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艺管理制度考核管理办法

工艺管理制度考核管理办法

甘肃中水电水工机械有限公司祥云分公司工艺管理考核办法二0一三年三月批准: 审核: 拟制:工艺管理制度考核办法1 范围加强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工艺管理工作和工艺纪律的考核。

2 职责2.1 工程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司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制定、修订产品的工艺技术文件和生产现场的工艺纪律和日常监督工作。

品质管理办公室负责工艺纪律的监督工作。

2.2 生产车间各班组负责执行工艺纪律,并按要求进行工序质量控制。

3 内容和要求3.1 工艺技术文件的管理3.1.1 工艺技术文件包括产品的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等。

3.1.2 工程管理办公室提供生产车间有效版本的工艺技术文件,确保其完整性、正确性与统一性。

3.1.3 工艺文件的发放、使用、管理应进行登记签字。

3.1.4 各生产工序班组应有本岗位工艺操作规程的有效版本。

3.1.5 生产车间在用的工艺技术文件不得擅自更改,当发现错误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时应及时向工程管理办公室报告,由工程管理办公室工艺员负责对原工艺文件进行审核更改。

3.1.6 工艺文件的修改不得采用涂改方式,应将更改部分用实线划去,然后在附近填写更正的内容。

3.1.7 在更改部位附近标注本次修改所用的专用标记,并在文件更改栏内填写本次更改所用的专用标记、更改处数、更改通知单编号(如有)、日期和更改人签字。

3.2 生产现场的工艺管理3.2.1 各生产工序的操作者,应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工艺操作规程。

3.2.2 在加工前应按工艺规程对本工序的加工条件进行调整以达到规定要求。

3.2.3 各工序的生产操作人员、应认真按工艺操作规程要求对产品进行加工。

3.2.4 当因生产条件变更或遇有技术疑难问题时,应及时向工艺技术人员报告,由工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或调整后方可继续加工。

3.2.5 所有设备和工装均应保持良好的状态,计量器具应按周期进行检定或校准,不得超期使用。

3.2.6 生产操作人员应坚持“三按”生产(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和“三检”制度(首检二检终检)。

3.2.7 生产车间要做好“三定”工作,即定人、定机、定工种。

3.2.8 生产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经考试或考核合格后,持操作证上岗,并按规定保养好使用的设备。

3.2.9 生产操作人员使用的工艺文件应保持完整、整洁,对在制品、量检具、工装等要妥善存放,保持工作场地整洁卫生。

3.2.10 工艺贯彻率要达到95%以上,计算公式如下:工艺贯彻率=已贯彻的工序总数/应贯彻的工序总数X100%3.3 工艺纪律检查与考核3.3.1 工艺纪律检查的内容见《工艺纪律检查记录》(附后)3.3.2 工艺纪律考核的组织和实施3.3.2.1 对生产现场的工艺纪律日常监督由检验员实施,发现违反工艺纪律的行为应责令其纠正,否则不得将其产品放行,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员承担。

3.3.2.2 全厂性的工艺纪律检查由工程办负责,每季度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按工艺纪律检查考核表要求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得分85 分以上为合格,90-95 分为优良,96 分以上为优秀。

检查结束后应写出考核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处理措施,责成有关部门整改。

工艺纪律检查考核表部门: 编号: 年 月 日共2页第1页 表码号工艺纪律考核表表码号部门: 编号: 年月日共2页第1页甘肃中水电水工机械有限公司祥云分公司工艺管理制度二00三年三月批准: 审核: 拟制:说明加强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加强我公司工艺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工艺技术的进步,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工艺管理制度”的制订,目的是为分公司工艺工作的运行提供依据。

目录第一章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性审查和会签制度第一章工艺文件齐套性规定第三章工艺文件拟定程序第四章工艺文件各级签字者的责任第五章工艺技术攻关、工艺试验及其鉴定制度第六章工艺文件更改制度第七章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办法第一章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性审查和批准制度1.1.产品设计文件必须经过工艺性分析和批准,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获得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1.2.工艺性审查和批准程序。

1.2.1.产品设计文件的工艺性审查、批准,由产品主持工艺师组织进行。

1.2.2.待审查的设计文件底图先划分工艺类别。

再由相关专业工艺人员编制、审查,并会签。

1.2.3.审查过程中如有分歧意见,由总工程师召集有关工艺人员和制作人员协商解决。

1.3.工艺性审查主要内容1.3.1.产品材料工艺性审查(1)材料牌号、规格、状态和技术要求是否正确,选用是否合理。

(2)净重栏是否填写1.3.2.结构工艺性审查(1)设计基准是否符合工艺要求(2)结构要素是否合理(3)技术要求是否适应本公司的设备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

(4)结构尺寸、形状是否有利于加工和检测。

(5)整、部件分级是否适应装备工艺要求。

6)整、部件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本公司有无对应检测设备和手段。

(7)引证文件是否合理、正确。

1.3.2.工艺正确性审查(1)工艺是否按图纸、技术规范等编制;(2)工艺是否存在结构性错误;(3)工艺图下料尺寸是否有焊接、加工余量;(4)工艺图尺寸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5)结构工艺形位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1.4.工艺性批准要求。

1.4.1.工艺批准工作按整套进行。

1.4.2.待审查的设计文件底图,必须有设计、审核人员签字。

1.5.本公司设备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或难以达到的设计要求,由总工程师组织拟定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

