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诸子选读》答案

《先秦诸子选读》答案

《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课结业测试试题答案时间150分钟,总分为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答案】B (B项中由“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推测不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强加因果关系。

)2.【答案】C (C项“过犹不及”能够体现出中庸的思想,但不能说“中庸就是‘过犹不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3.【答案】D (A项:曲解了原文,“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但他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B项:“所有事情都有限度”与原文不符,扩大了概念的范围,应为“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 C项:首先缺少前提“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只有……才”的表述太绝对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4、【答案】D (病,疲累,倦困)5、【答案】A (B项:结构助词,“的”;动词,到。

C项:介词,引进方所;介词,对于。

D项:连词,表转折递进,却;“而”通“尔”。

)6、【答案】D (D项说明“助长”对养气的危害。

)7.翻译下面句子(10分)(1)尊敬自己家的老人同样尊敬别家的老人,爱自己的孩子,也爱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天下就能控制在手掌之间了(2)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5分)答案:作者着笔于“叹”“嗟”“伤”“怨”,写出了对己对孔子虽“叹”实“赞”之情,立意集于以“叹”代“赞”,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叹息之情,又赞扬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超凡脱俗的用世精神。

9、用典。

首联用典,高度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功绩和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景仰和钦服。

頷联引用典故,赞叹了孔子的旧居。

颈联借用典故,借孔子自叹命运不济,生不逢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真实再现了孔子当年孤寂,凄凉的心境。

尾联用典,作者满怀慰藉之情,祭拜于孔子的灵前,不论是叹惜、感伤,还是哀怨都深深地融入到了对孔子的“赞”中,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明之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用世精神终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的肯定的赞誉之情。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李隆基尚为太子时所作。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作为太子的他到泰山行封禅大礼,封禅之后,赴曲阜,拜孔庙,有感而发,遂写了这首诗,以此表白自己勤政治国的志向。

开元二十七(公元739年),即位后的唐玄宗封谥孔子为文宣王,并塑其弟子“十哲”坐像,配祭于孔庙,尊孔崇儒。

这一诗一谥,足以说明唐玄宗对孔子的敬重与崇敬。

作者着笔于“叹”“嗟”“伤”“怨”,写出了对己对孔子虽“叹”实“赞”之情,立意集于以“叹”代“赞”,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叹息之情,又赞扬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超凡脱俗的用世精神,发人深省。

该诗用典极多,首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即出自《论语·宪问》。

“微生亩问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欤?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疾固也。

’”此句本是孔子的愤懑之言,孔子自称忙忙碌碌,并非逞口舌之长,只是痛恨世人顽固不化,才著书立说,教化世人。

诗人化用此典故,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虽终其一生于诸侯之间,劳碌不停,但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何其悲哀的一件事啊!诗人的同情之心,一览无余。

另一方面,孔子一生奔波劳苦,为的却是天下的苍生,虽屡遭误解,仍孜孜以求,这又是何等可敬!因此这一句诗便高度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功绩和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景仰和钦服。

頷联承接上句,依旧是引用典故,赞叹了孔子的旧居,孔安国《尚书序》载:“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升堂闻金石丝竹之声,乃不坏宅。

”写帝王诸侯想要扩建宫殿,也不敢妄动孔子的故居。

表明孔子的功绩即便贵为王侯也望尘莫及,旨在高度评价孔子的尊崇地位。

这里诗人借用此典故以孔子的旧邑故居因为其主人的威望,得以保存至今日,意在侧面说明孔子受后世万民的敬仰,故居尚且如此,何况孔子本人。

含蓄、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敬重之情。

同时,在这里,诗人委婉地把帝王举止和孔子功绩结合起来,暗示读者自己也希望入孔子般,承载万民兴衰于双肩。

颈联是孔子的自伤之词,也是借用典故,借孔子自叹命运不济,生不逢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真实再现了孔子当年孤寂,凄凉的心境。

《论语·子罕》中载:“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传说凤凰现身,河洛图出,是象征圣王出世的瑞兆,然而孔子生逢春秋乱世,刀兵四起。

诸侯们只关心自己的领土、霸权、兵力,哪有什么肯行仁义的圣王,因此孔子自叹儒学之道没有用武之地,而自己这些致力于推行德政的人也如那只被愚人猎捕的麒麟一般,早晚要被这个穷兵黜武的时代所绞杀。

“嗟身否”感怀身世,“伤麟怨”则叹息王道难行。

这些都足以唤起了人们对孔子的深深同情和深切的感慨。

也表明作者决意推行仁政,以告慰孔子泉下亡灵。

诗的尾联既是孔子昨日的梦想,也是今日的现实,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作者一直都有拜祭孔子灵位的梦想,今日终得实现。

“两楹奠”出自《礼记·檀弓上》,本表示出祭奠礼仪的隆重与庄严,用于此,更意为后世对孔子的万分敬重,末句“与梦时同”又完全符合孔子生前梦见自己死后,灵柩停放在两楹之间的梦境。

孔子不求生前得到大家的认同,只希望在自己死后,儒学能够得到弘扬,王道能够被人主推行,而今梦想成真,也算是对孔子辗转一生的弥补吧。

诗人举目仰望,孔子的塑像正端坐在殿堂前的两楹之间,受人祭拜。

作者满怀慰藉之情,祭拜于孔子的灵前,不论是叹惜、感伤,还是哀怨都深深地融入到了对孔子的“赞”中,以“与梦同”表达了自己对孔子梦想终于实现的欣慰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明之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用世精神终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的肯定。

