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写作

小说写作

关永利
第三节
小说写作
小说写作
一、小说的概念
二、小说的流变
三、小说的特征
四、小说的写作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多方 位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分类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 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 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 仙侠、玄幻等 按照体制可分为 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 体小说。 按照语言形式可分 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按传播介质可分为纸质小说和网络小说
汉魏: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 严格意义上说这仍然算不上是小说,只能 算是小说的雏形。 • 《世说新语》也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 里面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志人小说
• 《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 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是一部记录魏 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 说”的代表作。
主曰:"必尔者,但令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 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
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
所在。
③ 发展期(唐宋)
a.文言小说
唐代传奇小说:中国小说的真正开端。
传奇小说是古代汉族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产生和流行 于唐代,又称唐传奇。传奇小说是一种传录奇闻的文体, 实际上是已具规模的小说。唐代传奇不仅数量很多,而且
当代小说发展的三个趋向: ▲一是小说的包容性增强,形成了共享 空间 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本土小说与外来 文化小说、主流小说与通俗小说、先锋小 说与保守小说共处一堂,形成了官方、精 英、大众话语的多元并置。
▲二是反思、调整先锋小说的创作道路,由 此出现三种取向 1.坚持走“精神圣地”之路 2.以“人文内涵”为基础,融合进现代 主义的诸多因素 3.由先锋向世俗靠拢 ▲三是现实主义出现了新浪潮,有“生存现 实主义”“体验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 等多种提法,在创作的切入点上多样化
3.当代小说时期
① 政治泛化小说(建国初期——二十世纪七十年 代中期) 代表作:《保卫延安》《红日》《红旗谱》 《创业史》 ② 伤痕小说(七十年代末) 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 ③ 反思小说(八十年代初期) 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蝴蝶》、 谌容《人到中年》
④ 改革小说(七十年代末——至今)
30年代的小说创作


30年代,取代“五四”以后男女平等、父子冲突、人格独立、 婚姻自由等反封建题材与主题的,是城市阶级斗争与农村革命 运动的描画。
茅盾的《子夜》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形象为中心,在较大规模上真实 地描画出30年代初期上海的社会面貌,准确地剖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对吴组缃、沙汀、艾芜等创作的发展和一个新的小说流派──社会剖析派 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巴金的《家》通过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崩溃与青年一代的觉醒成长,在 相当宽广的背景上表现了“五四”以后时代潮流的激荡;老舍的《骆驼 祥子》描述了勤劳本分的人力车夫祥子从奋斗、挣扎到毁灭的悲剧性一 生,对旧社会、旧制度作出深沉有力的控诉;它们与《子夜》等左翼作 品一起,将中国长篇小说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叶绍钧的《倪焕之》,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王统 照的《山雨》,鲁彦的《愤怒的乡村》以及罗淑的<生人妻>等一批相当 重要的长短篇作品。


