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国际贸易》(第1单元-第13单元)期末试卷一、单项选择题(40分)1.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9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学说()。

A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B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C 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D 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2.假设英国生产每单位酒需要劳动人数比美国少40人,生产每单位呢绒比美国少10人,则下列错误的是()。

A 英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B 英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C 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D 美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国际分工是()。

A 替代型国际分工B 混合型国际分工C 水平型国际分工D 垂直型国际分工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指出,()。

A 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B 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C 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获利更多D 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5.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主要政策主张是()。

A 禁止货币出口B 禁止贵重金属外流C 奖出限入,包装贸易出超D 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6.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A 世界出口总额B 世界进口总额C 一国进出口总额D 国际贸易量7.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可以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流量,是因为()。

A 它以商品计量单位表示B 它以货币金额表示C 它只计算有形贸易D 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8.假定A国生产X和Y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0和120单位劳动,B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90和80单位劳动,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B 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D A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B国不生产9.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它的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也越大。

A 初级产品B 工业制成品C 工业原料D 都不是10.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3.5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万亿美元。

A 7.9B 3.5C 7.2D 3.71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主张的国际贸易政策是()。

A 管理贸易政策B 自由贸易政策C 保护贸易政策D 超保护贸易政策12.H-O理论说明()。

A 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富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B 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C 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获益D 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13.产业内贸易日益增强的重要性()。

A 反映了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日趋减弱B 解释了政府不愿意采取积极产业政策的原因C 主要表现在同类产品上D 通常表现在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的差别化产品上14.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长期的结果是()。

A 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B 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C 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D 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15.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成熟期应选择()。

A 海外直接投资战略B 商品出口战略C 技术转让战略D 海外间接投资战略16.H-O理论认为,导致不同国家间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

A 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B 价格的国际差异C 自然资源的国际差异D 资本生产率的国际差异17.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90年为基期是100,2000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下降了10%,为90,进口价格指数上升了10%,为110,则2000年与1990年相比,净贸易条件()。

A 改善了22.2B 改善了11.1C 恶化了10D 恶化了18.218.里昂剔夫之谜的经验研究结果是()。

A 虽然美国资本丰富,但美国出口产品比进口产品的劳动密集程度更高B 美国主要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C 贸易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美国国民的福利D 美国的长期出口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DP的增长速度19.反映技术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对国际贸易,特别是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理论是()。

A 雷布津斯基定理B 斯托帕定理C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D 产品差异理论20.根据重叠需求理论,相互贸易容易产生于()。

A 产出水平相近的国家B 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C 投资水平相近的国家D 储蓄水平相近的国家21.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与中心是()。

A 供求关系B 垄断C 国际价值D 经济周期22.约翰.穆勒认为()。

A 国家间商品交换的比价由两国相互供给决定B 国家间商品交换的比价由两国相互需求决定C 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价由两国间进口数量决定D 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价由两国间出口数量决定23.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表现在()。

A 顺差或逆差对国民收入的倍增效应B 顺差对国内投资的倍增效应C 对国民收入的对等效应D 逆差对国内投资的倍缩效应24.在西方的国际贸易理论中,所谓的两大基本体系指自由贸易和()。

A 比较优势论B 要素禀赋理论C 自由贸易理论D 保护贸易理论25.贸易条件指()。

A 一国进口商品价格与出口商品价格之比B 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C 一国出口商品数量与进口商品数量之比D 一国进口商品数量与出口商品数量之比26.李斯特认为,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首先考虑()问题。

A 获取交换价值B 发展生产力C 增加社会财富D 提高福利水平27.一般来说,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会导致()A 进口国国内价格上涨,进口数量减少B 进口国国内价格上涨,进口数量增加C 进口国国内价格下跌,进口数量增加D 进口国国内价格下跌,进口数量减少28.李斯特认为,处于农工阶段的国家应采取的贸易政策是()。

