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1.1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一、教学目标:1、认识区别我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制定可行的观察计划。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3、培养学生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四、教学难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我们身边动植物的类别和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这些生物包括哪些呢?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本植物都有哪些?1、分析课本中的内容,对身边的植物怎么进行分类的?2、生活中哪些植物属于乔木,哪些属于灌木,哪些属于藤本植物,哪些属于草本植物?讲解:观察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植物,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植物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和花卉等。
常见的槐树、银杏等属于落叶乔木,松树、柏树也多是乔木,苹果树、柑橘树等也是,还有道路两旁的杨树、悬铃木都是乔木。
常见的月季、牡丹等就属于灌木。
在生活中的牵牛花、紫藤就属于藤本植物。
菊花、百合、凤仙属于草本植物。
并结合图片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探究二:大自然界中的动物分为哪几大类?1、观察教材中3页的图,回答问题:(1)这些动物中哪些属于脊椎动物,哪些属于无脊椎动物?(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中哪些是家禽,哪些是家畜,哪些是宠物?讲解:观察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家禽有鸡、鸭、鹅等。
家畜有牛、马、羊、猪等。
宠物有猫、狗、鱼等。
结合一些图片讲解我们身边的动物的分类,重点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怎么区分。
提问:给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同学们回答应该是哪类动物。
活动:观察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植物和动物。
(三)知识运用1、下列哪一种动物不属于脊椎动物()A、燕子B、蜘蛛C、青蛙D、大象2、下列哪一种属于灌木植物()A、月季B、牵牛花C、杨树D、菊花(四)归纳小结学完本节课后,你知道身边的植物和动物都是怎样分类的吗?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五)随堂检测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B、生物能长大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命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非生物对外界反刺激没有应2、乔木具有()特征.A、明显的高大主干B、没有明显的主干C、茎长而不能直立D、茎多汁,较柔软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A、青蛙B、喜鹊C、蟾蜍D、大鲵六、板书设计七、作业布置课本第6页习题:1、观察一种开花的植物,尝试画花的简图。
2、观察一种动物,说说它与其他生物有什么关系。
八、教学反思本节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注重传统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注重生物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淋漓尽致的展现。
学生自己动眼观察、动手解剖,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想象,推理,充分给与了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欣赏了大自然的美,感受到身边的植物和在动物带来的愉悦,科学教育和美育情感教育浑然一体。
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一、教学目标:1、认识霉菌和蘑菇的种类,认识到蘑菇和霉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2、参与霉菌培养和观察过程,以及通过对蘑菇的观察,初步训练实验观察能力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参与课堂讨论,分析资料,训练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认识霉菌和蘑菇的种类,认识到蘑菇和霉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四、教学难点:认识霉菌和蘑菇的种类,认识到蘑菇和霉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如引起“非典?”的冠状病毒的图片,不同种类细菌图片,提出问题:这种肉眼看不见的物体是什么?属于生物吗?从而引起本节内容:微生物。
大多数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其与人类关系密切。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我们身边的细菌和病毒有哪些?1、观看课本8页中的图片,分析哪些是细菌,哪些是病毒?2、细菌和真菌有哪些特点?3、细菌和真菌会导致人类患哪些疾病?讲解:细菌和病毒的区别,细菌和病毒对人的影响细菌并不是都是对人类有害的,有些还是有益的,现在随着对微生物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细菌和病毒的利用有了很大的进步。
例如:人体肠道中的某些细菌能协助人体消化食物、生产食品和调味品、制造酸奶、泡菜、醋等。
探究二:我们身边的真菌有哪些?1、观察教材中9页的图,回答问题:(1)真菌分为哪三类?(2)真菌与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关系?讲解:在生活中真菌常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
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
但生活中的蘑菇、木耳、灵芝属于大型真菌。
三种真菌的区别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些真菌有致病性,有些真菌是对人类有益的,人们在食品加工、抗生素制造、饲料生产以及酿酒等方面广泛应用,还有些真菌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
活动:观察我们身边的真菌。
(三)知识运用1、橘子腐烂后,出现一些青绿色的霉,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一些扫帚状的孢子,这种霉菌是()A、曲霉B、青霉C、酵母菌D、毛霉2、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通常分为、、等。
(四)归纳小结学完本节课后,你知道身边的其他生物还有哪些吗?(五)随堂检测1、存储的橘子长“毛”了,判断该“毛”属于()A、霉菌B、大肠杆菌C、乳酸菌D、葡萄球菌2、青霉素是由哪种生物所产生的()A、曲霉B、青霉C、酵母菌D、根瘤菌3、食物腐败主要是由什么物质引起的()A、细菌和真菌引起的B、食物本身产生的一种可导致食品腐败的物质造成的C、盐放多了导致腐败D、阳光照射多的原因六、板书设计七、作业布置课本第10页习题:1、下列生物中,都属于真菌的是()A、大肠杆菌、银耳B、酵母菌、黄曲霉C、青霉、流感病毒D、灵芝、乳酸菌2、储存的橘子长“毛”了,判断该“毛”属于()A、霉菌B、大肠杆菌C、乳酸菌D、葡萄球菌八、教学反思本节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传统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注重生物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淋漓尽致的展现。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了解身边的其他生物及其他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 认识生物圈一、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问题,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1、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四、教学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图片,提出问题: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人类为什么离不开新鲜的空气?从而引出生物所生存的环境条件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水、温度、空气和光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属于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生物的生存要依赖环境吗?1、观看课本11页中的内容,分析生物依存的条件包括什么?2、生物是怎么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的?3、生物是怎么影响着环境的?讲解:生物所生存的环境条件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水、温度、空气和光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环境中的其他生物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生物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生物普遍适应于它们的生活环境,例如:北极熊生活在冰于雪地中,金刚鹦鹉生活在热带雨林里,在我国,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竹林则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生物的生存也影响着环境。
例如,土壤不仅包括无生命的土粒沙砾,还包括生活在其中的大量生物。
细菌和蚯蚓等生物对改善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起着很大的作用。
探究二:生物与环境怎么组成生态系统的?1、阅读教材12页,分析什么是生态系统?2、列举生态系统的种类有哪些?讲解: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共同生存的所有生物和它们所在的环境相互作用组成了生态系统。
在生活中有很多生态系统,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
探究三: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吗?1、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讲解:人类与其他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粮食等来自于植物,煤、石油等来自于古代生物。
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昆虫传粉、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
(三)知识运用1、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
2、生物不仅能它们的生活环境,也能着环境。
(四)归纳小结学完本节课后,你知道了哪些生态系统?(五)随堂检测1、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群鸽子B、一片森林C、一块农田D、一个池塘2、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为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水禽自然保护区,素有“鹤乡”的美称,区内芦苇沼泽广布,环境优美,它属于()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3、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A、生物圈B、宇宙C、太空D、地球六、板书设计七、作业布置课本第14页习题:1、下列关于生物圈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B、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2、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八、教学反思本节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传统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注重生物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淋漓尽致的展现。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了解身边的其他生物及其他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了解生物学的多种研究方法。
3、能够简要的说出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研究过程及特点。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四、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观察法和实验法,并能够运用它进行生物学的简单研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图片,提出问题:下面的三种生物学仪器分别是什么?都有什么用途?从而引出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且可以借助以上的仪器来观察。