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科版杠杆讲解
求 :L1=? 解 :根据L1+L2=1.8m得出
L2=1.8m-L1-----(1)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将(1)代入得 600N X L1=200N X (1.8m-L1) 解之得:L1=0.45m 答 :人肩应挑在离前端0.45m处才能使扁 担平衡。
如图所示,重物G=400N,AB=20cm,BC=60cm, CD=60cm,求将重物G提起时所用的最小动力 (图中装置可绕A点转动)。
• (1)省力杠杆:L1>L2,则F1<F2,使用这 类杠杆,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 (2)费力杠杆:L1<L2,则F1>F2,使用这 类杠杆,虽然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 (3)等臂杠杆:L1=L2,则F1=F2,使用这 类杠杆,既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杠杆, 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使用哪种剪刀最合 适( )
或 F1=1N,L1=8cm,F2=2N,L2=4cm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 X 动力臂=阻力 X 阻力臂
用字母表示为: F1L1=F2L2 或
结论:当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 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例:一根杠杆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3:2,要使杠 杆平衡,则动力与阻力之比是______.
4、杠杆的分类
想一想
有一根杠杆,动力为1000N,阻力为3000N, 动力臂为1.5m,求:它的阻力臂为多少?
已知:F1=1000N F2=3000N L1=1.5m 求 :L2=? 解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L2=F1L1 / F2 =(1000N X 1.5m) / 3000N
=0.5m 答 :它的阻力臂为0.5m.
杠杆
新密市实验初中 九年级物理组
这三个用具有什 么共同特点
钢丝钳
杆秤
瓶盖起子
道钉撬
火钳
独轮车
这些用具是杠杆吗?
古代的杠杆
F1 阻力臂
阻 力 F2
这些概念很重要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2 猜想与假设: 假设一: F1+L1=F2+L2 假设二:F1–L1=F2–L2 假设三: F1/L1=F2/L2 假设四:F1 ·L1=F2 ·L2
提问:你还有其他的 假设吗?
回答:有
F12+L12=F22+L22 F13+L13=F23+L23 等等
3、
思考与讨论
★ 杠杆两端装置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能 起什么作用?
※ 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 水平位置呢?
归 ★作用是调节杠杆自身的平衡
纳
结 论
※因为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 上就能直接读出或量出。
L1 O L2
F1
F2
思考:F1L1与F2L2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请同学们开始做实验
实验次数 F1/N L1/m F2/N L2/m 1 2
数据
F1=0.5N,L1=20cm,F2=1N,L2=10cm
B 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F2
F1
B
O
(1)找出支点的位置
A
F2 L1
(2)沿动力、阻力的作用 方向将力的作用线画出
(3)从支点作动力、阻力 作用线的垂线
O L2
想一想
画出图中杠杆各力的力臂
L1
F1
O
L2 F2
O
F2
L1
L2
F1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提出问题: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提问:什么是力臂? 想 一 想?
回答: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 垂直距离。
思考讨论:
1 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 答:不是
2 杠杆是否都是直的?
答:杠杆可以是直的,也 可以是弯的
3 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 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
答:要改变
画出各力和力臂
L1 O
L2
F2
F1
F1 A
想一想
一根轻质扁担长1.8m,前后两端分别挂上
重600N和200N的货物,问:人肩应挑在离前端
多远处才能使扁担平衡?
L=1.8m
分析:人肩挑处是 扁担的支点O,前 后两货物的重分别 为动力和阻力,要 求的肩处离前端的
距离是动力臂。
L1 O L2
F1=G1=600N F2=G2=200N
已知:L = 1.8m F1= 600N F2=200N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 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