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趣的水主题教(学)案与两篇其他

有趣的水主题教(学)案与两篇其他

活动名称:浣熊和小溪活动目标:1、欣赏散文诗,把握诗中的重复句段,区别各种象声词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并学会运用。

2、区分溪、河、江、海的不同特点。

活动准备:几种不同的流水声,4个大小不同的图,散文诗《浣熊和小溪》课件(见挂图《浣熊和小溪》等)。

活动过程:一、欣赏故事1、用潺潺的流水声引出,观看故事《浣熊和小溪》课件。

2、谈论:小溪的好朋友是谁?他们手拉手变成了什么?小河的好朋友是谁?很多很多的河水又变成了什么?很多很多的大河汇在一起,又变成了什么?大江流向那里呢?二、对话诗《浣熊和小溪》用散文的内容编成对话诗,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对话问答。

教师扮演提问者,幼儿分4组,分别扮演溪、河、江、海。

1、教师用对话语言提问不同的扮演者,幼儿可先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回答。

2、听散文诗中的对话,感受散文诗中的优美词语,初步理解散文诗中语言的韵律美。

3、配乐表演对话诗。

幼儿互换角色,用诗中的对话进行练习。

三、游戏:不同的水声1、听4种声音,进一步区分溪、河、江、海的不同特点。

2、幼儿用动作或声音进行模仿:幼儿扮演溪、河、江、海等不同的角色,模仿它们不同的水声和动作。

当教师念到对话诗中的“流到哪里去”时,扮演不同角色的幼儿根据诗的内容分别跑到溪、河、江、海4个大小不同的圈内。

附散文:浣熊和小溪一只小浣熊来到森林里的小溪边,他在那儿洗几个红红的果子。

小浣熊吃完果子,就在浅浅的小溪里洗脚,他问小溪水:“小溪水,你们向前流,流到哪里去啊?”小溪叮叮咚咚地回答:“向前流,向前流,我们去找好朋友。

”“小溪的好朋友是谁啊?”小浣熊想跟着去看看。

小浣熊沿着小溪水走啊走,走出大森林。

那儿也有一条小溪水,两条小溪水流在一起,变成了一条小河。

小浣熊走累了,就在小河里游泳,洗去满身的汗水。

小河水哗啦啦地冲着小浣熊,小浣熊身上真凉快,他问:“哗啦哗啦的小河水,你们去找谁啊?”小河水高高兴兴地回答:“向前流,向前流,我们去找好朋友。

”小浣熊明白了,小溪水和小河水他们要找很多很多朋友,变成一条大河流。

小浣熊洗完澡,他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了。

活动名称:嬉水活动目标:1、有兴趣发现各种水流喷射的现象,并利用水流喷射开展游戏。

2、在操作中,探索发现水的压力与水流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水池中装满水,以及各种玩水的器具,如:打气筒、各类玩具水枪、水桶等。

活动过程:一、投放材料引起幼儿玩水的兴趣1、教师:水池中多了哪些与平时不一样的东西?用这些东西玩水,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2、幼儿用新提供的材料玩水。

二、交流不同的探索发现请幼儿介绍几种玩法与新的发现,重点和幼儿一起探索发现几个有趣的现象,如针筒吸水后推出时,水会如水柱状喷出。

水枪装水,一按扳手会射出水柱。

往水里打气后,会出现很多泡泡。

三、游戏:打水仗1、幼儿分组比赛,用水枪互相射击,看谁的水枪射得最准,射得最远。

(1)水枪灭火:幼儿分成4组,站在距离相等的场地四角,每组的水枪数量相等,每组的水枪数量相等,看口令同时发射,看谁的水枪射的最准。

(2)水枪打靶:各组轮换选派代表,使用相同的水枪,向前方目标物设计,看谁的水枪射得最准。

(3)水枪浇灌大树:站在大树的四周,手持水枪对着大树射水,看谁射得最高。

2、游戏后讨论:为什么有的人水射得远,有的人射得近?(水压越高,水射得越远。

)学习活动:水中的哈哈镜活动目标:1、在玩水中感受物体倒影在水中变形的有趣现象。

2、尝试用夸张的绘画手法表现物体的倒影。

活动准备:1、在玩水中感受过“哈哈镜”的有趣现象,看见过水中的倒影。

2、大水盆3个、蜡笔、水彩颜料、刷子、纸、玩具。

活动过程:一、观看课件,欣赏诗歌1、欣赏诗歌《哈哈镜》。

2、谈论:听到诗歌中讲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倒影在水里,圆的变成什么,扁的变成什么,长的又变成什么?为什么?小结:原来水面晃动的时候,里面的倒影也在晃动,所以就想照哈哈镜一样。

