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眼球及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朱皖
眼球及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朱皖
测试题
1、最常见的眼眶内肿瘤是: A.囊性淋巴瘤 B.血管上皮细胞瘤 C.神经胶质瘤 D.海绵状血管瘤
2、海绵状血管瘤的声学特征包括:
Ⅰ 圆的、规则的轮廓
Ⅱ 锐利的边界和圆形的前缘
Ⅲ 与周围结构不能区分 Ⅳ 声透射良好
2、应用眼超声包括___探测:
Ⅰ视网膜剥脱
Ⅱ 玻璃体出血
Ⅲ 视神经异常
一般检查顺序
1,开始检查眼内时先用高增益纵扫4个主要子午线(12:00,3:00, 6:00,9:00)。
2,探头先置于角膜缘附近纵扫描眼后极部。然后向赤道部移动扫描 眼周边部。一般先扫描眼上部,然后再纵扫描下部。发现病变后再仔 细检查。 3,为检查周边部可令病人眼向检查侧注视以便扫描周边部。B超探查 应使用高、低两种增益扫描,较高增益易于发现玻璃体混浊或病变大 体情况,而低增益(实际提高了分辨力),可更好地显示相对扁平眼 底病变或较大体积病变的局部形态。
1、部分视网膜脱离:
细带状强回声后端与视乳头相连,
前端可 达周边部,凹面向前,有 轻微后运动现象
2、完全性视网膜脱离
呈倒“八”形或“V”带
状强回声,凹面向前、后
运动现象明显
3、陈旧性视网膜脱离
膜厚薄不一,回声更强、僵硬、
眼球萎缩
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机化与牵引性视网 继发于某些眼部疾病, 膜脱离 如眼内肿瘤(视网 膜母 细胞瘤及脉络膜肿瘤)、 外伤、晶状体异位等。
声像图表现: 眼球内见条状光带,分叉光 带或丝状光带。 一端连接眼球壁,另一端游 离于玻璃体。 眼球运动试验阳性。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出血
(一)病理概要
病因 炎症、血管病、肿瘤、外伤等
病理 血液流入玻璃体、积聚
(二)临床表现
少量出血 飞蚊症感觉 大量出血 视力减退或仅有光感
(三)超声诊断
轴位扫描: 病人在原位固视下探头置于角膜中央(如眼睑闭合则置于眼睑 中央),声束经晶状体中央和视神经。此种图像因有晶状体和视 神经而较易辨认,但由于晶状体对声能的衰减,影响眼后部的分 辨力,但欲了解眼内膜状物与视神经关系时,显示较好。 轴位扫描又分水平和垂直两种方法: 水平轴位扫描时探头标志朝向病人鼻侧,所以黄斑部在图像上位 于视盘下方, 垂直轴位扫描其探头标志向上,斜行轴位扫描其标志向上。
玻璃体内形态各异、边缘不规整的
弱回声团,后运动现象明显。随访 观察积血可吸收
(四)鉴别诊断 球内肿瘤
眼内异物
(一)病理概要
高速异物进入眼球内,穿透球
壁进入眼眶
(三)超声诊断
(1)球内异物 1、金属、砂石类: 呈斑状、点状强 或特 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2、塑料、玻璃及竹木类:呈斑状或点
三、正常超声声像图
眼动脉
眼部超声显像正常值(平均值为mm)
球轴长度 角膜厚度 前房深度 晶状体长度 23.97±0.2 0.9±0.16 2.38±0.48 4.00±0.22 球后软组织宽度 26.51±2.86 球后软组织长度 20.04±2.73 球后视神经宽度 4.02±0.23 内直肌厚度 2.38±0.51
玻璃体长度 16.50±0.26 球壁厚度 2.01±0.17
外直肌厚度 上直肌厚度 下直肌厚度
2.00±0.30 1.95±0.32 2.01±0.34
常见眼部疾病超声表现
视网膜母细胞瘤
(一)病理概要
属胚胎性恶性肿瘤,与家族遗传有关, 13
号染色体长臂有缺失,多见于3岁以下儿
童,单侧多发,少数为双侧。
3、眼轴、玻璃体、球壁回声正常
眼眶肿瘤
包括原发于眶内组织,继发于眶周围结构的 转移性肿瘤,良性多于恶性。 眼球突出是最早和最常见的体征。 良性进展缓慢,恶性进展迅速。 恶性早期疼痛,视力减退,眼球运动障碍。
眼眶肿瘤
类型 海绵状血管瘤 泪腺混合瘤 神经鞘瘤 横纹肌肉瘤 视神经胶质瘤 等
临床表现
眼球扫查方法
眼内扫描有3种基本方法
横切扫描 纵切扫描 轴位扫描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 线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横切扫描:
横扫描时探头置于角膜缘平行位置(探头的标记方 向与角巩膜缘相平行),此时换能器来回的运动平行于角 膜缘,声束扫描对侧眼底,产生半圆形切面 。 例如:探头横行置于6:00子午线,标志向鼻侧,其图像中央所显 示的是眼底12:00子午线的图像,称12:00子午线横扫描。如 探头垂直置于9:00角膜缘,标志向上,则声束横扫3:00眼底
Ⅲ角膜到视网膜的长度
6 在测量眼球时,组成后壁的复合回声 是由___构成的。 A.视网膜、角膜和巩膜 B.视网膜、脉络和巩膜 C.玻璃体、脉络膜和巩膜 D.玻璃体、眼房和脉络膜
