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致车间员工的一封信亲爱的四车间弟兄们:你们好!首先祝你们新春佳节幸福、快乐!20**年大家辛苦了。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首先代表车间向你们及其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祝愿大家:辞旧迎新喜洋洋,家家幸福添吉祥。
20**年,是我们同心协力,辛苦奋战的一年。
车间各项工作的推进和开展都得到了大家宝贵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你们的默默支持和无私奉献,就没有四车间的发展和壮大。
在这里,我想对全体兄弟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仍将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正如刚刚过去的车间变革一般,我知道大家的压力一定不比我少。
但是,大家并没有放弃,仍然一如既往的支持、信任车间,最终使得此次变革圆满完成,十分感谢大家。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20**年是富有挑战的一年,我们携手走过,共度难关,同时也充满了机遇。
虽然过去永不能被忘记,但更重要的则是不能让过去成为今天的负担,特别是新的一页掀开的时候轻装上阵、愉快前行就格外重要了。
烦恼并不会因节日而消失,冬天并不会因喜庆而变暖。
能改变的还是我们的心态,用好的心情去迎接未来就能从战胜困难中找到乐趣,高昂的斗志会让智慧变成无坚不摧的锐器,帮助我们找到取得胜利的最佳途径。
我们还有无数的事要努力去做,就像春天已经散发出了泥土的芳香,在呼唤人们准备春耕的用具去迎接下一个丰收年的播种。
让我们不畏挑战,精心管理,坚决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并力争超额完成任务!肩并肩,手挽手,我们结伴而行,共同奋斗,车间因有你们而骄傲!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神州万象新。
让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在新的一年里再创辉煌的新业绩,携手共繁荣。
愿我们彼此关爱!愿我们笑容常在!愿我们历经风雨,共同期待!愿我们超越自己,共创未来!尊敬的家长们朋友们:大家好!在20**年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回顾1年来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点点滴滴,以及有幸得到集团的培养参加了“北师大园长论坛”“上海江苏幼教考察团”“ __俞敏洪老师-成就孩子未来的幸福家教讲座”等活动,有很多感受想和家长朋友们分享。
身为园长和一名十岁女儿的妈妈,当您的孩子入园第一天起,我就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把每一位家长都当做朋友。
因为我深知,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的教育只能百分之百的成功,他们的未来没有兄弟姐妹分担,必须凭借自己的实力应对竞争激烈的社会。
所以在新年里,我特别希望能将看到和感受到在教育方面的成功和不足与你们分享,我觉得奉献给家长最好的礼物就是共同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好孩子们。
这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空洞的表白,只有实实在在做事的一份真心,请您停下脚步,泡一杯清茶,耐心的把这篇文章看完,您也许会对如何做一个成功的父母有更多的理解和体会。
感受一:不要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孩子们从家庭走向社会,幼儿园是第一步,在这里可以清晰的从孩子身上看到不同教育环境和方法,老话说“3岁看小7岁看老”是很有些道理的。
幼儿园的教育都是一致的,为什么一个班级同一年龄的孩子能力水平的个体差异会有很大差别呢,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长的教育态度决定的。
就拿入园来说吧,坚持每天上幼儿园的孩子在各方面就呈现优势的状态,大胆自信,身体素质好,综合能力普遍较强;有些孩子天热了不能来,天冷了不敢出门,刮风下雨要休息,出幼儿园门就坐上车,回家上楼坐电梯,稍不注意就感冒咳嗽。
有些家长就想:孩子怎么一上幼儿园就生病呢,我们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很少病的呀。
那是因为孩子已经被您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点风吹雨打。
先不说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无法锻炼, __的身体也承受不了未来的压力啊。
有些爸爸妈妈说:“我们也想让孩子来实在是老人不让送。
”如果您是父母,您要明白的是,孩子的教育父母一定要做个明白人,因为他们未来的成功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生活品质,父母应该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如果您是祖辈,更要明白,教育的事应该让父母拿主意,否则没准付出辛苦还要落下埋怨。
如果说幼儿园生活是保教结合,那呆在家里可能就是重保不重教了。
比如,幼儿园在生活和体育锻炼上比家里要想的周到的多,像现在气温太低,不适宜长时间户外活动,那么老师们在楼道里布置了适合室内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材料,带领孩子们坚持体育锻炼。
所以既然决定了让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家长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孩子已经开始长大了,要让他们一点一点的经受各方面的锻炼,除非身体原因坚持每天按时送孩子来幼儿园。
一般情况下,只要做到这一点,孩子身体素质就明显提高,生病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感受二:不要包办代替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人类发展的关键期50%在3岁以前,70%在7岁以前,7岁也许不到人生的10%,但是却几乎决定了人生的100%。
在这么重要的阶段里,应该培养和关注哪些方面呢。
我觉得应该是“面向全体着眼未来”。
全体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每一个孩子另一个是指孩子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又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情商等。
着眼未来是指在教育上要思考孩子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而不是现在好就行而是将来也能受益的本领。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把本该是孩子锻炼成长的机会代劳了,这就等于剥夺了孩子的机会,阻碍了其发展。
如身体素质:一个健康的孩子应该是牙齿有咀嚼能力、手有抓力、脚有蹬力、走路跑步动作协调。
