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名词解释(试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委员会2008年8月22日组织牵头单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技术承担单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协作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审定:主要编写人员:参加人员:土地利用规划名词目录(236条)1.基本名词(33条) (5)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规划区规划期限规划目标规划指标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基本农田土地利用规划区土地用途管制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耕地区其它农地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城镇近期建设用地区工矿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其它用途区土地利用方针土地利用问题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可持续利用2.总体规划(55条)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程序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城市扩展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水平基本农田保护率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图中心城区建设规模控制图市域建设规模控制图土地用途管制规则规划图件园地规模林地规模牧草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交通水利用地规模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工矿废弃地复垦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规划大纲规划成果中心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土地利用分析与调查评价(53条) (1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产出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土地利用生态效益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人均牧草地人均土地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单位播种面积产量单位播种面积产值单位草场面积产量单位草场面积产值单位林地面积产量单位林地面积产值单位园地面积产量单位园地面积产值单位水面面积产量单位水面面积产值单位建设用地产值单位产值占地率耕地灌溉率耕地复种指数土地利用集约度容积率林木覆盖率水面利用率中低产田比率受灾面积比率土地盐渍化面积比率水土流失面积比率土地沙化面积比率土地人口承载力农用地产能农用地理论产能农用地可实现产能农用地实际产能土地质量土地评价土地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保护土地利用潜力调查土地利用潜力分析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农用地分等定级耕地等级折算土地利用动态监测4.专项规划(38条) (13)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体系土地开发整理区土地开发整理综合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开发规划土地开发潜力土地整理规划土地整理区土地整理区调查土地单项整理区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城镇用地整理村镇用地整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独立工矿用地整理基础设施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划土地复垦潜力待复垦土地土地复垦区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布图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耕地整理潜力分布图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布图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土地开发潜力分布图建设用地置换区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5.规划管理(31条) (16)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法规体系土地规划资质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审批制度土地利用规划成果备案土地利用规划档案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告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土地利用规划检查监督制度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划拨用地目录单项选址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定额建设用地管理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农用地转用审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占补平衡挂钩政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公众参与规划衔接协调规划论证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实施评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程序“四查清、四对照”6.其他规划(17条) (1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域城乡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农业区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矿产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7.经济社会(9条) (21)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农村居民点人口流动人口户籍人口“两栖”人口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人口预测1 基本名词(33条)1.1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属性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
1.2土地利用现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调查时土地的利用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状况。
1.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归纳、划分。
1.4土地利用规划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土地自然条件等,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进行安排以及制定相应措施的过程。
1.5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各级各类的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的整体。
按行政层次分为国家级规划、省级规划、市级规划、县级规划和乡级规划;按规划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以及根据需要编制的区域性规划等。
1.6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需要,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础上划分的土地类别。
1.7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报批和实施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土地利用规划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查询、输出和传输的信息系统。
1.8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范围。
1.9规划期限从规划实施起始年到规划目标年的时间段,一般包括规划近期(五年),规划远期(十年)。
1.10规划目标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达到的总体目的。
1.11规划指标根据规划目标,在规划期间所要实现的定量化的具体任务。
可以分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两类。
约束性指标必须实现的规划指标。
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规模等。
预期性指标期望达到的土地利用指标。
如园地面积、林地面积、牧草地面积等。
1.12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1.13土地利用规划区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适宜性和利用方向、方针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分的区域。
土地利用规划区主要用于地(市)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14土地用途管制区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根据管制规则的差异划分的区域。
土地用途管制区用于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一般耕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不作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区域。
其它农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般耕地区以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
主要用于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土地利用类型区。
林业用地区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的土地利用类型区。
牧业用地区主要用于牧业生产,以及直接为牧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牧业设施的土地利用类型区。
城镇建设用地区为城镇(城市和建制镇)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
城镇近期建设用地区是指在城镇建设用地区内为城镇近期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
工矿用地区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内配置的其他工业用地。
村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农村居民点(村庄和集镇)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
风景旅游用地区具有一定游览条件和旅游设施,为人们进行观赏、休憩、娱乐、文化等活动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
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为对自然、人文景观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用途区。
其它用途区根据实际管制需要划定的其他土地用途区。
1.15土地利用方针为实现规划目标而确立的土地利用的方向和原则。
1.16土地利用问题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利用目标存在的差距。
1.17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对规划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动态变化,结构和布局,利用现状、利用程度和效益等进行的分析,明确规划区域土地利用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找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8土地利用战略对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全局性和长期性问题的策略。
1.19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当前的土地利用不能对后代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即土地的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有利于人类今后的长远发展。
2 总体规划(55条)(注:关于指标或规模的词条如没有特殊说明均指规划)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级政府为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综合目标,对本辖区一定时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在时间、空间和结构上统筹安排的过程。
2.2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全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进行的统筹安排的战略性、政策性规划。
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和指导下级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2.3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统筹省域行政范围内土地利用的战略性、政策性、综合性规划,依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立足本级人民政府在土地利用管理上的职责,对辖区土地利用管理的政策性指导和对全社会用地的宏观控制,对各业、各类用地和重大土地利用活动做出统筹安排,其中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
2.4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统筹市域行政范围内土地利用的结构性、政策性规划,是在上级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进一步研究分析地市域土地的供需情况,综合研究提出各类用地供需总量指标,提出各地域土地利用的方向和管理措施,重点确定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增长边界,处理好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的关系,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点地区,并将耕地等重要土地资源的控制指标分解到县级政府,为全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管理和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统筹县域行政范围内土地利用的实施性规划,依据上级规划要求和本地土地资源特点,分解落实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标,划分土地用途区,重点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城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自然和人文保护区等,落实中心城镇,交通、水利、能源、环保等重点建设项目规模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