A 自由贸易政策B 保护贸易政策C 管理贸易政策D 超保护贸易政策29.超保护贸易政策保护的对象是()。

A 幼稚工业B 成熟工业C 衰退工业D 以上三项都包括30.重商主义属于()。

A 自由贸易理论B 保护贸易理论C 超保护贸易理论D 管理贸易理论31.凯恩斯主义的贸易理论属于()。

A 自由贸易政策B 保护贸易政策C 关税同盟理论D 超保护贸易政策32.IS09(X)O系列标准的制定机构为( )。

A.国际商会B.国际标准化组织 C.国际法协会D.同业协会33.关税壁垒是指()。

A 高额进口税B 高额出口税C 高额通过税D 附加税34.普惠税是()。

A 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进口关税B 发展中国家给予发达国家的优惠进口关税C WTO成员国之间相互给予的优惠进口关税D 自由贸易区成员之间相互给予的优惠进口关税35.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的进口税外,往往还根据某种目的加征一定的额外进口税,这种加征的额外关税叫附加税。

下列哪一个属于附加税()。

A 差价税B 反倾销税C 特惠税D 选择税36.《洛美协定》规定欧盟对参加协定的发展中国家所提供的进口关税是()。

A 特惠税B 差价税C 最惠国税D 普惠税37.我们在外贸业务中通常所说的唛头,是指为便于装卸、运输、仓储、检验和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 )上刷写的标志。

A.小包装B.运输包装C.销售包装D.内包装38.对超过限额的商品禁止进口,称为()。

A 协议配额B 关税配额C 自主配额D 绝对配额39.日本进口手表300只,单价5000日元,每只征收从价税15%并加征从量税150元。

则征收的税额是()。

A 45000日元B 180000日元C 225000日元D 270000日元40.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人们制定了很多解释贸易术语的规则,并形成了一些惯例,其中包含内容最多、使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是由国际商会制定的( )。

A.《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B.《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C.《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D.《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二、多项选择题(10分)1.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的主要观点是()。

A 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B 强调生产力的发展C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应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D 拥有比较成本说2.下列关于“自动”出口配额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一种直接限制出口的措施B 带有明显的强制性C 是一种直接限制进口的措施D 其限制数量管理方法往往通过签订“自限协议”来规定3.进口附加税主要有()。

A 反倾销税B 差价税C 特惠税D 反补贴税E 过境税4. 直接限制进口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有()。

A 进口配额B “自动”出口配额C 技术性贸易壁垒D 进口许可证E 外汇管制5.外围国家要改善其贸易条件,可采取的发展战略有()。

A 出口导向战略B 进口替代战略C 出口退税政策D 补贴政策6.根据补贴对国际贸易的扭曲程度,补贴可分为()。

A 禁止性补贴B 可申诉补贴C 不可申诉补贴D 直接补贴E 一般补贴7.构成商品倾销的基本条件包括( )。

A 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市场B 对进口国的某项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C 对进口国内的新建工业产生实质性阻碍D 出口价格低于进口国的市场价格E 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8.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

A.提高生活水平B.确保充分就业C.大幅度和稳定地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D.努力保护和维持环境9.下列关于复汇率制说法中正确的是()A 对于国内需要而又供应不足或不生产的重要原料、机器设备和生活必需品,使用较为优惠的汇率B 对于国内需要而又供应不足或不生产的重要原料、机器设备和生活必需品,适用较为一般的汇率C 对于国内可大量供应或非重要原料、机器设备适用一般汇率D 对于国内可大量供应或非重要原料、机器设备适用较为优惠的汇率E 对于奢侈品和非必需品适用最不利的汇率10.在《2000通则》中的13个术语中,适合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术语包括( )等。

A.DEO B.EXW C.FCA D.DAF E.CIP三、填空题(10分)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 )的交换活动,是各国之间( )的表现形式,反映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与联系。

2. ( )是指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额和服务贸易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出某一时期内世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3.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著作()提出了著名的比较成本学说。

4.()在其代表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的绝对成本学说。

5.对外贸易政策主要包括()和()两种基本类型。

6.凯恩斯提出():认为贸易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贸易逆差会减少国民收入加重失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