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装配工艺文件编号:XX-GY001版次:A/0颁发号:受控状态:编制: _______________审核: _______________批准: _______________***************2012年12月12日发布2012年12月12日实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企业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产品总装的工艺过程、工艺要求,还规定了产品从总装完成到出厂的工艺过程与工艺要求,以及其它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产品(以下简称产品)的总装与出厂。
2总装工艺准备2.1应熟悉产品总装的每一道装配工序用图样、工艺文件要求,如产品装配图或零部件图、电路图,装配工艺守则、装配工艺过程卡片或工序卡片等工艺规程,以及装配工艺标准等,此外,还应了解产品检验规范以及有关的国家或企业标准要求。
2.2应根据料单要求,准备好产品总装的每一道装配工序用零部件、标准紧固件、开关、元器件、配线用等材料。
2.3检查产品总装各装配工序用的待装产品零部件、开关或元器件、配线用等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以及每一道装配工序用的设备和工具等,均应符合图样与工艺文件的要求。
3总装工艺过程3.1总装装配工序产品总装的各装配工序一般有:a)柜体装配;b)开关与元器件装配;c)母线制作与装配;d)—次绝缘导线的压接与装配;e)二次线绝缘导线的压接与装配;f)名牌、标志、标牌的装配。
其中,c)~ e)工序可按照任意顺序进行装配。
3.2总装工艺流程图1总装工艺流程图产品的总装-出厂工艺流程见图2总装(见图1)—出厂检验(例行检验)—包装—产品出厂注1:产品出厂检验要求见各产品相应的检验规范。
注2:产品包装要求见有关包装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
图2总装-出厂工艺流程图4总装工艺要求4.1总体要求4.1.1产品总装的每一道装配工序都应按相应图样、工艺标准或工艺规程等工艺文件要求进行。
4.1.2产品总装的每一道装配工序完成后,装配人员都应按相应图样、工艺标准或工艺规程等工艺文件要求进行自检,然后交班组检验人员检验,只有检验合格、班长在工艺流程卡上签字盖章之后,才允许转入下一道总装装配工序。
班长或车间还可进行巡检,以确保产品总装的每一道装配工序的质量要求。
4.1.3产品完成总装后,应进行自检与班组检验,合格之后,再交付车间。
车间应按有关产品检验规范的要求,对总装后的产品进行检验,车间内部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交付检验部门进行产品的出厂检验(例行检验)。
4.2柜体装配4.2.2工艺要求4.2.2.1涂(镀)覆层柜体所有金属零部件应有涂(镀)覆层,涂(镀)覆层应无剥落、露底及损伤等现象柜体各零部件均应装配到位,并在调整到规定尺寸后,还应逐个检查并拧紧紧固螺钉,所有紧固件应有防松措施,紧固后的螺钉应露出螺母3个~5个螺距。
4.2.2.3接地(保护电路连续性措施)a)接地点及柜体的金属壳体或外壳连接处有绝缘物(如喷塑、喷漆或类似涂层)时,应采用接地垫圈、自攻螺钉连接,也可采用其它措施,如用小锉刀将绝缘物层除去。
手动操作器件接地应采用接地线直接接地。
b)装有电器元件的门通过金属铰链与柜体壳体或外壳装配时,应将门与骨架之间用铜编织线(不小于4 mm2)连接,接地线两端与冷压端头压接,接地端子或接地螺钉上应装有接地符号。
4.2.2.4 门a)门安装好后应转动灵活、无变形,门的开启角度不应小于90°。
b)安装有密封嵌条的门在开启、关闭或受振动时,密封条应不易脱落。
门锁打开后,门不应自动弹开。
c)柜体全部装配好后(包括门、面板、盖板、封板、底板、侧板、内部各隔室等),外壳及内部各隔室的防护等级应符合图样及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4.2.2.5箱体底部安装孔的位置,应符合图样的要求。
4.3开关与元器件装配4.3.1装配顺序安装开关与元器件时,其安装顺序一般遵循“先上方、后下方,先主电路、后辅电路,先大件,后小件”的原则,如受其它条件制约等特殊情况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装。
4.3.2工艺要求4.3.2.1所安装的开关与元器件应操作方便,并应使操作人员不易触及到带电体。
4.3.2.2所安装的开关与元器件应容易维修、便于更换。
4.323所安装的开关与元器件应符合各自相应的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例如,应满足飞弧距离、散热空间等要求);同时还应满足成套设备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4.3.2.4安装开关与元器件时,应留出一、二次线的制作、安装距离或空间。
4.3.2.5同一合同相同的开关与元器件的装配应一致。
4.3.2.6装配所用紧固件、金属件的防护层不应脱落、生锈。
螺钉选择要与所安装的开关与元器件上的孔相匹配。
紧固后的螺钉应露出螺母3个~5个螺距。
4.3.2.7装配时,应充分考虑接地连续性,柜(箱)体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栓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的接地措施。
如,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应将接地垫圈齿面与绝缘层表面接触,以便划破绝缘层,保证接地的连续性。
