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产折旧案例分析

资产折旧案例分析

内地某企业,企业逐年盈利,未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008年拟购进一项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该项固定资产原值500万元,预计净残值2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5年,与税法规定的折旧最低年限相同。

根据税法规定,该项固定资产在折旧方面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假定按年复利利率10%计算,第1年~第5年的现值系数分别为:0.909、0.826、0.751、0.683、0.621。

方案一采取通常折旧方法。

企业不考虑税收优惠政策而按通常折旧方法计提折旧,以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即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5年,年折旧额为(500―20)÷5=96万元,累计折旧现值合计为96×0.909+96×0.826+96×0.751+96×0.683+96×0.621=363.84万元,因折旧可税前扣除,相应抵税363.84×25%=90.96万元。

方案二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

企业选择最低折旧年限为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的60%,则该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为5×60%=3年,按年限平均法分析,年折旧额为(500-20)÷3=160万元,累计折旧现值合计为160×0.909+160×0.826+160×0.751=397.76万元,因折旧可税前扣除,相应抵税397.76×25%=99.44万元。

方案三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

即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第1年折旧额为500×2÷5=200万元,第2年折旧额为(500-200)×2÷5=120万元,第3年折旧额为(500-200-120)×2÷5=72万元,第4年、第5年折旧额为(500-200-120-72-20)×2=44万元。

累计折旧现值合计为200×0.909+120×0.826+72×0.751+44×0.683+44×0.621=392.368万元,因折旧可税前扣除,相应抵税392.368×25%=98.092万元。

方案四采取年数总和法。

即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第1年折旧额为(500-20)×5÷15=160万元,第2年折旧额为(500-20)×4÷15=128万元,第3年折旧额为(500-20)×3÷15=96万元,第4年折旧额为(500-20)×2÷15=64万元,第5年折旧额为(500-20)×1÷15=32万元,累计折旧现值合计为160×0.909+128×0.826+96×0.751+64×0.683+32×0.621=386.848万元,因折旧可税前扣除,相应抵税386.848×25%=96.712万元。

对上述4种方案比较分析,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方法,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前期计提的折旧较多,因货币的时间价值效应,较采取通常折旧方法抵税效益明显。

在上述4种方案中,方案一采取通常折旧方法抵税最少,方案二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抵税最多,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较正常折旧方法多抵税99.44-90.96=8.48万元;方案三双倍余额递减法次之,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较正常折旧方法多抵税98.092-90.96=7.132万元;采取方案四年数总和法,较正常折旧方法多抵税96.712-90.96=5.752万元。

上例中,如果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所选用的最低折旧年限为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的80%,即折旧年限按5×80%=4年计算,则累计折旧现值合计为380.28万元,因折旧可税前扣除,相应抵税380.28×25%=95.07万元,较通常折旧方法多抵税95.07-90.96=4.11万元,则四种方案中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效果最好。

再以上例分析,如果该项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5万元,预计使用寿命5年,按年复利利率10%计算,采取正常折旧方法抵税304.128万元,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抵税359.205万元,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抵税339.121万元,采取年数总和法抵税346.914万元,也是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抵税最多。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设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税法所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不一定相同,对此,企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会计核算计提的折旧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进行纳税调整,并据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折旧方法。

总之,企业在未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期间,如购置的固定资产符合税法规定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方法条件,应依法合理进行比较筹划,从中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以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下放管理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3]第113号),强化了对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管理,明确规定下述企业或固定资产允许实行加速折旧:1.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医药生产企业的机器设备;2.对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项目的关键设备,以及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的机器设备;3.证券公司电子类设备;4.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5.外购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的软件。

同时该《通知》规定,对符合上述加速折旧条件的固定资产,应采用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但不允许采用缩短折旧年限法。

证券公司电子类设备、外购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的软件,其折旧或摊销年限最短为2年;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最短折旧年限为3年。

该《通知》还规定,企业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固定资产可在申报纳税时自主选择采用加速折旧的办法,同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检查,发现不符合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条件的,应进行纳税调整。

企业面对几种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如何选择合理正确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呢?在四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企业使用最多的折旧方法是平均年限法,该方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等额的。

加速折旧的方法主要有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两种。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平均年限法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方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该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总体上讲,符合我国规定的企业在具体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既要考虑折旧抵税的效应,又要考虑企业的现金流量及资金时间价值对折旧方法的影响。

在折旧初期,由于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金额较平均年限法要多,因此在此期间可以少缴企业所得税,也就等于获得了一笔可以无偿使用的资金;但在折旧后期,则要比在平均年限法下多缴企业所得税,因此在比较方案的优劣时,应当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为方便理解,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进行分析说明。

某电子生产企业为生产需要,拟于2003年12月购买一台设备,设备价款10000元,预计使用期限5年,预计净残值率5%,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33%,折现率6%。

根据政策,该设备可以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计算折旧,现分别就平均年限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简称余额递减法)进行论述。

通过计算,三种方法的计提折旧金额、折旧抵税金额、折旧抵税金额折现见“折旧抵税金额折现比较表”。

在平均年限法下,企业每年的折旧额为1900元,5年共计提折旧9500元,使用期满后可以抵税3135元,折现金额为2637.42元。

在年数总和法下,企业第一年的折旧额为3166.67元,第二年的折旧额为2533.33元,第三年的折旧额为1900元,第四年的折旧额为1266.67元,第五年的折旧额为633.33元,5年共计提折旧9500元,使用期满后可以抵税3135元,折现金额为2742.35元。

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企业第一年的折旧额为4000元,第二年的折旧额为2400元,第三年的折旧额为1440元,第四年的折旧额为830元,第五年的折旧额为830元,5年共计提折旧9500元,使用期满后可以抵税3135元,折现金额为2769.15元。

通过上述计算比较可以得出:同一项固定资产在折旧年限、折旧金额、税率一致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年限法折旧抵税金额折现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双倍余额递减法最优。

虽然上例三种方法的结果相差不大,但如果固定资产原值达到上千万元时,就会产生很大区别。

另外,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三种方法前几年折旧抵税金额是不同的,平均年限法每年相等,而后两者逐年降低。

这就意味着:当前几年企业处于税收减免税期时,加速折旧方法会减少前几年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使企业实际享受的税收优惠减少。

因此,在企业适用的税率前后有差别时,具体采用何种方法还得进行具体计算。

在实际工作中,又有哪些固定资产使用平均年限法比较合适呢?根据影响折旧方法的合理性因素。

当一项固定资产在各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其负荷程度也相同时。

修理和维护费用在资产的使用期内没有显著的变化。

资产的收入在整个年限内差不多时。

满足或部分满足这些条件时,选择平均年限法比较的合理。

在实际工作中,平均年限法适用于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而工作量法则适用于在运输企业和其他的专业车队和客货汽车。

某些价值大而又不经常使用或季节性使用的大型机器设备中,可以用工作量法来计提折旧。

加速折旧法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其特点适用于技术进步快,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

如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医药等。

固定资产具有潜在的为企业谋取利益的能力,这种能力随着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以折旧的形式在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而逐渐衰退直到消失.固定资产的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前者是由于使用和自然的作用而形成的物理性能的丧失;后者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技术进步而带来的价值效能的损失.固定资产折旧是属于会计估计的范畴,其涉及的相关因素包括: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使用年限等.而后两个因素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同时不同的折旧方法又将直接影响到折旧额的分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费用的计算,也影响到企业的收入和纳税,从而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对固定资产折旧不同方法的比较研究也很有实际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