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像小马车》教案设计

《时间像小马车》教案设计

《时间像小马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2.欣赏《在钟表店里》,感受乐曲的速度、情绪。

能积极参与《在钟表店里》的表现和创编活动,并从中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2.聆听乐曲《在钟表店里》的第一乐段。

教学过程:1.学习歌词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好听的儿歌吧!2.学习旋律(1)教师边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走向边教唱旋律。

(两次)(2)学生随着多媒体画面一起唱旋律。

3.学唱歌词(1)学生分句接唱。

(2)自由交换小马车,再唱一唱。

(3)学生分句接唱。

(4)集体演唱。

4.歌表演师: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妙的地方,咱们乘上时间的小马车出发吧,记住带上你的歌声哦!老师带领全班学生,随着伴奏音乐,一边唱歌一边做骑马扬鞭的动作,在教室里绕圈表演。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力发展目标:◆情感培养目标:能够通过歌曲的学习,感知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认同从小就要养成惜时、守时、不虚度时光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并能艺术性地表现歌曲的内涵。

难点:“渐强记号”、“渐弱记号”的认识与其声音效果的感受与体验。

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课件展示课件封面】1、课件播放《早上好》音乐。

学生随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有顺序地走进教室。

教师导入:同学们好!欢迎又一次来到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堂。

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小马车】漂亮吗?想不想坐一坐,体验一下?(想)谁能模仿一下坐马车的样子?(指名)正好今天“时光老人”邀请我们班小朋友去参加“时光老人音乐会”。

你们愿意吗?(愿意)请大家坐上我们的小马车开心地出发吧!(三)、到达“时光老人音乐会”现场,导入新课教学(1)教师导入:孩子们!“时光老人音乐会”现场到了。

【课件出示】坐马车好不好玩、开不开心呀?(开心)可是任老师这几天遇到个特难的谜语,怎么也想不起来,你们帮老师想想好不好?【课件出示“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声,催人早早起。

”】教师朗读,指明回答。

(闹钟)(2)学生自由交流闹钟的作用和工作时的声响.(3)教师小结:是呀!时间每天都在“嗒嗒嗒嗒”地走,走过的时间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它就像一辆小马车,我们大家每天都坐在上面。

有的人在车上珍惜时间,学会了很多本领;有的人却在浪费着时间,什么都没学到。

今天呢,就让我们坐上时间的小马车,学习一首新歌《时间像小马车》。

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然后带着它去参加“时光老人音乐会”,好不好?2、学习歌曲《时间像小马车》(1)熟悉歌词。

【课件出示】a、师带读一遍,边读歌词边拍节奏。

b、师生跟伴奏齐读歌词,边读边拍节奏。

【课件演示】(2)熟悉旋律、初步学习歌曲。

a、听课件老师范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师带着学生边听边拍节奏。

b、师边弹琴边教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难点部分。

提出要求:找出小马车跑的声音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设计思路:通过有感情地范唱和分句教唱法(难点部分)感染学生,同时降低歌曲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的审美过程中,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3)认识体验渐强、渐弱记号。

a、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次马车跑的声音是“由小到大”,告诉学生在音乐中用一个记号来表示声音慢慢地变强,【课件出示“〈”“渐强”】生齐读,伸起小指头,学着它们的形状画一画!c、引导学生说出第二次马车跑的声音是“由大到小”,告诉学生在音乐用一个记号来表示,【课件出示“〉”渐弱】生齐读,伸起小指头,学着它们的形状画一画!d、师用打击乐器表现课件中渐弱的旋律,让学生感受、模仿体验声音的强弱变化。

并引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渐强、渐弱的变化。

3、再次学习歌曲教师导入:我们二()班的小朋友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你们真棒!现在我们和强强,弱弱一起再来学习歌曲,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学的更快、更棒的!(1)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注意渐强、渐弱)。

【课件演示】(2)跟课件老师边唱边自己或合作创编动作。

通过做动作再次感受体验歌曲的强弱变化。

(要求:渐强、渐弱部分用动作有所表现)【设计思路:借助图谱、利用课件跟唱、按音乐旋律及词边唱边做动作等运用多种形式。

(每一遍的运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歌唱带来的快乐。

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易转移,情绪不稳定。

如果仅让学生随着教师一遍遍的反复学唱,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对学唱歌曲失去兴趣,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高质量的进行歌唱教学,就必须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四)、课件出示“时光老人音乐会”舞台,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共同表演《时间象小马车》。