这首诗追述了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孔子令人悲叹的命运。

为实现“郁郁乎文哉”的理想社会,孔子一生碌碌奔波,结果却无处安身,甚至被困陈蔡,险些丧命。

但孔子始终没有背叛自己的道德信仰。

哪怕明知凤图难出,王道难行,哪怕明知自己必将如麒麟般惨遭捕杀,也要坚守道德的崇高,只为将来自己的仁义思想能够大行于天下,为苍生谋福,也就在所不惜。

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深切同情,又赞美和褒扬了孔子。

结合史料可知,唐玄宗对儒学确实非常推崇,因而他对这位儒学创始人的感情也是真实而深挚的。

正是因为作者能把自己的崇敬融入到孔子的深致悼念中,才使得这首诗读来深切质朴,令人信服。

就艺术形式来看,这首诗句句用典颇有堆砌典故之嫌,且诗语质朴无华,在遣词造句上也并无推陈出新之处,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但该诗所反映出的思想和胸襟在历代帝王之作中并不多见。

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另外,悼念孔子所选择的视角十分准确也是一大成功之处。

清代的沈德潜评价此诗:“孔子之道,从何处赞叹?故只就不遇立言,此即运意高处。

”这一评价正好说明此诗命意构思,严正得体。

比及一般的咏叹之诗,颇显境界之大,立意之深。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句1分,共6分)【答案】(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参考答案11、“飞翔”指语言的文采飞扬,人生态度的不受牵绊、洒脱自由,想象的丰富奇特。

12、《老子》文词过于简约,内容深奥;《孔子》生动形象,《孟子》文词精美细腻,二者在内容上都比较实在;《韩非子》善用寓言,轻松洒脱,耐人寻味,充满智慧。

13、①用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同庄子的作品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衬托出《庄子》语言和内容的诙谐幽默洒脱自然的独特魅力。

②充实了文章内容,开拓了思路,增强了文化色彩。

14、本文运用的联想和想象有:由鸟巢联想到飞翔的鸟,由飞翔的鸟想到飞翔的人,由《庄子》想到《老子》《孔子》等人的作品,由庄子的作品想到庄子的现实处境和人生态度等等。

作用:使文章内容丰富,思想充实,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庄子的认识逐步深入,这些想象贴切自然而又奇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5、答案为A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不能指知识,只能指技术。

16.【答案】A(B项语序不当,改为“不仅让世界更全面地……”;C项语序不当。

应为“触及、思考和表达”。

D项搭配不当。

主语“产品”和宾语“厂家”不搭配。

)17.答案:B (③是总起句,⑤②是否定物质,肯定精神的具体表现。

①是此段话的主旨句,⑥是正面论述④是总结句)18.简述题。

(5分)【参考答案】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一词是最松驰的一种。

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

但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

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

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

所以清末志士谭嗣同就认为朋友一词最值得称赞,他甚至主张用朋友一伦改造其他四伦。

其实,孔子这里所讲的,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19仿句(6分)参考答案:庄子是寂寞的,在喧嚣的时代里,在窘迫的生活中,默默修身养性;但他却在寂寞中顿悟出了逍遥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开向清风明月的窗。

屈原是寂寞的,在权贵的排挤下,在世人的不解中,独自苦苦寻觅;但他却在寂寞中坚守着高洁忠贞的灵魂,为世人皆醉的社会点亮了一盏上下求索的灯。

五、作文(60分)立意参考:我们要把写作重点放在对诸子内心和思想里的那些气质和品格的的分析和赞美上,从而感受、接纳并且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尽可能高屋建瓴地谈及经典对民族性格、心理,文化传承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生活的意义一.参考文题1.精彩好题,妙喻生花《儒梦初醒》《经典,为我“疗伤”》《陌上花开缓缓行》《明月在天道在心》《靠近你,温暖我》《冬天里的一把火》《读你,如沐阳光》《万古长夜一明灯》《点亮思想的火炬》《荆棘上的花》《灵魂深处的根》《先秦,一个冬天里的童话》《插上追求与坚守的翅膀》2.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像孔子一样快乐》《品品师爱这杯茶》3. 深邃高远,热血衷肠《穷亦兼济天下》《孔子为师,重塑信仰》《信仰——伟大的力量》《一生追随》《一世守候》《什么成就了先秦诸子》4. 直面倾诉,情真词切采用与诸子“对话”的形式,和诸子进行穿越时空的互动和交流。

要模拟出一个对话的场景,还原历史背景,要有作者和人物间情感和思想的互动。

《遇见你是我的缘》《就是爱你》《寻找韩非》《读你,如沐阳光》《总想为您唱首歌》5.故事新编,人物鲜活《庄周买水》《孔子开店》《孔子办学》二,精彩片段1.在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都四出向诸侯国推销自己的一套治国理论。

这个时代涌现出无数优秀的演说家:执逻辑利器,咄咄逼人的孟子,在宫廷里舌战群臣的商秧,持六国相印、纵横捭合的苏泰……但只有老子,抱着一套“不争”的理论隐于山林,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