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机动车驾驶人观山考验场业务用房项目设计总说明(一)暖通专业篇一、暖通专业技术措施的科学性1 设计依据1.1 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1.2 建筑专业提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1.3 室外计算参数(苏州地区)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4.4℃夏季空调计算日平均温度31.3℃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8.3℃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31.3℃夏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70 %夏季大气压力1003.7hpa夏季平均风速 3.5 m/s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2.5℃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0.4℃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77 %冬季大气压力1024.1hpa冬季平均风速 3.5 m/s1.4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围护结构名称外窗外墙屋面地面传热系数w/ m2·℃ 2.30 0.78 0.54 0.811.5 国家主要规范和行业标准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 174-201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 空调系统设计2.1 室内设计参数序号房间名称温度℃湿度(%)新风量标准m3/h.人噪声dB(A) 夏季冬季夏季冬季1 办公﹑谈判室及接待室 26 20 50±10 ≥40 30 ≤402 会议﹑学术报告厅26 20 50±10 ≥40 30 ≤453 多功能厅26 20 50±10 ≥35 30 ≤454 计算中心28 26 50±10 ≥40 30 ≤505 展示厅26 20 50±10 ≥40 30 ≤456 档案室28 16 50±10 ≥35 30 ≤457 中庭﹑门厅、走道28 18 ≤65 ≥30 10 ≤452.2 空调冷热负荷估算1)夏季空调冷负荷: KW ; 冬季空调热负荷:KW2)冷负荷指标:W/m2 ; 热负荷指标:W/m2。
注:冷热负荷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系统方案的设计、初投资的大小、以及将来投入设备的使用率等。
本方案中负荷将随着整体设计的逐步深化而确定。
负荷指标的建筑面积为地上建筑面积,地下不设空调设施;2.3 空调系统1)从技术、经济及运行管理等角度比较考虑,空调系统方案确定为:多联机加新风的空调系统;2)多联机空调系统是一组空气源热泵(冬天制热及夏天制冷于一体)机组配置多台室内机,通过改变制冷剂流量适应各房间负荷变化的直接膨胀式空气调节系统;3)多联机空调系统施工便利,节省工期;使用中无需配备专人管理,控制便利;设备的变频技术可实现部分负荷运转,节能又便利;相对传统空调系统,多联机系统改造灵活便利;4)本项目按层分区域设置系统,按使用房间朝向、使用时间和频率、室内设计条件等,合理划分系统分区;空调外机置于4层局部屋面,详暖通平面图;5)空调系统的新风系统对排风进行热回收,即采用热回收式新风换气机;2.4 空调风路系统1)空调室内机型式为风管式,暗装;送、回风口配合吊顶风格设置,空调内机与风口短风管连接;2)大厅(一、二层挑空)的空调设计仅在一层侧送,既降低施工复杂度(若设二层侧送,会出现与防火隔断间的施工难题),又避免能源浪费;3)本项目内部房间功能有:教室、考场、培训等,人员相对密集,需设集中新风系统,新风需求较大;为避免能源浪费,机械排风考虑热回收;内部平面大开间房间为主;本项目空调系统的新风系统主机采用热回收式新风换气机较合适;4)新风系统按层设置,为节约吊顶空间、简化送回风管路,每层左右端各设1套,设备吊装于走道端头,且左右端各设公共排风竖井;5)新风送风支管与空调室内机送风管合并;主要房间设集中排风口;6)送风口型式为散流器,回风口采用带过滤网百叶风口,回风口风速≯4m/s;2.5 空调水路系统本项目水路系统指冷凝水排水系统,分散设置多处冷凝水干管,装修包覆,既可缩短冷凝水水平干管从而节约吊顶空间,也避免接入卫生间地漏的情形下,出现短管明露从而影响美观;2.6 自控方式简述1)空调系统可以就地控制,也可通过楼宇自控系统实现自动运行,方便节能;2)选配集中监控系统,通过监测各个房间的空气参数来控制流过各个房间的冷媒流量,从而使各个室内机之间始终处于最佳状态;2.7 空调系统防火1)风管穿越通风、空调机房的隔墙处、防火分区的隔墙或楼板处、变形缝的两侧等均设置防火阀(70℃熔断);2)通风空调系统的设备及风道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3)空调水路、风路管道保温均采用难燃或非燃烧材料(难燃B1级橡塑或玻璃棉制品);4)垂直排风管道采取防止回流措施。
2.8 保温和管道材料的确定新风系统的送﹑排风风管、阀门及附件采用度锌钢板制作,送风管保温材料采用超细玻璃棉。
冷/热水管采用无缝钢管,保温材料采用柔性泡沫橡塑管壳。
3 通风设计3.1 地下车库1)地下层车库设置机械通风,排风按6次/h计,排风量均为32400m3/h,2)排风机选用HTFC型高温排烟风机箱,与排烟风机合用;3)排风系统配有动态节流仪,平时运行时,风量由相应动态节流仪根据车库内CO浓度进行实时调节(当车辆较少时,可在保证空气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能源);4)汽车库排风时由汽车坡道等自然补风;3.2 卫生间、电梯机房、泵房1)公共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每层侧墙排出,因立面外侧有格栅造型,不影响美观;2)各卫生间的排风量按10次/h换气量计算,每个卫生间设置排气扇,3)电梯机房采用机械排风,排风量按12次/h换气量计算,总排风量为800 m3/h,泵房采用机械排风,排风量按7次/h换气量计算,总排风量为3000 m3/h,风选用T35型超低噪音轴流风机,设置在机房墙上。
