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人卫第六版)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人卫第六版)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人卫第六版)前言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发生于皮肤粘膜的各种疾病及相关疾病的学科。

讲授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到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中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较为严重的皮肤病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按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课程总教学时数36学时,理论第一篇总论第一—八章皮肤的结构、功能、皮肤性病症状和诊断皮肤病的治疗与预防(一)掌握皮肤解剖、组织、生理,掌握皮肤病的症状、皮肤病的诊断与步骤。

(二)悉皮肤科的内用药、外用药及物理疗法等其他疗法的治疗原则。

(三)了解外用药物的剂型、性能、作用。

(四)学会真菌镜检及斑贴试验的操作。

第一章皮肤病学导论(一)一般介绍皮肤病学的定义、发展史、学科特点。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一)详细讲解皮肤的解剖、表皮的来源及其组织学特点。

(二)重点讲解基底膜带。

(三)一般介绍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第三章皮肤的功能(一)重点讲解皮肤的防护作用、皮肤的吸收作用、调节体温作用、感觉作用。

(二)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代谢作用、皮肤免疫系统。

第四章皮肤性病的症状和诊断(一)详细讲解皮肤性病的自觉症状与皮肤损害包括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

(二)重点讲解皮肤性病的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

第五—六章皮肤组织病理学、常用实验诊断技术(一)重点讲解真菌检查、斑贴试验。

(二)一般介绍组织病理检查与皮肤的组织病理、滤过紫外线检查、性病检查、疥螨和阴虱检查。

第七章皮肤性病的治疗(一)详细讲解外用药物疗法。

包括外用药的剂型、性能及选用原则。

(二)重点讲解内用药物疗法。

(三)一般介绍物理疗法及皮肤外科治疗。

第八章皮肤的保健与美容(一)一般介绍皮肤的保健与皮肤的美容。

掌握本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

(二)熟悉临床类型、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了解本病的治疗原则。

第二篇皮肤病学各类第九章病毒性皮肤病第一节单纯疱疹一、目的要求:(四)掌握本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

(五)熟悉临床类型、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了解本病的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

(二)重点讲解皮肤单纯疱疹、口腔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新生儿单纯疱疹的临床表现。

重点讲解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三)一般介绍治疗方法:局部治疗、全身治疗、物理治疗等。

反复发作者应寻找诱因并作相应处理。

第二节水痘-带状疱疹一、目的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

(二)熟悉诊断与治疗。

(三)了解病因。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水痘及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二)重点讲解诊断原则与治疗原则:抗病毒药物,止痛,预防感染,增强免疫力,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

理疗,中医疗法等。

(三)一般介绍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疣一、目的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本病的几种临床类型及诊断。

(三)了解病因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寻常疣的形态及特殊类型。

(二)重点讲解跖疣、扁平疣及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

(三)一般介绍病因及治疗方法:外用药、局部注射、物理疗法、中医治疗。

第四节传染性软疣一、目的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本病诊断。

(三)了解病因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本病(儿童型与成人型)的临床表现。

(二)重点介绍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一般介绍病因及治疗。

第五节手足口病一、目的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本病诊断。

(三)了解病因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二)重点介绍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一般介绍病因及治疗。

第十章细菌性皮肤病第一节脓疱疮一、目的要求:(一)掌握寻常型脓庖疮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二)熟悉脓庖疮的临床类型。

(三)了解病因、预防及流行。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寻常型脓庖疮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二)重点讲解大疱型脓庖疮、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大疱性脓疱疮、新生儿脓庖疮的临床特点。

(三)一般介绍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二节毛囊炎、疖和痈一、目的要求:(一)掌握毛囊炎、疖和痈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二)熟悉毛囊炎、疖和痈的病因及诊断。

(三)了解毛囊炎、疖和痈的预防。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毛囊炎、疖和痈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

(二)重点讲解毛囊炎、疖和痈的病因及诊断。

(三)了解毛囊炎、疖和痈的实验室检查和预防。

第三节丹毒和蜂窝组织炎一、目的要求:(一)掌握丹毒和蜂窝组织炎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熟悉丹毒和蜂窝组织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了解丹毒和蜂窝组织炎的治疗。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丹毒和蜂窝组织炎的临床表现及特殊临床类型。

(二)重点讲解丹毒和蜂窝组织炎的致病菌、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及诊断要点。

(三)一般介绍丹毒和蜂窝组织炎的治疗。

第五节皮肤结核病一、目的要求:(一)掌握寻常性狼疮、疣状皮肤结核病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本病的病因、感染途径。

(三)了解皮肤结核病的临床类型、组织病理、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寻常性狼疮、疣状皮肤结核病的临床表现。

(二)重点讲解病因、感染途径。

(三)一般介绍皮肤结核病的临床类型、组织病理、鉴别诊断及治疗第十一章真菌性皮肤病一、目的要求:(一)掌握真菌性皮肤病(头癣、体癣、股癣、手癣与足癣、甲真菌病、癣菌疹、花斑癣)等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二)熟悉念珠菌病及孢子丝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三)了解真菌性皮肤病的流行情况、预防。

