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目录第一章路基工程 (3)一、路基挖方 (3)二、路基填方 (3)三、台背回填 (4)四、特殊路段的路基填筑 (4)五、软基处理 (5)六、填石路堤 (5)第二章排水工程 (6)一、中央分隔带排水 (6)二、浆砌片石边沟、截水沟、排水沟 (6)三、砼预制块边沟、排水沟、截水沟 (7)第三章防护工程 (7)一、浆砌片、块石护面墙、锥坡、挡土墙、护坡 (7)二、砼预制块防护 (8)三、三维网植被 (8)四、TBS、厚层基材、高次团粒生态防护 (9)五、挂网锚喷及挂网喷射砼 (9)六、预应力及框格预应力锚索 (9)七、锚拉桩墙 (10)第四章桥涵工程 (10)一、模板 (10)二、钢板堆放 (11)三、电焊 (11)四、水泥砼拌制 (11)五、水泥砼的浇捣 (12)六、养护 (12)七、钻孔灌注桩 (13)八、挖也灌注桩 (13)九、预制空心板梁(小箱梁) (14)十、梁板安装及先简支后连续体系转换 (15)十一、预应力砼连续梁在移动模架上浇筑 (16)十二、悬臂浇筑连续箱梁 (17)十三、立柱、盖梁 (17)十四、预制板梁(小箱梁)安装 (18)十五、桥面系 (18)十六、箱通(涵)砼浇筑 (20)十七、砼修补的工艺要求 (20)十八、料石镶面的工艺要求 (20)第五章隧道工程 (20)一、施工准备 (20)二、施工测量 (21)三、洞口工程 (21)四、洞身开挖 (21)五、初期支护 (22)六、开挖辅助作业(超前支护) (22)七、防、排水 (23)八、二次衬砌 (23)九、监控量测 (24)第一章路基工程一、路基挖方1、边坡放样要准确,确保开挖要一次到位,严防返工处理。
对深挖路堑、高边坡应先制定专项的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路基挖方前必须先清除表土,做好截水沟和临时排水设施。
路基开挖后,如发现有地下渗水,应加深边沟并及时进行处理,将地下水引出路基范围。
3、注意爆破安全,应以小型松动爆破为主,严禁过量装药爆破。
边破开挖距设计50㎝时,应采用光面爆破或人工开挖。
土质路基深挖等工程地质不良路段应按设计及时防护,并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4、路堑边坡不允许留有松动危石,并应及时修好上边坡。
路堑开挖时,不论开挖工程量和开挖深度大小,都应由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洞取土,超挖部分应在防护工程施工时用浆砌片石填实。
5、土质路基深挖等工程地质不良路段应按设计及时防护,并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6、承包人在路堑挖方施工过程中发现软弱夹层及断裂层或实际地质与设计有出入时应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代表,以便及时变更,加强防护,防止滑坡。
7、路基挖至设计标高后,如仍有非适应性材料,应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代表,以便及时变更,进行换填处理,确保路基质量。
8、在半填半挖路段,严禁将挖出的土石料堆积在山坡脚,如不可避免要及时清除处理,以免影响台阶的开挖和填方段的压实。
二、路基填方(一)填料要求1、路基填筑松铺层厚不得超过30㎝,采用宕渣或级配砂砾填筑,材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5㎝,路槽底面以下0~80㎝范围内粒径不得用大于10㎝,且含泥量不得超过8%。
2、填料粒径要严格控制,解小工作必须在料场用轧石机进行,不允许在摊铺现场进行采用大面积人工敲碎方法解小,超粒径的石块必须清除出场。
现场监理应严格控制粒径的大小及解小方法。
3、宕渣填料应均匀,避免出现粗粒或细粒过于集中的现象,当石块含量较大时,应增撒较小粒径填料填塞空隙以保证其压实度,且厚层相应减小。
(二)施工准备1、填筑路基前,承包人必须先挖好临时排水沟,临时排水沟一般不得小于50㎝×50㎝,并保持畅通。
一般应先疏干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再进行清表、碾压、原地面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路基填筑(特殊情况允许先填筑第一层宕渣压实后再开挖检测原地面压实度)。