二、玩倒影,体验乐趣1、每组分别提供一大盆水,看看水面中的倒影。

2、比较平静的水面和晃动的水面倒影有什么不同,进一步发现水盆中的倒影有时会变得歪歪扭扭或破碎,并从中体验乐趣。

三、绘画想象1、想想水中还有什么倒影,什么倒影最有趣,并用蜡笔画出来。

2、用刷子蘸水,在画上刷一层淡淡的水彩,以表现水的意境。

3、相互欣赏各自画的有趣的倒影。

活动延伸:在生活中找找还有那些“哈哈镜”的现象。

活动名称:水娃娃漫游记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水娃娃漫游记》,知道谁的不同存在状态。

2、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水娃娃漫游时变化的顺序。

活动准备:1、冰块、纸杯、笔、纸。

2、图画书《水娃娃漫游记》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一、听故事《水娃娃漫游记》1、教师介绍故事名称(见P.60)。

谈论:什么是漫游?2、安静地听教师朗读故事,边听边想:水娃娃去哪里漫游了,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教师轻声重复故事以提示幼儿,注意不打扰已有想法的幼儿。

二、介绍、谈论1、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水娃娃去哪里漫游了。

2、比较各自采用的不同的记录方式。

3、将一些片段的记录按照水娃娃漫游的顺序加以排列。

4、谈论:水娃娃的漫游经过那些地方?水娃娃把自己变成哪几种模样?水娃娃为什么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模样?三、水的小游戏1、瀑布(几个纸杯倒放撂高,把水从顶部倒下,形成“瀑布”)。

2、喷泉(在盛满水的纸杯的不同高度戳洞,水从洞里溢出,形成“喷泉”)。

3、玩冰块。

4、说说自己在游戏中的有趣发现。

活动延伸:将以上游戏内容放在区域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玩,让他们在万众不断获得新的发现。

活动名称:水一样多活动目标:1、尝试实验,获得有关容量守恒的经验。

2、观察了解水在不同容器里呈现不同形状的特征。

活动准备:1、每组6个形状不同、标有刻度的透明瓶子(每个瓶子内装有等量的水)。

2、各种形状的瓶子若干(其中有相同形状一样大的瓶子数个)、盛水的器皿若干、抹布、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教师:我们在做水的游戏中,发现将各自瓶子里的水倒进大小不一的瓶子后,水面的高低不一样。

这里有6瓶水,你认为瓶里的水是一样多吗?说说各自的理由。

二、幼儿假设1、幼儿讨论、假设,教师汇总假设的情况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2、教师提议大家动手试一试。

注意第一不要将实验用的两瓶水混在一起。

第二,倒水时小心,尽量不要把水洒出来。

第三,将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三、动手实验1、任选两瓶水,想个办法证明这两个瓶中的水是一样多的。

2、幼儿动手实验,教师观察记录。

四、交流验证1、幼儿各自讲述实验的结果,并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实验展开讨论。

2、交流:用什么方法证明两瓶水一样多?(幼儿可能出现的方法:选择两个相同的瓶子;选择有刻度的瓶子)发现瓶子的高矮、粗细不影响水的多少;瓶子的形状改变了,但瓶子里水的多少是不变的。

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以上材料,让哟额U人反复实验,获得守恒经验与概念。

活动名称:乌鸦喝水活动目标:1、理解《乌鸦喝水》中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过亲自实验,尝试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创编故事。

活动准备:1、每组一个托盘、瓶子数个。

2、大小石子若干、水。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1、听歌曲《乌鸦喝水》第一段,思考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并在歌曲第二段中证实。