了解着色真菌病的临床特点。

(四)学会真菌镜检方法。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头癣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及治疗(服、檫、洗、剪、煮五字疗法)。

手足癣体股癣、癣菌疹、花斑癣(糠秕孢子菌)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治疗。

甲真菌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分型、诊断及治疗。

(二)重点介绍念珠菌病的病因(条件致病菌、诱发因素等),临床表现(粘膜、皮肤及内脏念珠菌病)及治疗原则及方法。

孢子丝菌病的病因、传染方式、临床表现、分型(固定型、淋巴管型、内脏型)、治疗。

(三)一般介绍着色真菌病、真菌性皮肤病的流行情况及预防、实验室检查(毛发及鳞屑镜检、滤过紫外线检查)。

第十四章皮炎与湿疹第一节接触性皮炎一、目的要求:(一)掌握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原则。

(二)熟悉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三)了解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病因:常见的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发病机理:原发性刺激、变态反应。

治疗的原则与方法:停止接触,清除或中和毒性物质,抗炎及抗过敏治疗,外用药。

(二)重点讲解临床表现:接触过程、症状特点、好发部位、播散及泛发、全身反应。

停止接触致敏物后好转。

慢性化的原因及症状。

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

(三)一般介绍特殊类型:尿布皮炎、化妆品皮炎、漆性皮炎。

第二节湿疹:一、目的要求:(一)掌握各期湿疹临床特点及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的鉴别。

(二)熟悉治疗原则。

(三)了解病因及不同部位、皮疹形态的湿疹。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临床分型及表现: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的症状特点。

诊断及鉴别诊断:本病的特点,与接触性皮炎及神经性皮炎的鉴别,与癣菌感染的鉴别等。

(二)重点讲解治疗原则:外用药疗法、全身疗法、中药。

(三)一般介绍病因、:变态反应、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物理化学刺激、饮食、代谢及病灶及几种局限性湿疹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特应性皮炎一、目的要求:(一)掌握临床表现。

(二)熟悉诊断。

(三)了解病因、发病机制与治疗。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的临床特点。

(二)重点讲解诊断要点。

(三)一般介绍病因、发病机制与治疗原则。

第四节自体敏感性皮炎一、目的要求:(一)掌握临床表现。

(二)熟悉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断。

(三)了解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临床表现及特殊类型感染性湿疹样皮炎。

(二)重点讲解病因、诱发因素及诊断依据。

(三)一般介绍治疗原则。

第十五章荨麻疹类皮肤病第一节荨麻疹:一、目的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

(二)熟悉急性、慢性荨麻疹及特殊类型的临床分型、诊断及治疗。

(三)了解病因、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基本损害、皮肤及粘膜如呼吸道、消化道的症状及全身症状(二)重点讲解急性和慢性型及皮肤划痕症、血管性水肿、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压迫性荨麻疹临床特点。

诊断:病史、临床特点。

须与药疹、败血症及急腹症鉴别。

治疗:祛除可疑病因,抗组织胺制剂,重症、急性寻麻疹须用皮质激素,外用药,中医等。

(三)一般介绍病因:食物、吸入物中的蛋白质、药物、全身疾病、病灶、物理及化学因素、精神因素等与发病的关系。

发病机制: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

第一节血管性水肿:一、目的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二)了解病因、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血管性水肿的类型和诊断(二)一般介绍病因:药物、食物、吸入物、物理刺激等因素与发病关系。

第十六章药疹一、目的要求:(一)掌握本病的分型、临床特点、诊断及重症药疹的治疗原则。

(二)熟悉常见的致敏药物。

(三)了解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临床表现::固定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型、大疱性表皮松懈型、剥脱性皮炎型、紫癜型、多形红斑型、湿疹型、光感性等药疹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停用可疑及有关的药物,加速药物的排泄。

抗组织胺类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

支持疗法,护理,外用药。

(二)重点讲解病因:个体因素与药物因素。

(三)一般介绍发病机制:免疫性反应与非免疫性反应。

第十九章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第一节多形红斑一、目的要求:(一)掌握多形红斑的临床分型及各型的表现。

(二)熟悉病因、诊断、治疗。

(三)了解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红斑—丘疹型、水疱—大疱型、重症型多形红斑的临床表现。

(二)重点讲解病因:感染、药物、其他因素。

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三)一般介绍发病机制。

第三节银屑病一、目的要求:(一)掌握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

(二)熟悉特殊类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

(三)了解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组织病理、治疗。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典型皮疹、临床分期及诊断。

(二)重点讲解红皮病型、关节病型、脓疱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

(三)一般介绍病因: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

组织病理及治疗原则。

第四节红皮病一、目的要求:(一)熟悉红皮病的临床表现、诊断。

(二)了解红皮病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急性型、慢性型红皮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二)一般介绍病因:继发于其他皮肤疾病、药物、恶性肿瘤、特发型等。

治疗原则。

第六节玫瑰糠疹一、目的要求:(一)熟悉玫瑰糠疹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了解玫瑰糠疹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