3.3 通风系统防火1)风管穿越通风机房的隔墙处、防火分区的隔墙或楼板处、变形缝的两侧等均设置防火阀(70℃熔断);2)通风系统的设备及风道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垂直排风管道采取防止回流措施。
4 防、排烟设计4.1 地下车库1)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约3803 m2。
1个防火分区,分为2个防烟分区,面积≯2000 m2。
2)每个防烟分区内设置一个排烟系统,每个排烟系统排烟量约50000 m3/h。
排烟风机设置在车库排烟排风机房内,风机选用HTFC型高温排烟风机箱,与排风风机合用,在风机入口总管上安装280℃自动关闭的防火阀。
3)排烟口采用常开钢制百叶风口,4)当发生火灾时,开启着火区域内排烟设备。
5)本项目利用车库入口坡道自然补风;6)每台排烟风机均配有动态节流仪,它可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实时控制风机风量;风机电源及消防信号接入相应动态节流仪的箱体内,但消防电源及信号不允许经过箱体内的变频器,火灾时,变频器短接,由消防信号直接启动风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行;4.2 疏散楼梯本项目疏散楼梯均可自然排烟;4.3 中庭中庭在高处按规范设置电动排烟窗;4.4 内走道1)本项目一、三及四层各房间及内走道均可自然排烟;2)二层内走道按有关规定,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设备吊装于公共卫生间;4.5 排烟系统风管、风口、风阀全部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所有排烟风管均采用非燃材料保温隔热。
5 人防设计5.1 本工程为六级人防工程,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2个二等人员掩蔽所(分别为1200人)5.2 二等人员掩蔽工程设清洁式、滤毒式和隔绝式三种通风方式,清洁式风量标准:≥5m3/p·h,滤毒式风量标准:≥2m3/p·h,隔绝防护时间≥3h,CO2允许体积浓度≤ 2.5%,防毒通道(简易洗消间)换气次数≥40次/h。
5.3 战时二等人员掩蔽工程滤毒式通风时超压排风,清洁式时干厕所排风至扩散室。
5.4 战时清洁式和滤毒式风机选用电动风机,平时安装,风管平战合用。
战时设备粗过滤器、过滤吸收器平时均安装。
密穿管,短管气密测量管、超压测压管、自动排气阀及相应管道应预埋安装到位,设置在染毒区的进排风管应采用厚度3mm的钢板焊接成型,风管应有0.5%的坡度坡向扩散室。
尾气监测取样管末端设截止阀,放射性监测取样管和压差测量管末端均设球阀。
5.5 设计选用的防护通风设备,必须是具有人防专用设备资质厂家的合格产品。
5.6 战时通风设备按要求均应安装到位,其中过滤吸收器平时不拆封,战时拆封连接,平时系统停止运行,关闭战时不使用的通风机及通风管道的阀门并进行战时通风系统的调试。
战时通风系统平战转换应在15天内完成。
6 消声、减振6.1各空调通风设备采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必要的消声隔声措施。
6.2新风机房、风机房及泵房由建筑专业做消声处理,机房门采用防火隔声门。
所有新风机组进出口均设消声器,以满足工作场所的噪声标准要求。
6.3新风机组、制冷机组、风机及水泵等旋转设备均设置减震器,设备基础采用减振基础,进出口管均采用柔性连接,以减小振动及固体传声7 节能设计与环保措施7.1 采用高效、节能型空调设备,其性能系数、效率均应符合国家节能标准的规定值;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3.8(Q≤28KW),≥3.75(28<Q≤84KW),≥3.70(Q>84KW);7.2 多联式空调系统选用集中监控系统,通过监测各个房间的空气参数来控制流过各个房间的冷媒流量,从而使各个室内机之间始终处于最佳状态;7.3 通风系统选用高效风机,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均≯0.32W/(M3/H);7.4 排风设系统配有动态节流仪,平时运行时,风量由相应动态节流仪根据车库内CO浓度进行实时调节(当车辆较少时,可在保证空气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能源);7.5 空调风管、水管和冷媒管的保温材料均采用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好的产品;7.6 空调风管、水管和冷媒管的保温材料和厚度符合节能规范的要求;7.7 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空调运行时的冷热损失;7.8 空调通风系统采用低噪声设备,安装均采用减震、隔震措施,以控制噪声对室外环境的影响,使之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控制标准;7.9 所有空调通风的设备机房围护结构内侧贴吸声材料,机房开向公共区域的门应采用防火隔声门;7.10 设于室外的通风空调设备,根据周围环境的要求进行有效的隔声处理;7.11 制冷设备的制冷剂采用环保型;二、保证质量措施1.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程序,处理好各道工序;2.和其他相关专业充分沟通,处理好相关问题;3.和有关审图部门密切沟通,掌握好规范要点。
三、缩短工期措施1.将本次投标文件的编制作为“扩初设计”来看待,一旦中标,可迅速进入“扩初设计审查”等各项有关程序,缩短设计周期;2.考虑和建筑、电气等专业间的配合事宜,提早开展有关设计工作,缩短设计周期;3.慎重采取各专业技术措施,便于材料采购和施工迅速开展,缩短工程总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