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作者:范星旭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05期
摘要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增长的压力,现有的自然水产资源非常紧缺,很多时候无法有效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需求,于是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只有通过提高各类农产品的产量,才能积极有效地保证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

近些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已经在养殖业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与其它类型的养殖业相比,水产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明显很高,但是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已经受到水污染现象的严重影响,因此本文以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为主题展开讨论,希望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策略
所谓的水产养殖过程中涉及到的水污染问题,就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由于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或者污染,从而导致了水体生态平衡被打破,在这种不平衡的生态水体环境下无法为养殖品种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另外被破坏的水体环境还会对养殖业生产行业链条发生破坏作用,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则会让水生态环境的污染越来越重,最终还会让水产养殖业本身蒙受损失和发展的阻碍。

1 积极有效发展水产养殖的重要意义
水体内的多种鱼类本质上都属于水体变温动物,与陆地动物相比其有着较高的饲料转化率,与其它行业的肉类相比,水产动物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能够为人们提供充足的日常所需蛋白营养。

当前随着全世界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更多的动物类蛋白营养,由于渔业的发展始终停滞不前便无法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蛋白类食品,于是只有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才能够有效弥补远洋渔业捕捞产量的不足,既能解决过度远洋捕捞对环境的破坏问题,又能实现生态的自然平衡,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最终促进我国水环境生态健康平衡的发展。

2 当前水环境遭受水产养殖的污染的原因
近些年来,由于水产政策的支持,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已经迅速发展起来,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缺少整体的规划和完善,水产养殖出现了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在发展水产养殖业中出现了外来富有营养的植物污染源闯入了养殖水域,当养殖水体处于富含营养化状态时,水中的氧气含量会急剧下降,这就非常容易造成大批量水产养殖动物的死亡,如果这些水产养殖动物的尸体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便会给水体环境带来更加严重的二次污染,最终给养殖水体质量和水生态平衡带来恶劣影响;第二,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离不开饲料的投放,因此,很多时候由于养殖饲料受到了污染后再被养殖者散播到水中,水产养殖的动物因为吃了受到污染的饲
料而导致死亡,此时养殖者并不知情具体情况,时间久了死去的水产养殖动物的尸体会对水体以及水中其他的鱼类和动物生存带来威胁,同时水中的鱼类和其他动物受到了污染,被成功打捞送上人们的餐桌后会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更有甚者会造成人的食物中毒等情况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第三,很多时候养殖者投放量过多的饲料,这些剩余饲料在水中分解后形成的新的物质则会加重水中的淤泥数量,这就无形中造成了二次污染,当前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还无法彻底实现水体更换,因此这种现象会持续加重养殖水体的污染而得不到解决;第四,很多养殖者会在饲料中添加营养剂,这些营养养料会被水产养殖的动物通过代谢后排出体外,越来越多的代谢物经过堆积便造成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持续加重。

3 积极加强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对策
3.1 加强水产养殖区域水环境风险调控
第一,要想加强水产养殖区域水环境风险的管控,就要积极采用合理、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措施,科学地运用规划的措施和办法合理划定水产养殖区域,加强水产养殖的有效管理;第二,积极建立层次分明、系统科学的水产养殖管理体系,只有完善的、科学的水产养殖管理体系才能积极为水产养殖环境做出科学、精确地评估,根据精确地评估结果最终科学地完成水产养殖的规划和选址工作。

3.2 积极发展循环式环保水产养殖行业
所谓的循环养殖就是指将不再适宜水产养殖的水体通过消毒、过滤、沉淀等处理手段,将水产养殖使用过的水体改良成为优质水体,这样既能有效解决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又能实现节约用水的效果,大幅度降低水产养殖的成本,目前能够对水体环境产生修复作用的技术有很多,第一,采用物理高新技术有效提升水体氧含量或者化学净化修复技术实现水體的净化;第二,通过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种植实现水体的净化;第三,采用湿地人工循环水处理技术,积极处理污染的养殖水体,以实现水体的净化。

3.3 积极优化水产养殖结构
当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急需引进国外先进的水产养殖理念和技术,不断优化水产养殖结构和模式,通过改善我国水产养殖现有的环境污染状况,科学地规划水产养殖行业结构,不断提升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4 积极采用绿色养殖方式
高度重视绿色水厂养殖方式的应用,只有绿色养殖方式才能给水产养殖的水体环境带来较低的污染。

所谓的绿色养殖具体是指采用无病毒、无污染、无重金属超标的饲料喂养水产养殖
产品,另外在具体的养殖过程中尽量使用低抗生素药物,始终保持水产养殖所需水体保持健康生态的水体环境,通过采用绿色养殖方式有利于促进我国水产养殖市场的持续发展和扩大。

4 结语
只有不断生产出无污染的安全水产品,才能够保证人们的健康生活品质,未来我国要想实现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水产养殖业,就需要社会各界对绿色水产养殖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推广,最终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丙超.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初探[J].农家参谋,2019(14):180.
[2]邓涛.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J].吉林农业,2019(13):68.
[3]李海润.关于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与其控制策略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5):187.
[4]丁一.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控制对策[J].吉林农业,2019(05):67.
作者简介:范星旭,男,1989年5月2日,本科,研究方向:水产养殖,助理工程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