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银行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讲义

最新银行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讲义

中国银行招聘考试综合部分专业知识讲义第一章货币 (2)1.1 货币的定义 (2)1.2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3)1.3 货币制度 (3)第2章信用 (4)2.1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4)2.2 信用形式 (5)2.3 信用工具 (6)2.4信用与现代经济 (7)第3章利息和利息率 (7)3.1 利息及其计算 (7)3.2 利率及其种类 (8)3.3 利率的决定理论 (9)3.4 利率的作用 (11)3.5 利率管理与利率自由化 (12)第4章金融市场 (13)4.1 金融市场概述 (13)4.2 货币市场 (13)4.3 资本市场 (14)4.4 基金市场 (16)4.5 外汇与黄金市场 (17)4.6 金融市场创新 (18)4.7 金融市场全球化 (19)第5章金融机构体系 (20)5.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机构体系 (20)5.2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22)第6章商业银行 (25)6.1商业银行概述 (25)6.2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26)6.3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27)6.4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27)6.5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28)6.6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28)第7章中央银行 (30)7.1 中央银行概述 (30)7.2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32)7.3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32)7.4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33)第8章货币政策 (34)8.1 货币政策的目标 (34)8.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目标 (35)8.3 货币政策工具 (36)8.4 货币政策的运用 (37)第9章货币供求均衡 (39)9.1 货币供给 (39)9.2 货币需求 (41)9.3 货币均衡及其实现 (43)第10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45)10.1 通货膨胀概述 (45)10.2通货膨胀成因 (46)10.3通货膨胀的效应与调控 (47)10.4 通货紧缩 (50)第11章金融危机 (52)11.1金融危机概述 (52)11.2 金融危机生成原因 (54)11.3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 (55)11.4金融危机的预警与防范 (56)11.5 金融危机治理 (57)第一章货币1.1 货币的定义1.1.1货币形态的起源1.中国古代关于货币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先王制币说,二是自然产生说。

2.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有三种:一是创造发明说,二是便于交换说,三是保存财富说。

3.马克思用劳动价值论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1.1.2 货币形态的演变货币产生的几千年中,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的形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历经了以下几种形态: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3.纸币4.存款货币5.电子货币1.1.3 货币数字化与虚拟化在网络时代中,网络货币使货币变为一串只处于电磁信号形态的数字,货币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虚拟化了。

网络货币这种虚拟货币对传统货币理论的挑战表现在:(1)使传统的货币理论体系受到冲击。

(2)网络货币使货币发行权分散。

(3)网络货币对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4)网络货币使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能力下降。

1.2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2.1 货币的本质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学说:1.货币金属说2.货币名目说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社会计算的工具。

列宁把货币看作是社会计算的表现形式。

1.2.2 货币的职能1.西方学者的观点:(1)交易媒介(2)计算单位(3)价值贮藏2. 马克思的货币职能理论:(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1.2.3 货币国际化在金属货币流通时期,贵金属黄金、白银可以自然的在国际交往中进行支付。

黄金退出历史舞台后,国际交往中使用的货币只能是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能被其他国家接受的少数几种货币。

这几种货币是那些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中占有较大份额,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的货币。

1.3 货币制度1.3.1 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反映了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

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

1.3.2 货币制度的演变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货币制度,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货币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后主要经历了:1.银本位制2. 金银复本位制(1)平行本位制(2)双本位制(3)跛行本位制3. 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2)金块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4.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3.3 国际货币制度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称为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国际货币制度大体可分:1.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制度2.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3.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4.欧洲货币体系第2章信用2.1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1.1 信用的定义信用的定义:所谓信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

分析和理解信用的概念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2.1.2 信用的产生一般认为,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信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首先,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次,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2.1.3 信用形态的发展历史上,信用基本上表现为两种典型的形态:1.高利贷信用2.借贷资本信用2.2 信用形式2.2.1商业信用1.商业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2.商业信用的特点⑴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的经营者;⑵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⑶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 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企业资本数量的限制;(2) 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3) 商业信用在管理调节上有一定局限性。

2.2.2银行信用1.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

2. 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3)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

3. 银行信用扩大了信用的界限。

2.2.3国家信用1.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

2. 国家信用的作用:(1)调节财政收支的短期不平衡;(2)弥补财政赤字;(3)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

2.2.4 消费信用1.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

2.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种方式:(1)赊销(2)消费贷款3. 消费信用的作用:发展消费信用一方面可扩大商品销售,减少商品积压,促进社会再生产;另一方面,也可为大量银行资本找到出路,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消费结构。

2.2.5 上述信用形式的国际化--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国际间一个国家官方(主要指政府)和非官方(如商业银行、进出口银行、其他经济主体)向另外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提供的信用,属国际间的借贷行为。

1. 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形式。

2.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所提供的信用,可分为出口信贷和进口信贷。

3.政府间信用通常是指由财政部出面向外国政府借款的行为。

2.3 信用工具2.3.1信用工具的含义及其特征具有一定格式,并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叫做信用工具,也称作金融工具。

信用工具一般有以下共同的特征:1.偿还性,这是指信用工具的发行者或债务人按期归还全部本金和利息的特性;2.流动性,这是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3.收益性,这是指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持有人带来一定的收入; 4.风险性,这是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风险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2.3.2 信用工具的种类1.信用工具的种类(1)从发行者的地位来划分,可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2)按融资的时间划分,可分为长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3)按发行的地理范围划分,信用工具又有地方性、全国性和世界性之分。

2. 传统的信用工具(1)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是以信用方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用以保护自己权益的一种债务凭证。

商业票据包括本票和汇票。

(2)支票。

支票是存款户签发,要求银行从其活期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指定人或持票人的凭证。

支票按支付方式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3)银行票据。

是在银行信用基础上产生的,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信用流通工具,银行票据包括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

(4)债券和股票。

债券是用来表明债权债务关系,证明债权人有按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的债权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其投资者,证明其所投入的股份资本的所有权证书。

3.金融衍生工具。

2.4信用与现代经济2.4.1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信用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促进社会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

3.通过各种信用活动,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为商品流通服务。

4.政府部门利用信用活动可以调节经济结构,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5.信用促进了股份经济的发展。

2.4.2 信用风险及其防范1. 信用风险的含义: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2. 信用风险的原因:由于授信主体与受信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发信用过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等等。

3.信用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2)传染性(3)可控性(4)周期性4.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防范信用风险。

第3章利息和利息率3.1 利息及其计算3.1.1 利息的本质1.西方经济学家们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为"节欲论";第二种观点为"时差利息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