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教开题报告

早教开题报告

《幼儿园开展0-3岁儿童早期社区教育服务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就在几十年前,0—3岁婴幼儿在大多数世人眼中还是一个无能无为、只长不学的完全依赖者;而承担着教养责任的成人,也就有理由不必为其成长环境的“营造”苦费心机。

然而,当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科学研究终于累积到它们阶段性质变的时候,这历史的一页就这样永远的翻了过去。

起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而后又震惊于世的“脑的十年”研究计划,相信对于世人重新认识O一3岁婴幼几的能力,以及后天环境对其发展的价值都是一个崭新的转折点。

这带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年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有能力的婴幼儿形象:“出生之时,婴儿已经做好了认识世界的准备。

”“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出生到一周岁,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婴儿的感觉运动中枢要实现飞跃式发展,⋯‘八个月大的婴儿在经常听到故事以后,已经显示出对那些他们经常在话语中听到的单词拥有一种长期的储存。

”2⋯⋯这些研究成果都在向我们证实:人类大脑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儿童一出生就是非常出色的学习者,而这种先天的大脑机制同时也需要与后天养育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才能最终决定一个人的发展程度。

在人生的早期,相应的生理基础做好了最佳发展的准备,如果有最适宜的养育环境配合,将会最大程度促进儿童在该领域的发展。

学前儿童是社区人口的组成部分,其教育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社区学前教育就是社区内为0-6岁学前儿童或全体居民设置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活动,是多层次、多内容、多种类的社会教育。

社区早教是以婴幼儿为对象 ,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区域性教育,它有别于传统的以校为本,以学习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区,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期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普及早教工作,提高0-3岁婴幼儿受教育率与家庭科学教养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

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将它置身与终身教育体系中,从过去主要发展3-6岁幼儿的教育向下延伸至0-3岁婴幼儿的教育,在经济发达地区探索社区学前教育的模式,积极推进0-6岁教育社区化,以改变我国0-3岁婴幼儿教育与3-6岁教育脱节、0-3岁早期教育比较薄弱的状况。

幼儿园开展0-3岁早期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幼儿园现有人、财、物的教育资源,使幼儿园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幼教专业教师从事0-3岁的早期教育有一定的基础,所提供的早期教育指导更符合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园是正规幼教机构,没有商业炒作的行为,诚信度高,家长比较信赖;幼儿园多居于社区内,家长接送孩子比较方便。

一、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婴幼儿早期教育较系统的理论出现在 19世纪初,早期教育的实践记录散见于古代的许多著作中,但详细的、系统的、有意识的早期教育尝试首推 19世纪初威特对儿子卡尔威特的成功教育。

现代早期教育理论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美国哈佛大学布鲁诺( Bruner)的《教育过程》( 1961),可以说这一著作吹响了现代早期教育的进军号。

早期教育理论发展的结果也导致了对皮亚杰( J•Piaget)认知心理学、蒙台梭利( M•Montessori)感知教育的重新评价。

在经济发达国家,0-3岁的教育科学研究开始受到重视。

如美国优先计划把0-3岁的婴儿列入正式服务对象,提出了早期优先计划(EHS),由政府资助针对低收入家庭婴幼儿和孕妇的一项社区计划。

日本制定了以"发展学前儿童心理为保教重点"的乳婴教育计划方案,提出了准确的、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指导重点。

国际社会0-3岁早期教育的四个发展趋势(1)更加关注婴幼儿的成长需要。

(2)服务趋向综合化和多元化。

务求提供更加灵活、富有弹性和有效的服务,重视发挥非政府机构的作用。

(3)重视家长工作。

(4)更加注重跨专业、跨界别合作。

例如教师、心理学者及医生共同合作,全面评估儿童需要,以多角度方法提供支持。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婴幼儿早期教育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有关 0—3岁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日益增多。

但从对这类研究的资料检索中我们发现,这些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研究比较薄弱,许多做法缺乏理论的支撑; 2、实践研究的时间还不长,还没有显出预期的效果; 3、商业炒作成分较多,研究成分较少;在这样一种状况下,以社区为依托开展早期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虽然表面上看0-3岁早教的开展主要是利用幼儿园的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但其实质仍是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是家庭教育、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以幼儿园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是一种新型的家庭教育形式,力求达到“教一代,带二代,促三代”的目的。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指以0-3岁婴幼儿为对象,以家园结合为基础,以社区资源为依托,面向0—3岁散居婴幼儿,为其提供教养活动场所,并为家长及看护人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咨询的机构,其目的是提高科学育儿水平,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区域性教育。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人生的头3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

”生物学、脑科学、心理学及教育学最新研究也表明:0-3岁是人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也是教育效率最高的时期。

