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审稿题目浅谈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浅谈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评审稿摘要:“厌学”现象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
结合原因有: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老师;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对于厌学的学生,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对其增加学习的压力,而是要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能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妥,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只有学生成绩,初中名校的择生标准仍旧是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特别是在临近考试时,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外界的负面影响,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升学率就成为评价学校优劣的主要标准。
当社会基于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校时,学校必然要迎合社会、家长的需要,必然会以教师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评价一个教师的优劣,教师当然不会对学生的分数掉以轻心。
同时提出了矫正的措施:宽容平等;培养实践;激励帮助;认同欣赏;耐心交流。
关键词:厌学原因;研究对策引言:“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即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甚至厌恶学习,以一种消极的情绪对待学习活动。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学生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 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 看到作业就心烦, 听到考试就害怕, 完全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
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故意抵触对立。
学生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
我们应该重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心理发展。
因此,对于厌学问题我们要想出好的有效的方式方法来解决。
给予孩子们积极向上乐于学习的良好的学习状态。
一、厌学原因学生厌学的表现基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虽然有些孩子成绩还算不错,学习状态还算积极,有一定的目标,但那是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被迫学习;第二种,目标不明确,虽然天天坚持正常上下学,但孩子对上学不感兴趣,在校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作业质量不高,感到学习很烦,怕考试,讨厌老师,排斥主课,较喜欢副科,每天生活在无聊、无奈之中。
第三种,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再也学不进去,觉得上学学习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开始找各种借口(我肚子疼、头疼)不写作业或不来上学,有的甚至偷偷的逃学,更甚者最终可能会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学生的厌学,将导致教育质量滑坡,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产生不良影响。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严重现象的发生呢?我认为这并不是某一单一原因造成的,它是由学生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共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学生原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1、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
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
苏格拉底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而有的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老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在学校混日子,又怎能快乐、又怎能爱学习,又怎能不厌学。
有些学生智力低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不佳,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快乐,对学习感到乏味,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所以厌学。
2、注意力缺乏症和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安静久坐,爱做小动作,或爱与别人说话,严重干扰课堂秩序,自我控制能力极差,严重的便发展为旷课、逃学。
在班级当中,有许多此类孩子。
如学生王某,三年级学生,父母在外地工作,由爷爷奶奶带他。
他上课时注意力常常不集中,刚提醒过他要坐端正看黑板时还能做到,可不到3分钟又开始玩橡皮或者找邻桌讲话。
从他奶奶那了解到他在家时也静不下来,看书甚至看电视也是不停地动。
父母曾带他去过医院,医生说是有轻微的少儿多动症,需要平时多提醒管教。
从王某身上可以看出,因为他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才会找其他事情做,久而久之导致厌学。
3、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要让孩子学会听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完善的健全的人格,必将对他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科目也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无法快速的接受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上课时不知道如何听课,课后复习也不知道怎样做。
尽管他也很努力,但成绩较差。
正如美国教育家赫尔所说的:“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
”而这些学生将他们的成绩差,错误的归因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这种想法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中,如此恶性循环,就患上了厌学症。
4、慵懒症与心理惰性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儿童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
孩子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一直想着玩乐,要他学习看书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习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做。
而且长此以往会使他心理产生一种学习惰性,一到学习的时候就会什么都不想做。
最后对学习反感,开始厌学。
1.学生厌学的自身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1、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
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
苏格拉底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而有的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老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在学校混日子,又怎能快乐、又怎能爱学习,又怎能不厌学。
有些学生智力低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不佳,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快乐,对学习感到乏味,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所以厌学。
2、注意力缺乏症和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安静久坐,爱做小动作,或爱与别人说话,严重干扰课堂秩序,自我控制能力极差,严重的便发展为旷课、逃学。
久而久之导致厌学。
3、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要让孩子学会听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完善的健全的人格,必将对他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科目也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无法快速的接受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上课时不知道如何听课,课后复习也不知道怎样做。
尽管他也很努力,但成绩较差。
正如美国教育家赫尔所说的:“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
”而这些学生将他们的成绩差,错误的归因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这种想法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中,如此恶性循环,就患上了厌学症。
4、慵懒症与心理惰性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儿童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
孩子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一直想着玩乐,要他学习看书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习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做。
而且长此以往会使他心理产生一种学习惰性,一到学习的时候就会什么都不想做。
最后对学习反感,开始厌学。
2.学生厌学的学校原因是什么?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应试教育的过大压力导致学生厌学。
我国虽然早己实行小学免试直接升初中的政策制度,但小学教育的应试压力并未消失,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只有学生成绩,初中名校的择生标准仍旧是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特别是在临近考试时,一切副科(音体美)全部为主课让路,学生整天学数学、语文、英语,学生疲惫至极,生活单调至极。
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
这位学生从此不喜欢上课,产生厌学心理。
教师的教育失误导致学生的厌学。
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让孩子抄写生字新词,反复读背课文,长此以往,学生对这种千篇一律的学习方法会慢慢感到厌倦,疲惫,导致学生觉得学习很枯燥,提不起兴趣,因此尽管老师讲的很用心,很详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依然没有起色。
在学校里学习,学生很容易受老师的影响。
老师教学方法好,对学生关心,那么学生就会很喜欢那位老师。
在小学,不可否认,一些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失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老师的师德无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厌学的趋势中,不良师德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3.学校应如何防止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学校方面要改进教学方法——在“做”中“学”,激发兴趣针对我国中小学生出现的厌学现象,笔者认为,目前学校最应当做的事情是让学生爱上学校,爱上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对学校、对学习产生兴趣。
中小学生大都喜欢游戏,要激起他们的兴趣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学,在“做”中“学”。
如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这样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
此外,课堂授课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而不是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爱玩、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
因此,学校应不局限于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应多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学生视野。
如举行“读书知识竞赛”、“故事演讲比赛”;成立合唱团、各类兴趣小组;开展歌咏比赛,进行乒乓球竞赛;访问,搞野炊,办夏令营等等。
使学生觉得学校可爱,教师可亲,生活有趣,学校是值得自已留恋的花园、乐园,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克服厌学。
再次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减少作业负担。
如:转变教师角色,变老师讲为学生展示、点评;运用多媒体,把课堂变成一个大舞台,多准备几副面孔,学生就会有新鲜感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