40年代的小说创作
• 抗战相持阶段,国统区的小说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朽、 反动阴暗面方面,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淘金记》、 茅盾的《腐蚀》、巴金的《寒夜》,便是这类作品中的杰出代 表。 • 老舍的《四世同堂》,则以百万字篇幅的宏大规模,反映了 沦陷后北平市民的苦难和抗争,不仅成为以艺术方式记载的日 寇、汉奸的罪行录,而且也是中华民族不屈斗争的正气歌。 • 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后来的解放区,章回体写法表现新生活内 容的比较成功的长篇(如《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 等) •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 赵树理成为解放区小说作家的突出代表。 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等。涌现出了《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暴风骤雨》、《高干 大》、《种谷记》、《原动力》等一批优秀或比较优秀的长篇。
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也”,虽然认为小 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
②孕育期(战国至汉魏): 小说的源头:神话、诸子和史传 • 一是神话故事,已经具备人物和情节两个基本因素, • 二是寓言故事。如《孟子》、《庄子》、《韩非 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 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 • 三是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 《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 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
④ 成熟期(明清)
古典小说成就最辉煌的时期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 “三言”,由冯梦龙编著,《喻世明言》,《警 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二拍“,由凌
蒙初编著,《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二部的总称。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卖油郎独占花魁》
• 古代长篇白话小说 • 历史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冯梦龙的《新列国
• “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文学的产物”(周作人《中国小 说里的男女问题》)。 • 现代小说的第一篇作品──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提出了 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这个重大问题。
• 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汪敬熙的《谁使为之?》, 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冰心的《两个家庭》、 《斯人独憔悴》,朴园的《两孝子》
b.白话小说
宋代话本:中国白话小说的源头
代表作品《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 情周胜仙》等。《碾玉观音》通过出身贫寒被卖到郡王府
的女奴璩秀秀为争得自由,寻求美好生活所进行的一系列
斗争的描写,表现了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对爱情的追求 以及同封建统治者顽强斗争的意志,歌颂了他们纯洁、善 良的心灵和反抗精神。
“小说界革命”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 之小说。” (梁启超) 开启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并从 此奠定了小说的正统地位
2、现代小说时期
• 现代的中国小说。其主体是“五四”文学革命声中诞生的 一种用白话文写作的新体小说。既不同于中国历来的文言 小说,也迥异于传统的白话小说。和中国封建时代许多小
•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
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
“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
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
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志怪小说
•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 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主要是搜集各种民间关 于鬼怪、奇迹、神异以及神仙方士的传说,也有采自正史 中记载的祥瑞、异变等情况。对中国后世的传奇小说发展
影响很大。
• 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 永》等可谓代表作品。
志》等
• 英雄传奇:《水浒传》、《杨家将》等 • 神魔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 • 世情小说:《金瓶梅》、《红楼梦》 • 才子佳人小说:《平山冷燕》、《玉娇梨》、《春柳
莺》
• • • •
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才学小说:《镜花缘》 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说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内容相对立,现代小说以日
常生活中普通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和市民为重要描写 对象,具有现代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 1919-1949这一时期的小说
20年代的小说创作
• 问题小说 • “问题小说”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 生存真谛,涉及家族礼教,恋爱婚姻,妇女贞操等。是典 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
• 乡土小说
• 描绘了各地颇具乡土色彩的落后、闭塞的村镇生活,提供了中国农村宗 法形态和半殖民地形态的宽广而真实的图画,获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鲁 迅的《呐喊》、《徬徨》,展示了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颇为浓郁的风俗 画,代表了“五四”现实主义的高度水平。 • • “他的作品满薰着中国的土气,他可以说是眼前我们唯一的乡土艺术 家”。 叶绍钧、蹇先艾、许杰、鲁彦、彭家煌、废名、许钦文、台静农、王任 叔等,使这类小说获得很大的发展。新体小说从最初比较单纯地提出问 题到出现大批真实再现村镇生活的乡土文学作品,标志着小说领域里现 实主义的逐步成熟。
内容精彩,故事动人,文辞华丽,有些作品确实具有高度
的文学价值,唐代许多著名的文学家都写过传奇。部分高 水平的传奇且成为后代著名小说戏剧的蓝本。
代表作品
• 白行简《李娃传》 • 蒋防《霍小玉传》 • 元稹的《莺莺传》则是一个悲剧结尾。写张生时游蒲州,居普救
寺,巧遇暂寓于此的表亲崔家母女。其时蒲州发生兵变,张生设法保 护了崔家。崔夫人设宴答谢,并命女儿出拜张生。张生惊其美艳,转 托婢女红娘送去两首《春词》逗其心性。莺莺当晚即作《明月三五夜》 一诗相答,暗约张生在西厢见面。张生赴京应考,滞留不归,莺莺虽 给张生寄去长书和信物,但张生终与之决绝,并在与友朋谈及此事时 斥莺莺为“必妖于人”的“尤物”,自诩为“善补过者”。写这篇小 说时元稹26岁,很多人认为这是元稹的自传。
•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
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 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 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 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