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5月月考(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均为单选题)
31.灌溉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A.促进了水资的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受水的限制
D.以自然力取代人力
32.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句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祥和的生产状态②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3.中国古代手工业包括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三种类型,其中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特点是( )
①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②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③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同时也会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④有时会导致资浪费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34.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原始瓷器最早出现于商代
B.南北朝时中国瓷器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C.明清瓷器种类丰富,有彩瓷,珐琅彩等
D.江西景德镇在明朝时已是著名瓷都.
35.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有()
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③大运河的开通
④柜坊、飞钱和纸币的相继问世⑤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36.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市。
B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
C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成为了当时重要的政治中心。
D当时的市区与住宅区严格分开,实行坊市制度。
37.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B.东汉桓谭主张重本抑末,加强对富商大贾的税收
C.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D.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本抑末
38.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
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士农工商思想发生了改变
C.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D.官府重视发展商品经济
39.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西欧积极开展殖民扩张和掠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②抢占市场和倾销廉价商品是其最重要的经济掠夺方式③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④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推动力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0.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
”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A.要转移贸易对象
B.要把印度变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认为印度不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偿付他们的工业品
4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亚非拉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B.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的实质是()
A.有雇佣关系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C.有利于促进近代化进程 D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46.有人说洋务运动”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C.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47.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
此举表明他()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当务之急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8.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
B.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一战结束后
49.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50.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份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经济成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
济资本主义经
济
个体经济
1952年19.1%1,5%0.7% 6.9%71.8%
1956年32.2%53.49% 7.3% 0 7.1%
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合作社经济属公有制经济
C.到1956年,由于还存在私有制经济,所以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没有建立
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
51.下列与“一五计划”期间事实不符
..的有()
A.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B.片面发展重工业
C.农业、手工业正在进行合作化改造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
52.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
①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②在生产关系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④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53.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农村改革走过了其光辉历程, 30年前,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③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④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4.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
……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富裕起……,”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设立经济特区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③优先发展重工业④发展乡镇企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5.珠海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但20世纪80、90年代珠海经济飞速发展,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充分B资丰富C地理位置优越D政策扶持
5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近代风俗习惯变迁的是()
A握手、鞠躬等礼仪B实行一夫一妻制C剪辨与放足D“先生”“同志”等称呼57.20世纪初,汽车首先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哪一座城市()
A .北京B.天津C.上海D.广州
58."文明婚姻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
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B.体现出契约性原则
C.仍受陈旧思想的影响D.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
59.关于电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歌女红牡丹》
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③能给观众带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④和电视、网络一样,电影时效性强。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③④
60.关于“第四媒介”互联网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能传播文字、图象和声音,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②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快速、广泛、准确获取相关信息
③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
④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以至于削弱了传统媒介的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61题22分,第62题18分,共40分)
6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报》(1933年)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