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合同风险的防范(一)
摘要:结合工作实践,针对合同起草、审核及履行各环节谈一谈对合同风险防范的一些认识和见解。
关键词:合同风险;防范;基础;保障
众所周知,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离不开合同,一份合同就像是一面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镜子,透过合同你可以感受到一家企业对合同是否重视、法治氛围是否浓厚、市场意识是否强烈、业务管理是否精细、业务流程是否合理、合同经办员工是否尽心。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针对合同起草、审核及履行各环节谈一谈对合同风险防范的一些认识和见解。
1合同起草是风险防范的基础
1.1关键条款约定明确
笔者曾经经办过一起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该工程项目包括几个标段,我方合同内的价格条款援引了另一标段的价格但证明该价格的证据材料是复印件。由于第三方不予配合导致我方不能提供证据原件,加之我方提出的调查取证申请法院亦未受理,最后只能通过鉴定来确认结算价格。这一案例充分说明对于关键性条款最好不要采取援引的方式,如果进行援引也要拿到被援引文件的原件,否则在诉讼中就要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风险,而且还要支付额外的成本来实现诉讼目的,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1.2缩略用语应作定义
合同语言追求言简意赅,但并不是说只要签约时双方经办人员能明白用意就可以任意缩略。凡是在合同内落字的词语均要反复推敲,以保证仅能得出唯一性的解释,绝不可存有歧义以至于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成为被对方致命攻击的武器。对于可能存在歧义的意思表示,笔者主张要么用长句表述,可以多用限定语,不要嫌繁琐;要么采用定义的方式,明确其在合同内的具体涵义,以避免将来去证明真实意思表示的麻烦。
1.3履约顺序格外注意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有些企业由于担心对方的履约能力问题而停止履行合同义务,殊不知这已使自身沦为违约方,并可能要承担违约责任。为避免前述情形的出现,起草合同时在合同义务的安排上应尽量将对方合同义务的履行时间放在己方之前。当然,如果双方谈判地位悬殊,在履约顺序上无法作出有利的约定,那么在怀疑对方的履约能力时,应该依据合同法对不安抗辩权的规定来有礼、有力、有节地维护己方的合法权益。
1.4生效条款认真设计
当事人一般会约定合同在签字盖章后生效,当然法律法规要求办理批准或登记手续方可生效的合同另当别论。但是,一些公司考虑到母公司对该项目有不予批准的可能,有时会与对方约定合同在母公司批准后生效。但是,市场竞争瞬息万变,附条件生效的条款反而给对方留下了毁约的空间。因此,对于那些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项目,承办人员在设计合同生效条款时要作出充分的考虑,以避免因内部审批效率问题而错失商机。
1.5合同内容宜繁忌简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和儒家礼让文化的影响,一些企业的领导干部及具体业务承办人员对合同内容的详略程度存在错误认识,甚至感觉难以破开情面与对方商榷具体详细的条款,认为在合同履行中去相互磨合更为稳妥。这实际上已经为合同的履约风险埋设下了重大隐患,且往往在对方不诚信的情况下容易被对方加以利用。为防范出现前述情形,笔者一贯主张“先小人后君子”,在起草合同时应尽量预见到履行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形并予以规范,可以说“不怕写不好,就怕想不到”,合同内容约定的越详细对双方的保护力度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