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中国封建社会:P5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P9 西方殖民主义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了把它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
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P21)开始(1842南京条约,英,割让香港岛)→1895马关条约(日,割让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完成(1901辛丑条约,外国军队有权“留兵驻守”)P12为什么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P1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的基本特征(6条)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P14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主要来源: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出现时间:①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船舶修造业、出口加工业、口岸码头(△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诞生)②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创办的大型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③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民族企业P15 中国资产阶级:主要来源:买办(被外国人聘用的高级白领,如:翻译、管理层),商人、地主、官僚投资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构成:官僚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P16 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P16 矛盾与任务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个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P20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P33 俄、德、法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
由此俄德法英日等国于1898-1899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P34 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重要)+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P35 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更根本)+经济技术的落后(P37)P38 民主意识的觉醒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的斗争风暴的起落P43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P44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P45+46 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P46兴起P47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P48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P48-49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3)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P50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奠定基础,创造了条件。
人物: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P52 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P53 意义(3)P55 失败的原因与教训局限性(3)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P57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P58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P59 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P59 1894年,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1894-11 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P60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工作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成立(非政党)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政党),以《民报》为机关报,确定了革命纲领。
←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政党与团体的区别:政党有纲领。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P61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P6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P67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5)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P69袁世凯在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收缴国民党议员的国会证书、徽章,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
P72-74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根本+主观(3)+教训第二部分(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三十年P79 社会的主要矛盾P82 “三座大山”P91 两个中国之命运三种政治力量: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后成为官僚资产阶级)反动势力(顽固势力)提出建国方案P91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提出建国方案:资产阶级共和国P92(根本上不具备现实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革命阶级,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政治代表为中国共产党提出建国方案P93P94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它的反动统治也根本上被推翻了。
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P97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开始:《青年杂志》)P98 基本口号,主要内容P101 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3)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P103 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过程:5.4-6.3北京学生6.3-6.10上海工人市民学生6.10-6.28 巴黎留学生P104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3)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P106 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类型的人物五四精神领袖陈独秀,左翼骨干毛泽东,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
P109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P109 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活动(P110)意义(P113)P113 共产党的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P114 历史特点、成立意义、历史必然性(P115)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P122)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P116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反帝反封P117 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党内合作/国民党一大(P118)1926-7北伐战争开始意义、失败原因(P121)、教训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P123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国民党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他的统治与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P124 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4+总结)P126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准备秋收起义、八七会议(金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三次伟大转折: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1935年1月15-17 遵义会议,从土地革命战争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的转折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结束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转折P129 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毛泽东文章:1928.1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11《井冈山的斗争》1930.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5《反对本本主义》P131 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P133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三次“左”倾错误及其原因(P134)P135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P136 1935.1.15-17召开了遵义会议历史意义P137 长征顺利结束+长征精神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P141 1935年华北事变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中共对蒋态度变化:反蒋抗日、逼、联、拉(局部:九一八、一二九、华北,全面:七七事变)P146 1935.12瓦窑堡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1936.5《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9月1日明确提出“逼蒋抗日”1936.12 西安事变,国内和平基本实现,统一战线初步形成P147 1937.2 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P147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军队编制:琼崖红军游击队不属于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3)9.23蒋发表谈话,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P149 失败原因主要:敌强我弱主观:片面抗战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P151 1937.8抗日救国十大纲领P151 1938.5~6 毛发表《论持久战》为什么不能速战速胜(4)P152 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均不可战胜的神话P154 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统一,又独立P155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顽固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包括亲英美派、抗日派(属于统一战线的顽固势力),亲日派(汉奸)P156 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三三制减租减息,发展生产P160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毛泽东撰写《<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P162 1941.5《改造我们的学习》标志整风运动的开始P163 1945.4.23-6.11 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人:王稼祥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P163 1945.7.26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8月上旬,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猛击日本关东军。
P164 8.9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P164 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东方主战场P166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4)+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胜利的原因(4)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P169蒋介石的既定方针+邀请毛谈判的目的P171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斗争焦点:军队问题+证券问题P173 1946.6 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P174 中共清醒认识为什么必须打败、能够打败蒋介石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P176 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口号P176 1946.5.4 《五四指示》减租减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设)→“耕者有其田”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P180 民主党派名字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P189 1949.6.30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一起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