8 眼部超声扫查可用以显示: Ⅰ眼内异物 Ⅱ视网膜剥离
Ⅲ角膜到视网膜的长度
眼器
(一)眼外肌 四条直 肌、二条斜肌 (二)泪腺 位于泪腺 窝内约2×1m,另外还有眼 睑、血管,神经及眶内脂 肪等。
眼眶
呈四边锥外的骨 窝,底向前、尖轻后,由 额骨、蝶骨、筛骨、泪骨、 上颔骨和颧骨组成。
球外结构
二、超声检查方法
仪器:眼科专用仪、实时超声显像仪(A超、B超、彩超) 探查方法:
一、常规探查 二、特殊探查法
运动与后运动实验 了解病变与眼球壁的关系。 压迫实验 用于观察眼眶内病变硬度。 磁性实验 了解眼内异物是否具有磁性。 生物测量 测量角膜厚度或眼球各结构轴径。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频谱曲线分析 显示眼球及视神 经,眼球后15~20mm视神经一侧红色血流为眼动脉。
检查前的准备
状强或弱回声,后方无声影
3、不规则异物 异常回声团形态不规则 (2)球壁异物 视网膜异物
异物嵌入巩膜
(3)眼眶异物
声像图表现 眼球内壁或球后出现强光点 尾随回声,强光点之后,出现一串形状相同,大小一 致,强 弱相等的逐渐减弱的尾状回声区。 隆起假象 异物后面的眼球壁向前隆起,指大金属异物。 声影 后方无回声的长带。 异物周围无回声晕 磁性试验阳性 伴随改变 玻璃体积血或机化物。
A. Ⅰ,Ⅱ,Ⅲ B. Ⅰ,Ⅱ
C. Ⅰ
D. Ⅰ,Ⅲ
3、眼球和眶内的二维超声扫描能用以显示: Ⅰ视网膜 Ⅱ晶状体脱出 Ⅲ脉络剥离 AⅠ B. Ⅰ,Ⅲ D. Ⅰ,Ⅱ,Ⅲ C. Ⅱ,Ⅲ
4、玻璃体出血常发生于:
A.眼外伤 B.视网膜剥离 C.白内障手术 D.眶内蜂窝织炎
5 眼部超声扫查可用以显示:
Ⅰ眼内异物 Ⅱ视网膜剥离
半球形
蘑菇形
扁平形
视网膜脱离
(一)病理概要
1、定义: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 的分离 2、病因:原发性 多见于高度近视曲光不正
继发性:炎症、出血、外伤、肿瘤
临床表现
1 .部分脱离 对侧视野中出现
云雾状阴影
2.黄斑区脱离 中心视力大为下降 3.完全脱离 视力减至光感或 完全丧失
(三)超声诊断
(二)临床表现
分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蔓延
期、转移期
(三)超声表现
主要征象 1、圆形或类圆形,单个或多个
2、边界不整齐
3、内部回声复杂,分为三个亚体。 实体性:内部回声不均,光点强弱不等。 囊性:在实体性病变内常有一或多个无回声区, 类似含液囊肿。 钙斑反射:强回声光斑伴声影。 4、肿块内有彩色血流
B、眼旁扫描 眼旁横扫描 探头置于病人闭合眼睑的眼球和眶缘 之间,探头声束平行于眶缘和眼球,如探头置于眼睑 横扫6:00,称眼旁6:00横扫描。如前所述,横扫描 时标志向鼻侧,垂直扫描时标志向上。 眼旁纵扫描 探头置于眼球和眶缘之间眼睑上,与 横扫描垂直90°,声束前后扫描,同时显示眼球周边 和前部病变,如探头置于1:30,则称眼旁1:30子午 线纵扫描。扫描3:00与9:00子午线时,标志向骨壁 ,扫描下部眼眶时,标志向眼眶中央。
眼框扫查方法
1、眼眶超声检查主要有三个部分: (1)眶软组织 (2)眼外肌 (3)视神经 2、眼眶扫描又分为两个检查途径: 经眼扫描(即扫描声束 经过眼球)和眼旁扫描(不经眼球 )。经眼扫描主要用于眼眶后部的 病变,而眼旁扫描用于眼球周围浅 层的眼眶病变(常在眶周围可触及 肿块,如副鼻窦和泪腺等)。
A、经眼扫描: 经眼横扫描 探头标志方向平行于角膜缘,其换能器是沿 角膜缘平行扫描,声束横扫对侧眼眶,其方向是显示 病变的范围。 经眼纵扫描 纵扫描时探头位置与横扫描呈90°,声束沿 子午线扫描,是扫描眼眶或病变的前后径。 经眼轴位扫描 病人眼球固视原位,探头放在眼角膜或闭 合的眼睑中央,声束经过眼球和视神经,此方法易了 解病变与眼球和视神经的关系。
白内障
白内障
定义 当各种原因引起房水成份和晶状
体囊渗透性改变及代谢紊时,晶状体有 蛋白变性,纤维间有裂隙、空泡、上皮
细胞增生等改变,使透明的晶体变混浊
临床表现
分类
老年性白内障
外伤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
症状
单侧或双侧视力障碍
超声表现
1、晶体轮廓清楚,回声增强,呈梭形
2、晶体内有斑点样、云雾样回声
1.病人的准备
体位: A.仰卧位 一般检查者在受检者右侧,受 检者的头贴近仪器以便于检查者同时观察 受检者的眼位、探头的位置和检查的图象 。
B.半坐位 背对超声仪,且病人头距超声 仪较近,这样有利于检查者在操作的同时 观察屏幕和病人眼球的位置。检查者面对 病人和屏幕,并适当调整座椅的高度,这 在做标准化A超时更重要。
患侧眼球渐进性突出,通
常无疼痛和视力圆形或不规则形
团块,多为弱回声,内部回声均匀
或不均匀,边界清楚,可位于眼球
的后方、侧方或外上方
良性肿瘤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声像图表现 有完整包膜,扩张性增大。 类圆形,边界清楚、圆滑。
良性肿瘤
眼睑血管瘤 泪腺混合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