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地球上的水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ρ液指液体密度,ν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①F浮<G 下沉,当物体与液体底部紧密接触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0牛,如桥墩。
②F浮>G 上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V物5、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ρ液>ρ物,上浮②ρ液 <ρ物,下沉③ρ液=ρ物,悬浮6、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2)潜水艇(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其刻度值上比下小7、计算浮力:F浮=G物-F拉(称量法)F浮=ρ液gν排液(阿基米德原理)F浮=G物(悬浮漂浮)第4,5节物质的分散和溶解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和典例2、溶解度与饱和和不饱和溶液3、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稀释定律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气温1、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气温------即空气的温度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第三节大气的压强1、大气压强的存在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A、标准大气压P==1.01*105帕(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760毫米水银柱B、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C、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D、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3、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具体事例:(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
(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高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阴雨天气,天空多云。
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A、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B、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具体事例:*在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原因:高山上,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高压锅的使用原理4、生活用品与大气压A、真空压缩保存袋B、吸尘器: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原理: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气压差,在这一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气压差越大,吸尘器能力越强。
第四节风和降水1、风是怎样形成的? A、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B、风: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风速A、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常用的风向有八种,表示方法:气象观测中常用风向标风向标观测风向B、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米/秒。
千米/时3、(1)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系统、暖锋系统。
(2)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A、高压系统:天气晴好,B、低压系统:阴雨天气;C、冷、暖锋面系统:锋面上天气变化比较复杂冷锋:冷空气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大风、降温天气;暖锋:暖空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升温天气冷锋暖锋第六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气候(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天气与气候:A、区别:短时间与长时间;B、联系: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如:长夏无冬、秋高气爽等。
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均为秋高气爽,但不代表没有下雨天。
2、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我国的纬度位置:主要在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在热带例子:我国最南的海南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
---------就是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3)季风对气候的影响A、定义: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B、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C、风向:●夏季------吹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冬季-------吹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D、性质: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故干燥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故湿润多雨E、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A、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
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B、山地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第七节我国气候的特征和气象灾害1、东部季风气候(1)、季风气候区:是指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
而降水主要来自湿润的夏季风(2)、季风气候区的范围: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
(3)、季风气候的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4)、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全年降水比较丰富。
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5)、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
A、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B、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C、冬季的低温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
2、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1)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指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2)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特点: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随季节变化大。
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但日照充沛。
3、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寒潮、台风和洪水(1)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它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危害: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危害:A、大风;B、暴雨;C、风暴潮,●有利:在干旱的季节,台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
(3)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自然原因:持续性降水、台风●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如:破坏植被,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人类活动与气候密切相关A、有利于改良气候的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的农业灌溉等B、引起气候恶化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过度放牧。
(2)温室效应--------指由于一些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增强,使全球的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人为原因:能源的大量耗费;破坏森林(3)城市的“热岛”现象------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城市气温高气压低,郊区气温低气压高复习题一.选择题(2*30=60)1、下列与人关系密切的4种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A、“伊利”纯牛奶B、“娃哈哈”矿泉水C、肥皂水D、血液2、已知浓硫酸比稀硫酸密度大,质量分数80%和2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50%B、等于50%C、小于50%D、无法确定3、有一个实心物体,先后投入水中和酒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