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孔子学院带来的影响
摘要:随着全球化带来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同时世界各国对汉语与中华文化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逐渐形成潮流。
中国文化备受人瞩目,一股股汉语热扑面而来,在于对中国独特的悠久的文化的浓厚兴趣。
中国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和平发展理念的推广,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则孔子学院孕育而生。
它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搭起了桥梁,肩负着汉语培训和文化交流的任务。
使中华文化近距离地走到了西方的眼前,零距离地接触让外国大众在自己的国度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同时中国热也伴随着文化的传人在西方持续升温。
从孔子学院繁荣发展的背后可以看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孔子学院文化软实力文化外交
一、孔子学院诞生的背景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其学说在世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中国人来说,孔子是中华文化的首要记忆;对世界来说,孔子是中华文化的标志符号。
孔子的“仁爱”思想,主张以爱人之心来协调和谐社会;有教无类,平民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等对现实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这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时代要求,是新世纪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的发展趋势。
孔子学院的建立必然映射出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底蕴。
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促进文化自身和世界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语言却扮演着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和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的纽带。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广泛和深入,汉语的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在提升,汉语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民众的重视。
因而在短短几年间,孔子学院花开全球。
在世界五大洲78个国家,已经建立了249所孔子学院和56所孔子课堂。
孔子学院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得益于世界迫切了解中国的需要。
“孔子学院”是世界各国学习汉语和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园地,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是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总之,孔子学院的诞生、建设和发展势头对中国塑造和提高自己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国家形象和建构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文化外交的价值
文化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战略为目的,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包括文化手段在内一切和平手段所开展得外交活动。
其价值表现在:
(一)优化一国的国际形象
建构主义认为,通过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的对外放射,国家将产生文化影响力,从而建构其广泛受到国际认同的一国的国际形象。
对中国而言,建立起负责任大国形象是国家形象设计的战略目标。
这就要求中国以国家自身的和谐发展为基础,积极推动世界的和谐化进程,积极发挥文化外交在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中的作用,从而逐渐塑造起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二)铸就强势文化,提升一国的文化竞争力及综合国力
一国的文化交流状况与国家综合国力成正比,经济水平高、综合国力强的国家,文化外交的水平相对较高,也就容易成功实现对外战略目标。
正如汉斯`摩根素所言,“较之军事、经济等因素,文化如果运用得当,将能征服人们的头脑,产生持久、稳定的战略效果”。
在文化多样化发展的今天,能否占据文化主角地位,即是否具有强势文化,将对一国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从传播学的过程中,对强势文化的拥有者而言,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三、孔子学院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一)扩大中国的影响
汉语是我国的官方语言,是中国向外界传递各类资讯的最主要的方式,扩大汉语的传播范围、更新汉语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提高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是中国走向强国的重要组成元素。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中发展定位有大国意识,在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并适时加快汉语国际的推广进程,增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认识与认同,以利于提高国际地位,扩大中国在国际的话语权。
(二)加快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
汉语的形成和产生源远流长,是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孕育而成的。
我国人民在继承和发展汉语的过程中,逐步营造了中国文化的氛围,这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汉语是维系中华民族的共同感情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纽带。
在汉语的国际推广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加快京剧、影视剧、文学作品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满足国外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同时增强了海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而正是如此,“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更直接地接触中华文化,更有效地了解中华文化。
(三)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孔子学院”的引导下,汉语的推广直接和间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随着汉语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对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致使我国对外汉语教师供给、教材及其辅助教学用品等方面形成对外汉语教育产业。
这将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另一方面,随着汉语的国际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家学习和使用汉语,这将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在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彼此信任,降低成本,同时进一步扩大各国同中国的交流与合作。
四、孔子学院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全球日益升温的“中国热”,代表着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但中国政府的警惕“软实力威胁”成为“中国威胁”的新版本。
美国有学者提出,中国软实力的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希望美国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遏制中国软实力的发展。
如果无视中国软实力的发展,那将是“愚蠢”的行为。
因此,中国在进行文化外交的同时,要树立科学的文化外交观,适应国际社会“和谐世界”的发展要求。
(二)我国的文化产品稀缺,必须寻找更多的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
中国文化外交现在处于“入超”阶段,而面对外来文化产品的大举“进攻”。
我们没像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的“必杀”产品,为了在文化大融合和文化角逐中不充当配角,中国必须寻找更多能代表自身的“文化符号”走向海外。
(三)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华文明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大国崛起的形象问题。
所谓崛起,只是因为中国一度被压制下去,变得沉默了,现在又要恢复常态,力争上游。
我们要保证世界仪不受到威胁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崛起,不能有一丝的报
复心理和行为。
我们泱泱大国应“以德报怨”,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心悦诚服”。
总之,建立孔子学院不仅使得中国立即获得国际的声誉,还在其他国家的重要地区建立了交流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从长远来说,对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影响是非常有益的。
孔子学院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是自身文化的一次发展成熟的过程,这种文化的自我成长是自身的发展与外来文化的碰撞。
参考文献:
[1]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彭新良.文化外交与中国软实力—一种全球化的视角[M].北京:外研社,2010.
[3]王宁宁.关于海外“孔子学院”的全面认识[J].科教文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