例如外协、攻关、申报技措计划等。

第二章工艺文件齐套性规定2.1.生产定型工艺文件有五类十六种2.1.1.工艺规程(1)结构工艺(2)焊接工艺(3)防腐工艺(4)加工工艺(5)返修工艺2.1.2.工艺装备(1)专用工装(2)自制工装图册(3)专用设备2.2.工艺员可以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酌减工艺文件的种类,但需经总工程师的批准。

2.3.新产品设计定型前工艺文件需要齐套内容,由分公司总工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三章工艺文件更改制度3.1.用途本制度适用于工艺文件的临时性和永久性更改。

3.2.工艺文件更改的种类6.2.1.临时性工艺更改由于材料、工具、设备等原因引起,暂时不能按工艺规程加工或装配的临时性工艺变动。

3.2.2.永久性工艺更改由于设计更改、工艺改进、消除错误等原因引起的永久性工艺变动。

3.2.3.永久性工装更改由于设计更改、工艺更改、消除错误等原因引起的工装图纸的永久性变动。

3.2.4.工装紧急更改直接更改生产现场的工装图纸。

3.3 更改方式更改使用黑色签字笔在错误处划横线或斜杠,然后再附近空白处进行正确的更改,更改处说明更改类型及更改依据,并注明更改人姓名及日期。

若是大范围更改,可采用替换此页工艺卡/图的方式,并注明更改次数。

3.4 “更改原因及依据” 按以下三种原因选填。

并注明依据的编号(1)设计更改(2)工艺改进(3)消除错误3.5 修改拟、审程序分公司工程办工艺员拟制——工程办主任审核——总工程师批准第四章工艺文件各级签字者的责任4.1.拟制、设计者的责任4.1.1.正确性:符合图纸、工艺规程。

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稳定的产品。

4.1.2.经济合理性:保证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工艺设备、专用工装、标准工具、加工方法、加工余量选择经济合理。

4.1.3.继承性:努力提高对原有工艺方案、典型工艺、工艺装备等的继承性。

4.1.4.完整性:确保工艺文件齐全、完整。

4.1.5.协调性:按工艺文件生产时,各生产单位不产生工艺上的矛盾。

4.1.6.安全性:按工艺文件生产时,工人操作安全。

4.1.7.标准化:编制工艺文件中,遵循工艺标准化要求,认真贯彻各级标准及标准化有关规定。

5.2.审核、复核者的责任4.2.1.对工艺文件的正确性、工艺方案合理性、专用工装选用的必要性等负责。

4.2.2.对操作安全性、质量控制可靠性、材料毛坯类型、主要工艺技术要求的经济合理性负责。

4.2.3.对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和协调性负责。

4.2.4.对标准和有关技术法规的贯彻负责。

4.3.标准化人员的责任4.3.1.对有关标准化法规和标准的正确性负责;对工艺文件的贯彻负责。

4.3.2.对工艺文件签署齐全和完整性负责。

4.3.3.对工艺文件保持高的继承性负责。

4.3.4.对材料、标准工具选用符合现行标准负责。

4.4.对签署的一般要求4.4.1.工艺文件签署必须齐全,一人只许签署一栏。

4.4.2.各级签署要认真履行职责。

4.4.3.字体清楚、注明日期、不准代签、不准摹仿他人笔迹冒名签署。

4.4.4.非本企业人员不得在工艺文件中签署。

第五章工艺技术攻关、工艺试验及其鉴定制度5.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为工艺技术关键或工艺试验项目。

5.1.1.成批生产中的不稳定项目。

5.1.2.技术要求高、工艺难度大,本公司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工艺关键件5.1.3.试制期间未彻底过关,降低技术指标通过。

成批生产中需要继续解决的项目。

5.1.4.成批生产中新发现的,带有普遍性质量问题的项目。

5.1.5.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5.2.工艺技术关键和工艺试验项目等级划分原则。

5.2.1.按关键工序的难易程度和技术要求划分等级。

5.2.2.共分五级一级:国际先进水平。

首创、或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的项目。

二级:国内先进水平。

国内首创,或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的项目。

三级:国内已掌握,但我厂还需花费很大努力,经过试验才能掌握的项目。

四、五级:需经努力,采取措施后才能解决的项目。

5.3.项目确定程序5.3.1.工艺技术关键和工艺试验项目,需经分公司技术处确认,统一归口管理。

5.3.2.产品工艺关键件和不稳定项目按相关重要程度和规范要求确定。

5.3.3.项目批准后,由各分厂主管领导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工艺技术攻关和工艺试验措施计划,经主持工艺师同意。

分公司技术领导批准后实施。

一、二级项目的措施计划,还需要主管领导批准。

5.3.4.由各分公司主管领导负责组织实施。

处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5.4.工艺技术攻关和工艺试验的计划管理。

5.4.1.措施计划批准后,由公司技术处下达工作令号,转发生产计划、物资、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疏通业务渠道。

进度由生产计划部门统一协调、考核。

5.4.2.攻关和试验中所需物资,由实施小组开列清单。

技术处主管人员审批后,报供应部门领取。

5.4.3.工时定额由生产部门制定,实施单位按项目工号单独统计。

5.4.4.实施过程中跨单位的协作。

由生产计划处协调。

5.4.5.攻关和试验费用,按项目工号汇总统计。

摊入生产成本。

5.5.攻关标准和鉴定程序。

5.4.1.攻关标准(1)加工对象符合产品设计或工艺技术要求。

合格率在75%以上,具体项目具体规定。

(2)工艺规程、工艺装备、通过生产验证,操作工人已基本掌握操作技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