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试卷(卷)200 —200 学年第 学期课程 法理学初阶 专业 法学 年级本试卷共12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一般法理学的研究主题乃是抽离自诸多实在法体系的共同原理,同样的,一般法理学之唯一的或适当的目的,也是在阐明这些共同原理。
”并由此将法理学从法学中分离出来的是( )A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B .英国法学家边沁C .美国法学家庞德D .英国法学家奥斯丁2.认为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将“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随着民族的强大而强大,最后随着民族个性的消亡而消亡。
”提出此观点的是( ) A .历史法学派的萨维尼 B .哲理法学派的黑格尔 C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D .分析法学派的哈特 3.英国新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著名的代表作是( ) A .《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B .《法律的道德性》 C .《论当代在立法和法学方面的使命》 D .《法律的概念》4.在某法学理论研讨会上,甲和乙就如何理解“法”、“法律”、“法学”进行辩论。
甲说:①中国南北朝就有“寻古之名流,多有法学”之语,因而“法学”这门学科中国自古就有;②“法理学”一词由日本人穗积陈重所创造;③英文“Jurisprudence ”自古以来就表示法理学,古今没什么差异。
乙则认为:①“法即刑,模即法,范亦法,型为铸造器具之法。
”这说明中国传统中的法现象与“刑”联系非常紧密;②法学这门学科最早产生于古希腊;③西方的“自然法”思想对整个西方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试卷第1页(共 12 页)-密-----------------封-----------------线-------------------内-----------------线-------------------内-------------------不-------------------内-------------------不----------------------------------------不---------------------要---------------------要-----------------------答-----------------------答-------------------题学生姓名: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___________________ 学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专业专业年级 :------------------------------------------------------------------------------------------------------------------------------------------------------------------它与中国道家所谓的“法自然”基本一致。
下列哪一选项所列论点是适当的?()A.甲的论点③和乙的论点②B.甲的论点①和乙的论点③C.甲的论点②和乙的论点③D.甲的论点②和乙的论点①5.自1989年12月26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这表达了法律具备那方面的社会作用?()A.分配社会利益B.解决社会纠纷C.实施社会管理D.指明社会的发展方向6.法律原则的特点有()A.具有很强的操作性B.高度的稳定性C.强大的适应性D.强制性7.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B.在我国,宪法。
法律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作出的分类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的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均构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D.根据有关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8.恩格斯曾这样描述过法律的起源,“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
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
随着法律的产生,就必然产生出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机关——公共权力,即国家。
”下列这些对法律起源的规律说法有误的是()A. 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过程B. 法律的产生经历了由自然法到国家法的发展过程C. 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自发调整到自觉调整的过程D. 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9.衡平法存在于我国的A.台湾地区B.澳门地区C.香港地区D.台湾和香港地区10.下列哪些选项为法律的时间效力的体现()A. 我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本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B. 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C. 我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本法规定的著作权人和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过本法规定的保护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护。
本法施行前发生的侵权或者违约行为,依照侵权或者违约行为发生时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处理。
D. 我国《刑法》第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第2页(共12 页)二、概念比较(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法律效力和法律实效2.法律事件和法律事实3.法律继承与法律移植第3页(共12页)三、判断分析(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1.不成文法是指没有书面的文字形式的法。
()2.权利能力就是行为能力。
()3.公法就是涉及国家权力的运作的法律,其标志是权力与服从。
()试卷第4页(共12页)-------密-------封-------线-------内-------不-------要-------答-------题---------------------------------------------------------------------------------------------------------------------------------------------------------------------4.法律责任的免除就是免于承担责任,换言之,法律责任的免除就是“无责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法律发展的规律2.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试卷第5页(共12 页)3.法律原则的主要特征4.法律实现的法律条件和社会条件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式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请根据法治的含义谈谈你对“法治精神”的理解。
试卷第6页(共12 页)-------------------------------------------------------------------------------------------------------------------------------------------------------------------------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六、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阅读以下材料,运用法理学知识自拟标题,对该案予以评论。
(要求结构完整、论述清楚、观点明确、中心突出、理由充分。
)试卷第7页(共12 页)随着世界交通的手段便利起来,西洋文明之风逐日东渐。
其所到之处,就连青草和空气也被此风所披靡。
大致说来,虽说古代和今天的西洋人没有多大不同,但他们的举动在古代较为迟钝,而今天变得活跃起来,无非是利用交通这个利器的缘故。
对于东方国家的当务之急来说,此文明的东渐之势十分强劲,如果下定决心来阻止它的话,这样做倒也不是不行,但观察当今世界的现状,就会发现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莫不如与时俱进,共同在文明之海中浮沉,共同掀起文明的波浪,共同品尝文明的苦乐,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文明就像麻疹的流行一样。
眼下东京的麻疹最初是从西部的长崎地方向东传播,并随着春暖的气候逐渐蔓延开来。
此时即便是痛恨该流行病的危害,想要防御它的话,又有可行的手段吗?我确信没有这样的手段。
纯粹有害的流行病,其势力的激烈程度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利害相伴、或利益往往更多的文明了。
当前不但不应阻止文明,反而应尽力帮助文明的蔓延,让国民尽快沐浴文明的风气,这才是智者之所为。
西洋近代文明进入我日本以嘉永年间的开国为开端,虽然国民渐渐明白应该采用西洋文明,气氛也逐渐活跃起来,但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着一个守旧衰老的政府(这里的政府指德川幕府──译者注)。
应该如何是好呢?保存政府的话,文明是绝对进不来的,因为近代文明与日本的陈规旧套势不两立。
而要摆脱陈规旧套的话,政府也同时不得不废灭。
如果试图阻止文明的入侵,日本国的独立也不能保证,因为世界文明的喧闹,不允许一个东洋孤岛在此独睡。
对此,我们日本的有识之士,基于“国家为重”、“政府为轻”的大义,又幸运地依靠帝室的神圣尊严(这里的帝室指天皇──译者注),断然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
国内无论朝野,一切都采用西洋近代文明,不仅要脱去日本的陈规旧习,而且还要在整个亚细亚洲中开创出一个新的格局。
其关键所在,唯“脱亚”二字。
虽然我日本之国位于亚细亚东部,但国民的精神已经开始脱离亚细亚的顽固守旧,向西洋文明转移。
然而不幸的是在近邻有两个国家,一个叫支那(这里的支那指中国──译者注),一个叫朝鲜。
这两国的人民,自古以来受亚细亚式的政教风俗所熏陶,这与我日本国并无不同。
也许是因为人种的由来有所不同,也许是尽管大家都处于同样的政教风俗之中,但在遗传教育方面却有不尽相同之处。
日、支、韩三国相对而言,与日本相比,支国与韩国的相似之处更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