但是事实上,我们用不恰当的溺爱剥夺了孩子应具备的与生俱来的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吃饭:很多孩子在入园时不会自己吃饭甚至不会咀嚼,吃东西直接吞到肚子里,一个苹果要吃1小时因为不会咬,有些家长说:我们在家都是给孩子单做的,菜要做成馅,米要熬成粥,水果打成汁。
殊不知吃饭这个简单动作,它会影响孩子将来两个很重要的能力,一是写字,因为拿勺的三指和写字得三指是一样的,用蒙氏教育的说法是“三只捏”的动作,孩子的三指通过拿勺和筷子吃饭,拿笔画画后会锻炼出力度和精细度,将来上小学后就能顺利熟练的完成作业,这也是有些孩子写作业30分钟就好,有些1小时30分钟都写不完,当责怪我们的孩子磨蹭时,您是否想到过是因为我们没给孩子机会锻炼。
另一个就是食物太精细软烂,在我的孩子换牙时我才知道孩子的咀嚼能力缺乏带来的严重后果,每一颗牙齿都不能自然脱落,一颗还没掉另一颗就长长了,不得不去医院拔掉,哭的痛彻心扉不说最麻烦的是新长的牙齿没长在该长的位置上,将来免不了经历漫漫的整牙历程。
随着0-3岁早期教育的重视,现在幼儿园的入园年龄从原来的3岁提前到了2岁,事实证明,这些2岁入园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比3岁才入园的小朋友能力强,同样是3岁上小班的时候,已经有一年入园经历的幼儿已经进入了学习知识启蒙阶段,而3岁的新生还在哭哭啼啼,解决入园焦虑情绪问题、吃喝拉撒等生活能力培养。
孩子的反应能力、身体素质、交往合作能力、表现力等都有明显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将一直保持到大班毕业。
感受三:不要用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的不听话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让家长火冒三丈的事情,常常在园里看到家长责骂孩子的情况,有些甚至动手就打。
遇到这些事情,一定要冷静处理。
因为你今天处理问题的方式孩子都记在心里,他们虽然稚嫩但是越来越聪明,每一天都在向身边的人学习,特别是家长,有一天当孩子和您顶嘴、发脾气的时候,您是否想到过是我们自身的影响。
一个从小懂道理会反思的孩子将来才会少走弯路。
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无论多么生气都不要凶巴巴的嚷嚷孩子,更不能伸手就打;家庭成员一个人管孩子时其他人不要干涉;当孩子哭闹情绪激动时不要试图讲道理说服他;养成先询问原因的习惯,有时候孩子用他们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也许是没错的,比如一次有个小朋友把一张已经画好的漂亮的画用黑笔涂得一团糟但是孩子说是因为天黑了,还有一次一个孩子每次洗手时都把肥皂塞到水龙头里,他是想试试能不能做出有泡泡的水。
那么不听话时怎么办好呢,试试让孩子反思吧,带他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情绪平静下来,面对面坐下,让孩子清楚的看到你的脸和眼睛,认真的告诉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让他清楚的知道错在哪里,以后要怎么做,和他商量如果再做错了要接受什么样的惩罚,最后当孩子承认错误时一定要给他一个鼓励的拥抱。
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事情一定要履行先前商定的惩罚,让孩子从小感受责任和诚信。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孩子在3岁左右会有一个明显的反抗期,如喜欢发脾气,坚持自己的想法等,这是正常的现象,家长不用着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逐渐改善。
感受四:不要夸孩子过了头“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孩子从小就习惯生活在一片赞扬声中,于是很多孩子就养成了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能第一不能最后,只能独占不愿分享,经受不了一点挫折和失败。
有一次老师在让小朋友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举办分享日活动时,一个孩子突然伤心的大哭起来,原来是因为不想把玩具带来;常常也能听到家长说:“我家孩子越表扬表现越好,不能批评。
”在幼儿园里,我也一直告诉老师:“要多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多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特别是这一年来,我和领导班子的老师们每天早上接待孩子入园时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情绪,如果哪个孩子情绪不好,我们都会记下来,在早巡视的时候询问班里老师原因,我觉得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首先应该是快乐的,不爱来幼儿园一定有特别的原因,这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被老师批评或者玩游戏的时候输了。
老师也有了一定压力,轻易不敢批评孩子,有一次一个年轻老师很困惑的问我:“园长,如果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能 __?一说就生气了第二天保准哭着不来幼儿园,不说对孩子也没好处啊”。
后来当自己的孩子入学后才发现,夸孩子还真有个度,特别是锻炼孩子正确对待批评,因为学校的老师对孩子的呵护和幼儿园老师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在夸奖时要注意在不同年龄段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3岁半之前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表扬,特别是表情和肢体动作的表达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鼓励,帮助孩子在走入社会时就建立起自信。
3岁半以后就要慎重对待夸奖了,要让孩子明白哪儿做的好,哪儿做的不好,应该怎么做,当然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态度和方法。
除了锻炼挫折承受能力以外,从小锻炼出自我控制能力、规则意识对入学后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感受五:不要强化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幼儿园常常看到有的孩子有一些不良习惯,如:喜欢咬嘴、眨眼、咬手指头、吃大拇指、说话结巴等等。
有些是从小养成的,有些是入园后和小朋友学的。
对于这些不良习惯的情况,正确的处理办法是转移注意力,尽量淡化缺点,而不是反复强调提醒,那样只会加深孩子的印象或产生恐惧依赖心理,更加难以纠正。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的孩子到目前为止都有个咬嘴的毛病无法纠正,现在反思还是当时方法不当,开始的时候全家人每天重复,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反倒适得其反。
特别是有些孩子在4岁左右会发生说话结巴的现象,这是思维和语言能力发展不均衡造成的短暂的现象,家长不用着急,过一段时间自然会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