1、播放音乐,师生跟着音乐同歌共舞。

【课件演示】教师导入:歌曲你们学会了吗?那我们现在就去参加“时光老人音乐会”好不好?【设计思路:在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演唱、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在节奏、速度、情绪等方面进行了巩固,使学生更好地、充分地表现歌曲的情绪。

】(五)、德育渗透:说说你是怎么珍惜时间的?1、教师导入:刚才我们坐了小马车,学习了什么歌曲?时间象小马车,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向前跑,小马车跑了,有再回来的时候,可是时间跑了,它还会回来吗?【设计思路:启发学生认识时间的可贵。

】2、教师小结:是啊,时间跑了,它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你们看,我们短短40分钟的音乐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里,珍惜时间的小朋友认真听课,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没有珍惜时间的小朋友,浪费了时间,什么也没学会。

聪明的小朋友,面对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那我们平时要不要珍惜时间呀?(要)老师这有两个珍惜时间的古诗和名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3、师带读古诗,并简介大意。

【课件演示】4、生指明读、齐读名言。

5、教师小结:读的太棒了!任老师知道我们班一个个都是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谁来说说平时我们在家里、在学校应怎么珍惜时间呢?【课件演示】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6、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太好了。

时间珍贵而紧迫,在以后的时间里,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利用人生有限的时间多学本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好吗?(六)、音乐会结束,播放《时间象小马车》音乐,学生再次坐上“小马车”离开“时光老人音乐会”。

【课件演示】教师导入:让我们再次坐上时间的小马车,跟着音乐唱着歌、跳着舞离开教室去追赶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吧。

【设计思路:最后创设情境,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深一步的表现,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合作性。

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

】(七)、作业:把本课学会的歌曲唱给自己的父母听。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学习音乐知识"渐强记号"、"渐弱记号"。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通过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的声音变化,引导学生体验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

2、能力目标:(1)能用轻巧、欢快的声音和情绪表现歌曲。

、(2)能大胆创编歌词,培养创新精神及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1)能通过分小组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2)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材分析: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

2/4拍,F大调。

歌曲采用了有规律的四分、八分音符,形象地模仿了时钟"嘀嗒"走动的声音。

旋律多为级进,流畅上口,并采用节奏的重复,使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歌词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告诉我们,在同样的时间里,每个人各自都做着不同的事情,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一事无成,说明了时间的珍贵而紧迫,要珍惜时间,有限的时间多学习本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1、能清晰咬字、用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用轻巧、欢快的声音和情绪表现歌曲。

2、让学生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难点:1、渐强记号、渐弱记号的认识与其声音效果的感受与体验。

2、了解旋律线的走向,初步感受旋律线的起伏。

3.培养、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设计理念: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音乐情景,营造出和谐氛围。

2、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3、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在师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合作意识。

发现法、实践法、情境导入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让学生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画面以及声音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音乐殿堂!音乐殿堂里会有哪些声音?这些声音会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轻轻的闭上眼睛,一起来听一听!(多媒体展示"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音响效果)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交流所听到的声音。

师:请你再仔细的听一听"小马车"在行进的途中声音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变化)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设计意图】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参与学习.2、介绍“渐强”,“渐弱”两种音乐记号。

师: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声音渐渐的变大了,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声音渐渐的变小了,这样的变化在音乐中用“渐强”,和“渐弱”来表示。

二、新歌教学1、初听全曲(教师范唱)【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体会歌曲中渐强渐弱的感觉。

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问题。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渐强渐弱的声音变化,并学习节奏。

师:现在叶老师想请大家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这种渐渐的变化,我用拍手表示,请你们用其它的肢体动作表示,我走到谁面前就请你站起来试一试?【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歌曲的主要节奏型,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学生大胆尝试用各种肢体语言,如拍手,跺脚,弹舌等表现渐强渐弱的过程。

(单独表现)3,再听全曲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在渐强渐弱的地方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集体表现)4,感受歌曲旋律线。

(师生一起画旋律线)教师指导学生用“la”轻声模唱并画出旋律线。

5,按节奏朗读歌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1)师生接龙读歌词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接龙游戏,老师来读小马车奔跑的部分,请你们来读其它部分。

(2)师生交换角色继续读歌词,边读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歌词的过程中再次感受渐强渐弱的感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