2、说一说乌鸦是想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乌鸦在瓶子里放入狮子,使水面升高。

)二、分组实验1、第一次实验:水的多少,石子的数量和大小均与故事中的一致。

(1)实验提示:瓶子里有水,幼儿扮作乌鸦,尝试用乌鸦的办法往有水的瓶子里放石子,看谁能不能升上来。

(2)分组试验、验证讨论,并加以解释(瓶子里的水都满了上来,大家都喝到了瓶子里的水。

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真有用。

)2、第二次实验:石子的数量和大小与故事中的一致,但水不一样多。

(1)实验提示:乌鸦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每次都能喝到水吗?(2)幼儿分组试验、验证讨论,并加以解释(如果瓶子中的水太少,石子放进去也没有用,乌鸦还是喝不到水)。

3、第三次实验:水的多少、石子的数量与故事中的一致,但石头分两种大小。

(1)先假设:你们觉得乌鸦这次能喝到水吗?为什么?(2)再实验:幼儿分组试验并加以验证。

(瓶子里放大石子,乌鸦喝到了水,因为大石子把水的地方占据了,水就满上来了。

而小石子小,占的地方少,谁没有办法漫到上面来,乌鸦就喝不到水。

)4、教师:除了上面几种实验得出结论,还有其他办法吗?5、幼儿大胆推理想象,例如:把瓶子侧过来。

教师鼓励幼儿活动结束后再去验证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三、创编故事1、根据不一样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分成4组,幼儿自由选择其中一组。

2、创编部分故事内容(幼儿按照所选择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创编故事的局部内容)。

3、幼儿分角色,使用道具,合作表演整个故事(将创编的内容融入其中)。

活动延伸:1、对于幼儿实验中有疑惑的问题,教师可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再实验。

2、对于幼儿进行瑞丽想想部分所推断的可能性,教师可再次提供幼儿所需的材料,让其尝试验证。

活动名称:好喝的饮料活动目标:1、尝试进行调配、比较等操作活动,把握冲调饮料的方法。

2、通过品尝,探索水、冲调材料的比例与果汁味道的关系,并加以记录。

活动准备:1、果珍、托盘、温开水、小水壶、保温瓶、抹布、奶粉勺、牙签。

2、相同容量的一次性大纸杯和量杯数个。

3、记号笔、白板、纸。

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果珍,我们一起来做饮料师,自己冲一杯好喝的果汁。

冲的时候请你动作轻一点,别影响别人,也不要浪费果珍和水,好吗?二、幼儿自由调制果汁幼儿在杯子地下写上学号,然后冲制果汁。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冲制果汁时要注意的细节,观察哟儿调制的方法(果珍和水的调配比例、奶粉勺和量杯的合理使用。

)三、交流讨论教师: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调制果汁的?(教师在白板上帮助幼儿记录配制的方法。

)1、讨论:什么是一平勺?教师演示先舀一大勺果珍,然后用牙签轻轻刮去多出的部分。

2、说一说: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知道放了多少水。

(使用量杯)相同勺的果珍和不同量的水调的果汁有什么不同。

(水放得多,果汁颜色浅,味道淡;水放得少,果汁颜色深,味道浓。

)3、尝一尝大家冲的果汁。

4、谈论:你们更喜欢喝谁冲的果汁?为什么?小结:放一平勺果珍和XX毫升的水,冲出的果汁味道不浓不淡,真好喝。

5、为什么XX放了两平勺果珍,却也很好喝呢?(观察、比较后发现用XX毫升的水来冲果珍,需要放两平勺,才正好喝。

)小结:放两平勺果珍和XX毫升水冲出的果汁味道也不浓不淡,正好喝。

四、幼儿制作“配比表”1、教师:大家真能干,已经会自己冲果珍喝了。

有没有办法可以把我们刚才冲果珍的方法保存下来,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该怎样去冲呢?(引出制作“配比表”)2、交流展示幼儿自己制作的“配比表”。

活动延伸:用相同的办法,幼儿尝试冲奶粉和高乐高。

活动名称:会说话的水活动目标:1、能仔细听辨不同的水声,对不同水声产生的原因和现象有探索、发现的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