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毕竟童年只有一次。

(1)从大脑发育速度来比较,3岁是人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2)从神经系统机能发展质量来比较,3岁前也是人智力发展的高峰阶段。

(3)从心理和智力发展速度来比较,0-3岁也是人一生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在3岁以下,特别是在0—1岁孩子的心理和智力发展日新月异,有着许多重要的关键期,可塑性极强,所以人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3岁以前。

对孩子的发展而言,无论学习音乐、舞蹈,还是体育、语言,也都是较早启蒙效果会更好,这已在许多教育实验中得到证实。

当然较早启蒙要注意度的把握,应科学、合理、适宜地开发而非过早透支孩子的身心潜能。

二、概念的界定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对于早期教育儿童年龄的分界,学界有以下两种看法:早期教育广义指从人出生到6岁入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对0-6岁儿童进行的以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而一般幼儿在3岁进入幼儿园,所以3-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又称了幼儿教育。

狭义主要指0-3岁幼儿阶段的早期学习。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了解我区社区早期教育的发展现状;2.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优势,构建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的模式;3.探索提高社区居民科学育儿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1.我区社区早期教育现状及需求的调查研究。

(1)了解社区0-3岁幼儿人数及家庭结构。

(2)了解社区0-3岁幼儿教养方式。

(3)了解祖辈在0-3岁婴幼儿教养中的方式。

(4)了解家长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经济能力)。

(5)了解家庭对开展0-3岁早期教育的需求。

(6)设计研究出0-3岁幼儿家庭问卷。

2.开展多元化、多渠道的社区早期教育服务实践研究:了解社区对早期教育的需求,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探讨社区早期教育的策略和途径,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1)亲子园进社区活动。

形成亲子园完善的课程体系;亲子园操作流程;亲子园相关活动方式。

(2)准爸爸、准妈妈服务中心。

依托社区,形成准爸爸准妈妈培训班的操作模式;了解准爸爸准妈妈们的需要,完成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

(3)社区早教服务站。

依托社区,建立早教服务站;完善早教服务站的功能;发挥早教服务站的作用。

(4)0-3岁讲座咨询会。

丰富讲座咨询的内容和形式;收集整理出社区家庭早教关注趋势的资料。

(5)入户指导。

摸索不同家庭的指导策略;做好入户指导的资料收集整理提炼工作。

(6)开发其他社区早期教育服务项目。

摸索出更多的社区早期教育的服务模式,并实施。

3.提高居民教养水平的方法的研究:研究开发、利用幼儿园与社区的早教资源,为0-6岁的社区儿童家长提供优教优养指导。

(1)提高祖辈教养水平的方法与策略。

(2)提高父母教养水平的方法与策略。

4.社区未入园特殊儿童的教育模式研究。

(1)社区未入园特殊儿童的调查。

(生活背景、家庭教养方式等)。

(2)对散居儿童和特殊儿童开展个别化教育模式。

四、研究的方法(一)调查研究法。

向社区发放0—3岁幼儿家庭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我们一方面了解社区0-3岁幼儿人数,家庭结构,了解家长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经济能力),同时,我们还了解家庭对开展0—3岁早期教育的需求。

1.设计社区早期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表。

2.确定5个村点,抽取30个样本(0-3岁幼儿家长样本)采取随机抽样,进行问卷发放、回收工作。

3.回收调查问卷,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

4.总结分析社区早期教育的发展现状。

(二)行动研究法1.开展亲子园进社区活动、准爸爸准妈妈班、早教服务站、三优中心活动、进村入户指导等模式的实践活动,系统开展,积累相关的方法和资料。

2.挖掘与社区合作的新的途径和方法。

3.边研究边实践新模式、新方法。

(三)经验总结法将各个模式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

五、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组,收集资料,理论学习。

2.制订研究计划,确定工作策略。

3.成立领导小组,进行社会调查,与社区建立沟通渠道。

4.开辟活动场地,做好人力、物力准备。

5.教师研究方法培训及工作任务落实。

6.做好实施前其他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1.设计制订调查表,进行发放、回收、统计分析。

2.确定研究对象,策划、组织、实施各项活动。

3.及时反馈、调整,总结。

4.组织实验机构共同研讨。

5.收集各种研究资料。

6.做好后期调查工作。

(三)总结阶段1.做好资料分析、整理工作。

2.撰写研究报告。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策划、组织、实施各项早教服务活动。

难点:需要全社区的配合。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和价值1.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早期教育课程,构建形成亲子园进社区、进村入户指导、早教服务站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早教服务模式。

2.通过进村入户指导、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社区居民形成科学的早期教育观念,提升居民早期教育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