4.328安装因震动易造成损坏的开关与元器件时,应在所安装的开关与元器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4.329应特别注意,留给用户接电缆的空间要足够大,以方便电缆和柜(箱)体内预留的接线端子的连接。
同时还应注意,电缆引入密封装置(如塔形密封套等)、电缆固定装置应齐全。
4.3.3开关与元器件的安装4.3.3.1低压开关(主开关)的安装a)塑壳断路器的安装安装塑壳断路器时,应分清断路器是固定式的还是插入式的,按图样要求逐一将塑壳断路器安装在相应位置上,并将安装螺钉紧固好。
检查安装后的塑壳断路器,其飞弧距离应符合该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门上带有操作手柄的塑壳断路器,机构操作杆要对准手柄,并且将操作机构、操作杆、操作手柄采用相应的螺钉分别紧固在塑壳断路器和门上。
b)微型断路器的安装微型断路器可采用标准轨道安装,将位置确定后,再固定标准轨道,然后将开关卡入, 并与二层门开孔对应。
c)交流接触器的安装带有安装轨道槽的、较小电流等级的接触器可用标准轨道安装,将位置确定后,再固定标准轨道,然后将接触器卡入在标准轨道上;安装较大电流等级的接触器,应直接用螺钉紧固。
安装接触器时,遵循接触器垂直安装的要求,不允许水平安装,也就是让接触器的吸合为前后或左右方向,避免上下方向吸合接触器。
d)互感器的安装安装互感器时,应注意一次电流的方向,不允许装反。
固定互感器时,螺钉应紧固,不允许有松动现象。
4.3.3.2元器件的安装a)继电器的安装安装前,首先应分清继电器的型号、名称,如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等;其次,应特别注意继电器的电流、电压等级;时间继电器还应区分断电延时和通电延时等。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使用的继电器,一般应布置在柜体上部。
其安装应便于维修更换,同时应垂直安装。
b)指示灯、按钮的安装应根据图样或技术文件要求选用相应的指示灯、按钮颜色。
安装指示灯、按钮时,应按各自对应的位置进行安装,所安装的指示灯、按钮的电压等级还应符合系统控制电压等级的要求。
安装指示灯、按钮时,还应按相应指示灯、按钮的标题框、标牌等标记说明进行安装。
电工仪表包括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功率因数表、电能表、多功能仪表等。
安装时,应符合电工仪表本身的安装使用条件,如防尘、防溅、防腐蚀性物质、防强磁场、安装垂直度等。
选用的各电工仪表的电压、电流等级应与系统电压和控制电压相匹配。
4.333辅件的安装a) 绝缘件的安装安装绝缘子、绝缘套管、绝缘支撑等绝缘件时,其表面应擦拭干净并不应有破损;在安装过程中,其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符合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柜体各自相应的设计与工艺要求。
b) 接线端子的安装按电路图选择接线端子规格、数量,并组装接线端子,每个端子之间应压紧,不应有明显缝隙。
端子排应标有序号,用端子标记号卡在端子标号体上,端子标记号应与电路图中的端子排标号一致,每组端子应加装电路名称及编号。
接线端子应用紧固件安装在标准导轨上,各功能单元之间应分隔,分隔标记、端子排、电路名称及编号均应与电路图一一对应。
端子横向安装时,基座宽边在下方;端子竖直安装在产品左侧时,宽边在左侧,竖直安装在产品右侧时,宽边在右侧;端子安装在产品侧面时,宽边在里面。
c) 行线槽安装行线槽时,应横平竖直并便于接线。
行线槽横竖交叉处应布置整齐,顶角处的交叉线槽盖板应采用45°角的交叉对接,以使行线槽的布置保持美观。
4.4 一次绝缘导线的压接与装配4.4.1 工艺准备4.4.1.1应按图样、工艺标准或工艺规程等工艺文件的要求选择连接用绝缘导线的截面积。
如无明确要求,则按表1所列出的数值选取。
表1连接用绝缘导线的截面积(续)表1连接用绝缘导线的截面积441.2绝缘导线的颜色及绝缘导线的终端标识,其选择见表2表2绝缘导线的颜色及其终端标识4.4.1.3根据绝缘导线和元器件的安装位置、敷设走向,计算出每根绝缘导线的长度。
4.4.1.4在绝缘导线与端头的冷压接部位,剥去导线端头的绝缘层、露出线芯,其长度应略大于铜压接端头套管部分长度的 2 mm〜3 mm,剥割线端时严禁伤及铜线芯。
4.4.2工艺过程和工艺要求4.4.2.1端头压接4.4.2.1.1绝缘导线与端头采用冷压接,绝缘导线与钳口、绝缘导线、端头、压接冲模(或压接模)等应匹配。
4.4.2.1.2绝缘导线应为洁净的多股圆铜绝缘导线,其线芯应无污染或腐蚀。
4.4.2.1.3 6 mm2〜16 mm2绝缘导线与端头的冷压接可以用长柄手动压接钳压接。
4.4.2.1.4 25 mm2及以上绝缘导线与端头的冷压接应采用端头压接机(一般为液压式)或用压接冲模在冲床上压接。
4.4.2.1.5绝缘导线与端头冷压接前,对未在绝缘导线全线上使用表2颜色作标识的导线, 应在该导线两终端套上相应规格、并与表2颜色一致的热缩管或端头塑料套管。
442.1.6绝缘导线与端头的压接端面形式宜为双槽形或六角形。
442.1.7绝缘导线与端头压紧后,必要时按规定进行耐拉力试验。
耐拉力试验施加的拉力负荷值见表3。
表3耐拉力试验施加的拉力负荷值4.4.2.2导线弯制绝缘导线与端头冷压接好后,应按绝缘导线在成套设备中的实际位置和走向,进行弯制,也即弯曲。
弯曲内半径应大于绝缘导线绝缘层外径的4倍。
4.4.2.3导线安装4.4.2.3.1绝缘导线弯制完成后,应按成套设备主电路图的要求进行安装、敷设。
较小截面积的绝缘导线应按单回路或多回路进行捆扎,但不应超过三个回路(每三相为一个回路)。
4.4.2.3.2每个线束或每根大截面积绝缘导线应在适当位置进行固定。
4.4.2.3.3 一般情况下,只允许一根绝缘导线与一根端头冷压接。
在开关与元器件以及接线端子上,一个接线端子上也只允许连接一根冷压好导线的端头,若连接两根或三根该端头时,应采取措施,比如,增加过渡铜接线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