2、试验路段。
路基施工前,承包人应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路基修筑长度不小于100m的试验路段,以确定不同材料在不同压实机械下的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工序及组合方式、最佳含水量等。
试验结果经驻地监理工程师批准、报市指挥部工程处备案后方可进行大面积路基填筑。
3、路基填筑施工前,应按填方施工段(一般的零填挖至下一个零填挖桩号为一施工段)编制填方施工计划图(以纵断面结合横断面编制分层控制标高、总层数、拟填筑段落层次划分等)。
(三)施工工艺1、打格上料,标示上料间距,控制层厚。
松铺厚度采用试验路段松铺层厚度的90%,并应控制在30㎝以内。
2、挂线摊铺,摊铺时应每隔20m纵(横)向拉线整平,每层路基面应设2~3%的横坡(第一、第二层松铺时就应进行横坡调整);为便于削坡,路基边缘外侧1m范围内,宜用较细材料填筑。
3、纵留台阶,纵向施工段落初必须留台阶,每级台阶宽度不小于2m。
4、刷坡同步,每层路基填筑后应立即进行刷坡(30㎝的预留超宽仍应保留),每隔20m在路基边坡上用砂浆抹一道临时流水槽,防止雨水冲刷边坡。
5、百米标尺,整百米处必须在左(右)侧打设百米桩、公里桩及合同段间交接牌。
6、铺有土工隔栅的范围内,必须先用细集料填筑、夯实,再进行其他路段摊铺。
7、压实设备采用20t(静压)以上重型振动压路机。
宕渣路基压实度(固体体积率)应在层厚和碾压遍数符合要求、振压两遍无明显轮迹后方可检测。
8、每层检测,压实后应及时检查其压实度(承包人自检、监理抽检),合格后方可填筑其上一层。
否则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9、挂牌施工,每段路基(超过1公里时,以1公里作一个施工段落)必须设40㎝×60㎝的标志牌,标志牌型式及标示的内容如下:三、台背回填(一)总体要求1、桥台台背、箱涵及通道两侧应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进行填筑。
碎石及砂砾的级配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不能用级配不佳,空隙较多的清宕渣或筛砂余砾填筑。
每层层厚不大于15㎝,并先在台背划好红线、注明层次。
2、台背回填的范围应符合每座桥台的设计要求,并注意透水管、土工布的布设位置。
3、应做好临时排水工作,防止台背后积水,影响路基质量。
渗沟和泄水管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
4、回填从填方基底到路堤顶面分层压实度要求达到96%以上(固体体积率要求达到87%以上)。
在回填压实施工中,应对称回填压实并保持结构物完好无损。
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应使用小型机动夯具或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其他方法压实。
(二)台背回填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工作⑴、按台背回填体积计算填料用量,组织填料进场,堆放在台后的路基上,同时取样做原材料试验。
⑵、按确定的台背回填范围将回填基坑挖修成型,与路基结合部挖成0.8m×0.8m的台阶形状,便于回填搭接。
基坑底部的表土应彻底挖除,基底要求进行夯实度满足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同时对基底进行调拱,土拱横坡为4%,并按照图纸要求放置排水管,以将水排向两侧。
2、摊铺;用搭建的铁皮料斗将填料下至基坑内,用人工摊铺至刻度线。
3、碾压:摊铺完毕后,台身下部采用2KW电动平板振动夯夯振压实,振压时应重叠1/2夯实面,振动夯压遍数按压实度标准进行控制,台身上部根据回填宽度可用压路机静压,压实度遍数按照压实度标准控制。
4、检测:压实后应进行压实度指标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施工。
四、特殊路段的路基填筑1、沿河、池塘路段的处治:施工时需先排水疏干、清除淤泥土、并按设计要求的工艺处理后,再用碎石含量较高的土石混合料填至原地面线或监理工程师要求的标高。
