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分布,并能在课后实行简单绘制。
【重点难点】
1、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的主要山脉。
2、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设计思路】识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中,大量地名将是一大难题,可反复读图、填图,将知识落实到图上,也可列表比
较,使知识简化、条理,利于学生掌握。
【教学资源及方法】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列表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地形。
2.五种基本地形。
3.特点各是什么。
(二)、新授:
1、地势西高东低
〔指着《地图册》P11的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3度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组织学生完成第20页的“活动”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有没有影响?分别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
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并将其在投影片上重绘一次,同时让学生在已准备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出该山脉。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介绍,并思考:
a、喜马拉雅山的走向?
b、喜马拉雅山最高峰的位置、名称、海拔?
c、找同学到板图上画出喜马拉雅山,并标注珠穆朗玛峰。
(教师承转)我国山脉很多,除了以上山脉以外,还有一些山脉也很重要。
如: a、在中俄边境上画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与其走向相同的还有甘肃、青海两省边境上的祁连山。
b、在西南有一组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
【知识】五岳名山
(2)、.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山脉纵横交织,把我国分成若干地形区(可重述各地形区名称)
(3)、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a、各地形区以山脉为界。
b、有些山脉是行政区界线,如太行山西侧是山西省,东侧是河北省;武夷山西侧
是江西省,东侧是福建省。
c、有些山脉是自然地理界线,如秦岭是南、北方的界线。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地形的第一个特征及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
【课堂作业】
1、我国地势特点是()
A.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南高北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C.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D.北高南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哪两级阶梯的分界线()
A.第一级和第二级
B.第二级和第三级
C.第一级和第三级
D.第二级和第四级
3.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山地和高原
B.山地和丘陵
C.丘陵和平原
D.高原和盆地
4、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且又属于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A.天上—阴山
B.昆仑山—秦岭
C.南岭
D.喜马拉雅山
5、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单元有()
A.华北平原
B.柴达木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
6、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A.地形类型
B.山脉走向
C.平均海拔高度
D.相对高度
七、家庭作业
1、配套练习P33填空题1—8题,P34选择题13—25题,P36连线题39—41题。
2、填空图册P10-11填完。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
一、地势西高东低
(一)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二)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三)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一)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地形复杂多样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2、了解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以及我国主要丘陵的分布。
并能在地图上准确指出和画出简图。
3、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表述地形特点,分析对农业、气候、河流的影响。
【重点难点】
1、重点: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以及我国主要丘陵的分布。
2、难点:分析我国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的影响。
【设计思路】通过对祖国地形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资源及方法】投影仪、中国山脉图、中国地形图,列表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我国地形特点.
复习:1.我国地势特征。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新授:
1、地形复杂多样
(提问)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教师总结)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教科书23页“中国地形图”。
(教师讲解)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
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转折过渡)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
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教师归纳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
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
崎岖,交通不便,同时因为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2、: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以及我国主要丘陵的分布。
(1)让学生从课本23页的中国地形图中找出并记住这些地形区的位置。
完成课本27页活动第1、3题。
(2)阅读课本阅读材料划出并记住每一个地形区的特点。
完成课本24页活动第1、2、3
题及26页活动题。
(三)、课堂小结:学生小结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点。
【课堂作业】
1、能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2、为使“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安全着陆,应选择地形开阔平坦、云量少、晴天多、人稀疏的地点,下列地点你认为较合适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成都平原
C、江汉平原
D、松嫩平原
3、“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是我国哪一地区居住景观的写照()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4、一般来说,山区地面崎岖不平,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副业
5、下列山脉中,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省级行政区分界线的是
()
A、昆仑山
B、大兴安岭
C、巫山
D、雪峰山
【家庭作业】完成《配套练习》和《填空图册》。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
三、地形复杂多样
(一)地形特点(二)五种基本地形齐全
(三)地形对人民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四)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
1、分布
2、特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