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外壳 核酸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1章 走近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主要由核酸(一种)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寄生在活细胞,进行复制繁殖。
2、单细胞生物草履虫 衣藻 酵母菌 细菌 变形虫 病毒 生活方式: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种类:高等和低等的动物、植物。
眼虫 生活方式: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例如: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的生长发育是以细胞分裂、分化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是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态系统,是完整表现各种生命活动最微小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观察细胞——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到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虚像。
(例如:玻片上p 字,物像是d )(2)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如:目镜5×,物镜40×,放大倍数200) 物像大小:长度——×放大倍数;面积——×放大倍数的平方。
(3)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 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越近,说明放大倍数越高。
(4)低倍镜成像:放大倍数小,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范围大,视野亮,物镜与装片距离远。
目镜镜筒转换器 物镜载物台光圈压片夹 反光镜 镜座 镜臂镜柱 光 学 结 构 镜头目镜——无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有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反光镜 平面——视野暗 凹面——视野亮 机 械 结 构 粗准焦螺旋——镜筒升降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镜筒升降幅度小,物像更清晰 转换器——转换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光圈——大光圈视野亮、小光圈视野暗细胞壁 细胞膜 拟核 核糖体 细胞质细胞壁 细胞膜叶绿体 细胞核 细胞质 鞭毛 细胞膜核糖体 拟核 细胞质 细胞壁鞭毛 高倍镜成像:放大倍数大,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范围小,视野暗,物镜与装片距离近。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越小;视野越暗;细胞数量越少;细胞体积越大;结构越细微。
(5)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以免物镜将玻片标本压碎; (6)视野暗(低倍镜换到高倍镜):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物像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
(7)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移动时的现象:片右移像往左,片下移像往上。
物像移至中央:在哪儿移哪儿(例如物像在左上方,玻片向左上方移)。
(8)视野中的污点:转动目镜或物镜或移动玻片,污点随哪一个移动,则污点在哪一个上面。
(9)区分细胞和气泡: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为黑、宽的圆形或椭圆形,里面一片空白。
用镊子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病毒细胞核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核物质在拟核,无核膜、核仁有成形的细胞核,核物质在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无细胞结构细胞壁 除支原体(最小的细胞)外均有 细菌:肽聚糖(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真菌有,动物无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细胞膜 有有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等细胞器遗传物质DNA DNADNA 或RNA 染色体 无染色体,只有环状DNA 分子有染色体,DNA+蛋白质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病毒种类 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蓝藻(蓝球藻、颤藻、念珠藻等) 植物(包括低等的衣藻、团藻、水绵等)动物(包括单细胞的草履虫、变形虫等)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噬菌体、动植物病毒①病毒与细菌、蓝藻、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病毒无细胞结构。
②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其他区别:原核细胞有拟核,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及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原核生物一般都具有细胞壁,只有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生物,无细胞壁。
③带菌字的不一定是细菌:“杆菌、球菌、螺旋菌、弧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
乳酸(杆)菌、链球菌、霍乱弧菌。
酵母菌、青霉菌、曲霉菌、根霉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④带藻字的不一定是蓝藻:带“藻”字的原核生物:蓝球藻、念珠藻、鱼腥藻、颤藻、发菜等。
带“藻”字的真核生物:小球藻、绿藻、红藻、黑藻、褐藻、团藻、衣藻、水绵等。
⑤无细胞核的真核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筛管细胞。
植物细胞中无叶绿体的有:根毛细胞、叶表皮细胞等。
⑥蓝藻以细胞群体出现会导致水华、赤潮(N 、P 过多,水体富营养化),发菜也是蓝藻群体。
蓝藻含藻蓝素和叶绿素(无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⑦绝大多数细菌是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的异养生物,少数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是自养生物。
自养生物:自身能合成有机物(如衣藻、眼虫);异养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如草履虫)。
5、细胞学说的建立:(1)英国罗伯特虎克发现并命名细胞;荷兰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
(2)19世纪德国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它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即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即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3)德国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修正、补充细胞学说)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大量无素:C 、H 、O 、N 、P 、S 、K 、Ca 、Mg (基本元素C 、H 、O 、N ,最基本元素:C )微量元素 2、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C O 。
(原因:鲜重中水的含量最多) 活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元素种类相同);差异性:(元素含量不同)。
4①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②不能选择甘蔗和甜菜(蔗糖为非还原糖)、马铃薯(淀粉为非还原糖)、橙汁和西瓜汁(有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
③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的是:脂肪的鉴定;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是:脂肪的鉴定;需要加热的是:还原糖的鉴定。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蛋白质的组成1、组成元素:C 、H 、O 、N ,有的含有P 、S 、Fe 、Cu (特有元素:S ,存在于 R 部位)。
Mn Fe B Zn Mo Cu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3、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由几十至几万个氨基酸连接而成,相对分子质量几千到几十万。
4、含量:占细胞鲜重的7%~10%,干重的50%以上,蛋白质是细胞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二、氨基酸及其种类1、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约有20种,不同氨基酸差异在于R基不同。
(1)必需氨基酸:8种,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外界摄取。
甲携来一本亮色书。
(婴儿9,组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2)非必需氨基酸:12种,来自食物或体内合成。
2、结构通式:①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②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
该碳原子还分别与一个氢原子、一个可变的R基连接。
3、脱水缩合(1)概念: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2)氨基酸分子间以肽键(—NH—CO—)的方式互相结合。
①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
含1个肽键,脱去1分子的水。
H2O—NH2和—COOH—COOH。
一条主链有且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脱水分子数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分子质量×氨基酸数-脱水数×18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总数-肽键数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总数-肽键数(3)假设有A、B、C三种氨基酸,组成多肽的种类①每种氨基酸有多个:三肽种;二肽种。
②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三肽种。
三、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1、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特定)的空间结构。
C、H、O、N…元素→氨基酸———→多肽(肽链)————→(复杂空间结构)蛋白质(2)蛋白质合成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多肽链不呈直线,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2、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原因: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②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脱水缩合一条或多条折叠或弯曲HRCOOHH2N C+HR1COOHNH2 CH2OHR2COOHH2N C肽键HR1CONH2 CHR2COOHHN C二肽蛋白质的功能受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其空间结构的多样性与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与氨基酸的空间结构无关 (是与氨基酸的3、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直接原因:蛋白质结构多样性。
根本原因:DNA 分子碱基排列顺序多样性)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如:肌肉中肌动蛋白、红细胞中血红蛋白; ②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胃蛋白酶等催化生物体内各种反应的酶;③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④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信息传递),如:生长激素、胰岛素;⑤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⑥细胞识别: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总之,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蛋白质的性质①变性:蛋白质在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作用下,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或破坏(肽键不断裂)不可恢复,即变性不可逆。
例:鸡蛋清中加入开水出现絮状沉淀,加水后不消失。
变性后的蛋白质失去生物学活性,不溶于水,会从溶液中凝结出来,称为蛋白质凝固。
②盐析:可逆,可用此法分离、提取蛋白质。
例:鸡蛋清中加入食盐出现絮状沉淀,加水后消失。
③水解: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胰岛素是蛋白质,不能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