2、半挖半填路段:对原地面坡度不陡于1:5的横纵向半填半挖路段,在进行清表翻松原地面表土后分层填筑;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将原地面挖成不小于2.0m的台阶,并按设计要求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等进行加固处理,再分层填筑,以减少填挖间不均匀沉降。
3、零填及土质(软石)挖方路段:地下水较丰富,路基强度不高且土基E0值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需做换填处理,一般地段换填80㎝级配良好的碎石或砂砾等高强度透水性材料。
4、高填方路段:为增加路基的稳定性,提高路基承载力,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如填料来源不同,性能相差太大时,应分层填筑,不应分段或纵向分幅填筑。
5、路基与便道相交处缺口:随着路基填筑的逐层抬高,如便道未相应抬高,就会形成缺口。
等到路基填筑到顶面后,再来补这个缺口,缺口部位的总体压实度就会偏底,工后沉降就会比相邻部位要大。
因此,便道应随着路基填筑的抬高而抬高。
五、软基处理1、塑料排水板⑴、塑料排水捕板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相应的规范要求。
施工现场堆放的塑料排水板必须要加以覆盖并置于洁净干燥处,防止污染和暴露在空气中老化。
(2)、插入过程中导轨应垂直,钢套管不得弯曲,透水滤膜不得被撕破和污染;排水板底部应有可靠的锚固措施,以免拔出套管时将芯板带出。
下料时应考虑塑料排水板在钢套管拔起时的回提长度。
上卷塑料排水板末端的余长不得与下卷相接,露出砂砾排水层表面的塑料排水板端部应及时曲线回折埋设于砂砾排水层中。
(3)、塑料排水板留出孔口长度应保证伸入砂垫层不小于50厘米,使其与砂垫层贯通,并将其保护好,以防机械、车辆进出时受损,影响排水效果。
(4)、塑料排水板需接长时,应采用滤水膜内平搭接的连接方法,为保证输水畅通并有足够的搭接强度,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厘米。
2、粉喷桩⑴、粉喷桩大面积施工前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选择典型路段进行试桩(不小于5根),以获得相关施工参数,各桩施工时需进行全桩长的复搅。
试验路段试桩检测报告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方可进行全路段大面积施工。
⑵、每台粉喷桩钻机均应配备可以控制桩身每米喷粉量的控制设备。
⑶、粉喷桩桩底应穿透软弱层使桩尖置于硬土持力层上,施工中若发现软弱层厚与设计出入较大且机械无法打设时,应及时与肩理、设计单位联系。
⑷、制桩过程一定要保证边喷粉、边提升连续作业,发现喷粉量不足时,应整桩复打;如出现断粉,复打重叠孔应大于1米。
⑸随机检测不合格的路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补打。
3、管桩⑴、管桩应购买专业化生产的产品,并应附有质量合格证、出厂合格证、原材料检测证明等有效凭证。
⑵、管桩存放、吊装、移位、定位、打设、接桩、焊接等具体技术要求需符合设计以及“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结构设计通用图集”(2002浙G22)。
⑶锤击沉桩应选用合适的桩锤,宜重锤轻击。
静压法沉桩,压桩设备应有加载反力读数系统,其桩架应按额定的总重配置压重,并保证压桩机在压桩过程中机械性能保持正常运转。
4、其他注意事项⑴、施工现场应干净、整洁,排水应畅通,垫层砂砾应洁净、坚硬,有良好的级配,渗透性应满足要求。
⑵、加筋用土工织物的各项材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到场的材料须附有合格证,铺设时必须张拉绷紧,并严禁在其上通行车辆,加筋材料上下层接触面均应填筑细集料,不得包含尖锐料、超大料。
⑶、软基路段填筑前,须先埋设观测沉降用的机具、仪器,按设计提供的指标观测,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