他的气节始终不会改变,就凌迟了他,他心脏的血直溅到贼人的脸上。

健卒林国俊等九个人跟随道宪,不离开,贼人也命令林国俊等劝说道宪投降。

国俊说:我们的主人要是怕死,早离开了,不至于有今天。

贼人说:你们的主人不投降,你们这些人也活不了。

国俊说:我们这些人要是怕死,也早离开了,不至于有今天。

贼人将并国俊与道宪一起杀害。

四个健卒激奋地说:希望让我们先掩埋主人的尸体,然后才死。

贼人答应了他们。

四人解下衣服,裹着道宪的尸骸,将他掩埋在瘗南郊的醴陵坡后,就自刎而死。

道宪死时,年仅二十九岁,朝廷赠与他太仆少卿之位,给予他忠烈的谥号。

篇二:《明史·蔡时鼎传》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明史·蔡时鼎传》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蔡时鼎,字台甫,漳浦人。

万历二年进士。

历知桐乡、元城,为治清严。

征授御史。

太和山提督中官田玉兼分守事,时鼎言不可,并及玉不法状。

御史丁此吕以劾高启愚被谪,时鼎论救,语侵杨巍、申时行。

报闻。

已,巡盐两淮。

悉捐其羡为开河费,置属邑学田。

还朝,会戚畹子弟有求举不获者,诬顺天考官张一桂私其客冯、童维宁及编修史钶子记纯,又滥取冒籍者五人。

帝怒,命诗、维宁荷枷,解一桂、钶官。

时行等为之解。

帝益怒,夺钶职,下诗、维宁吏。

法司廷鞫无验,忤旨被让。

卒枷二人一月,而调一桂南京。

时鼎以事初纠发不由外廷,径从中出,极言“宵人蜚语直达御前,其渐不可长且尽疑大臣言官有私,则是股肱耳目举不可信,所信者谁也?”帝怒,手札谕阁臣治罪。

会时行及王锡爵在告,许国、王家屏仅拟停俸,且请稍减诗、维宁荷校之期,以全其命。

帝不从,责时鼎疑君讪上,降极边杂职。

又使人诇知发遣冒籍者多宽纵,责府尹沈思孝对状。

国、家屏复上言:“人君贵明不贵察。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愿停察访以崇大体,宥言官以彰圣度。

”帝不怿,手诏诘让。

是日,帝思时行,遣中使就第劳问。

而国等既被责,具疏谢,执争如初。

会帝意稍解,乃报闻。

时鼎竟谪马邑典史,告归。

居二年,吏部拟序迁,不许。

御史王世扬请如石星、海瑞、邹元标例,起之废籍,不报。

已,起太平推官,进南京刑部主事,就改吏部。

十八年冬,复疏劾时行,历数其十失,劝之省改。

疏留中。

寻进南京礼部郎中。

卒官。

贫不具含殓,士大夫赙而治其丧。

——(选自《明史·蔡时鼎传》【阅读训练】: 4.对下列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语侵杨巍、申时行侵:伤害 B. 时鼎以事初纠发不由外廷,径从中出由:通过 C. 愿停察访以崇大体,宥言官以彰圣度宥:宽恕 D. 而国等既被责,具疏谢谢:谢恩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B.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C.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D.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和山提督太监田玉做了很多不法之事,时任御史的蔡时鼎认为田玉不能胜任官职,就上疏弹劾了他。

B.顺天考官张一桂被诬告,申时行等人为他做了辩解蔡时鼎则认为不能助长这种直接由太监告发的风气。

C.由于直言进谏,批评皇帝怀疑大臣与谏议官有私情、不信任股肱之臣的做法,被贬职的蔡时鼎辞官回乡。

D. 蔡时鼎为官清廉严明,在地方及朝中做官多年,死时却因贫穷而无法殓葬,士大夫捐出财物为他办理了丧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